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莊村

葛莊村

葛莊村,是社旗最偏遠的鄉村之一,該村地理位置較為偏僻,農作物以小麥、油菜、棉花、玉米、大豆為主。

基本信息

1、河南省社旗縣朱集鎮葛莊村

全村1197人,耕地面積2105畝。該村地理位置較為偏僻,農作物以小麥、油菜、棉花、玉米、大豆為主,2007年打機電井3眼,農業基礎設施條件逐步得到改善。
歷史文化
河南省社旗縣朱集鎮葛莊村早在清末民國期間,曾用叫(葛莊寨)當時在當地遠近十分聞名的鄉材小鎮,村上有釀酒坊,打鐵鋪,金鋪,集市。人來人往,村上當時成立了保全隊來維持當地的治安。但是還是遭到了土匪的攻擊,為了穩定老百姓的生活穩定,防禦土匪。村上修建了寨牆,並配了大炮(當時的土炮)來防禦外來的攻擊。一天土匪又來進攻。由於天氣下起了小雨。村上不能使用土炮,而淪陷。並在村上燒殺搶掠。並一把火燒了葛莊寨(現在的葛莊村)。後經徐氏家族興起
建設成了現在的葛莊
農村經濟
葛莊村民對農業非常重視,種植業方面,積極與農業科研部門聯繫,引進農作物栽培新技術。如小麥前氮後移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玉米化控防倒技術等,這些新品種、新技術的覆蓋率達70%,增產率達10-15%,養殖方面,主要以黃牛養殖,生豬養殖,魚塘養殖
行業經濟
村中有30%人從事貨架生意,廣州,北京上海成立了公司,廣泛用於各行各業,在中國貨架行業成為佼佼者

2、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郇封鎮葛莊村

村情概況 葛莊村位於修武縣郇封鎮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農業人口1400餘人,耕地面積2600畝,黨員30人,3個村民小組。

人口衛生

村兩委幹部4人,班子成員全部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班子團結,工作能力強,九十年代兩委創辦村企業棉紗紡織廠,效益十分可觀。
葛莊村中心大街寬20米,街道兩側有理髮店,糧油經營店、食品批發店等近20個經營店鋪,村內房屋規劃整齊,東西街道10條。

農村經濟

長期以來,勤勞的葛莊村民對農業非常重視,種植業方面,他們積極引進小麥、玉米新品種,如周麥16、矮抗58、鄭單958、浚單20等,積極與農業科研部門聯繫,引進農作物栽培新技術。如小麥前氮後移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玉米化控防倒技術等,這些新品種、新技術的覆蓋率達70%,增產率達10-15%,養殖方面,年養豬出欄率達3000頭,有4個養魚塘,年出魚40000條。

村務公開

村內成立了秧歌隊、舞蹈隊,每當農閒時節,他們就排練節目,當春節來臨時,到處都洋溢笑聲、歌舞聲,他們都在歡慶豐收物喜悅。

3、山東省棗莊市桑鎮葛莊村

村情概況

葛莊村位於北樓山南部,村中間是東西向的郭河,河水清澈見底, 岩馬水庫在村西穿過。

自然資源

盛產蘋果,冬桃、葡萄各種雜糧齊全,手工編席技術是桑鎮的一絕。

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發達,有塑編廠,砌塊廠、煤球廠、白灰廠等。全村就業勞動力達98%以上,是一個有山有水的新型農業,現有547戶,1708人。

4、河南省民權縣程莊鎮葛莊村

村情概況

民權縣程莊鎮葛莊村位於程莊鎮東部,僅有1000人,是省扶貧開發重點村。近年來該村創新工作思路,在小康社會建設中走出了三條新路子。成為“三新”活動的新典型。

養殖業

葛莊村有養殖專業戶177戶,生豬存欄在100頭以上的有36戶,母豬存欄近千頭,年出欄商品豬1萬多頭,年產值2000多萬元。今年,該村又投資45萬元,引進了150頭奶牛,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民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種植業

