葡萄小褐斑病

葡萄小褐斑病

病斑小,直徑2-3毫米的是小褐斑病,大小一致,葉片上現褐色小斑,中部顏色稍淺,潮濕時病斑背面生灰黑色霉層,嚴重時一張葉片上生有數十至上百個病斑致葉片枯黃早落。

基本信息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座束梗,尾孢菌Cercospora roesleri(Catt.)Sacc寄生引起。

形態特徵

葡萄小褐斑病 葡萄小褐斑病

子座長圓形或近球行,寬24~46μm。分生孢子梗多根緊密叢生,具隔膜1~5個,明顯或不明顯,大小18.8~95×3.8~6.3μm。分生孢子鏈生,常具支鏈,圓柱形或倒棍棒行,色淡,直立或略曲,具隔膜1~5個,大小16.3~75×4.7~7.5μm。<br><img src=提純的馬鈴薯Y病毒(PVY),2%磷鎢酸負染色.jpg>分布:我國各葡萄產區都有發生

侵染循環

越冬

主要以菌絲體也可以分生孢子附著在植株枝蔓的表面過冬。

侵染

第二年夏季產生新的分生孢子。新老分生孢子藉助風雨傳播,萌發後從葉背面氣孔侵入植株。發病期間可不斷地重複侵染。8~9月份出現一次發病盛期。一般近地面的葉片先發病,逐漸向上蔓延危害。

潛伏期

約20天。

發病條件

葡萄褐斑病在我國各葡萄產地多有發生,以多雨潮濕的沿海和江南各省發病較多,一般乾旱地區或少雨年份發病較輕,管理不好的果園多雨年份後期可大量發病,引起早期落葉,影響樹勢造成減產。

雨水多時,病害易流行;缺肥葡萄園及植株下部不通風,易發病。

危害症狀

染病部位開始時表面產生黃綠色小斑點,逐漸擴大呈圓形,中間顏色稍淺,大小比較一致,病斑直徑2~3毫米。發病嚴重時,許多病斑融合在一起,形成大型病斑。後期病斑背面產生一層明顯的黑色霉狀物,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發病特點

病菌以菌絲體或子座在病組織內越冬,分生孢子有一定越冬能力,孢梗束抗逆力強;翌年春天,氣溫升高遇降雨或潮濕條件,越冬菌絲或孢梗束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風雨傳播到葉片上,在有水或高溫條件下,分生孢子萌發芽管侵入葉片。潛育期10~20天,濕度高潛育期短。產生的分生孢子不斷進行再侵染,致夏末秋初或多雨年份及多雨地區發病重。

防治方法

做好冬季清園工作,絨球末期使用好剷除劑,以殺滅越冬病原菌;科學施肥,增強葡萄植株樹體抵抗力。用波爾多液可有效控制病害;使用防治黑痘病、炭疽病的農藥亦可兼治本病。

1.秋後徹底清除果園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或消滅越冬病源。

2.在葡萄生長期問,要注意果園排水,及時打頂、剪副梢,加強通風透光,降低果同濕度,並適當增施有機肥料,促使樹勢生長健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以減輕病害的發生。

3.發病初期,使用(靚果安)200-300倍液+大蒜油等內吸性藥劑復配進行噴霧,3-5天1次,連用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