葛莊村與天津黃瓜研究所聯合,建立了20畝黃瓜育種基地,畝收入8000多元。眼下,黃瓜種子即將收穫,民眾心裡樂開了花。

手工業

葛莊村有400人從事草編工藝品加工,每人每天可加工3套,每套可賺取10元加工費,老人婦女坐在家裡可掙錢。

5、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元鎮葛莊村

村情概況

葛莊村作為湯陰縣北部的偏遠鄉村,人口眾多,民情複雜。村黨支部以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為著力點,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把發展經濟,帶領民眾增收致富為主要目標在全村黨員中開展定崗定職活動。

基礎設施

通過發展建築、種植、養殖等產業,調整民眾種養結構,使鄉村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100元,在此基礎上,村黨支部積極實行民主公開管理,發揮代表議事會作用,圍繞民眾的所需所願,上項目、建學校、修道路、安沼氣,設定治安巡邏和民事調解崗,使葛莊村的各項公益事業得到較快發展,鄉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隨著村委會辦公樓投入使用,該村黨組織規範化建設也邁上了新台階。近年來,該村黨支部也多次被命名為省市“五好黨支部”。

農村經濟

村內道路硬化鋪柏油,學校進行危房改造,廣泛進行沼氣建設,村里一些重大開支經常開黨員會,民眾代表會進行討論通過,進行張榜公布,村里民眾對幹部比較信得過,心裡都有本明白,賬目也比較清楚。

6、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葛莊村

村情概況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千人小村,數位名人學者的故鄉。唐山市樂亭縣葛莊村,這個質樸得如冀東平原上的泥土般的小村落,近來卻因兩位院士及眾多名人留下的身影,吸引了人們關注的目光。有資料顯示,到2006年年底,全國共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460人,全國平均77萬人有一名院士;河北籍院士42人,平均97萬人產生一名。然而,革命先驅李大釗的故鄉、一個人口不足50萬人的海隅小縣———樂亭縣就走出了9名院士;更令人稱奇的是,這9名院士當中有兩人出自同一個村莊———葛莊村。

文化教育

葛莊歷史上文化名人輩出,與其良好的文化教育基礎密不可分。"早在清末民初,全村就有村學一處,私塾四處---其中女塾一處,全村適齡兒童幾乎都能入學就讀。追溯葛莊文化名人及尊教尚文的傳統,村民們習慣以清朝翰林葛毓芝說起。葛莊臨近縣城,信息較靈,接觸新鮮事物也多,村民非常注重子弟求學上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在一些村民頭腦中依然根深蒂固。文風興盛,古今相襲,學習求知的氛圍一直在葛莊村延續並濃厚著。據葛純金介紹,目前村里在讀的本、專科學生超過60名,自2003年以來,每年都有20多名學生升入高等學府。
連結【樂亭籍院士】
■孟昭英
電子學、物理學家。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1年捐資在清華設立“清貧學生獎學金”。1995年2月去世,終年89歲。
■石志仁
鐵路機械專家。主持和參與制訂了我國機車車輛製造、維修、運營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輔助制度。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馬杏垣
構造地質學家、地震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研究領域涉獵構造地質學,前寒紀地質學,岩石圈動力學和地震地質學,學術成果頗豐。
■李季倫
中國微生物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從事微生物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涉及生物固氮、真菌毒素以及與農業生產有關的微生物發酵產品的研製。
■劉瑞玉
海洋生物學和甲殼動物學家。編寫“中國動物志”蔓足類、糠蝦類、對蝦類、口足類4卷。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德馨
1991年11月當選為學部委員(院士)。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長期從事半導體器件與積體電路的研究與開發,為發展我國微電子技術做出了貢獻。
■葛寶豐
骨科專家。我國西北地區骨科專業的創始人,全軍骨科專業組奠基人之一。上世紀50年代初即首先在國內引進了髓內穿針術,進行了帶血循環骨移植。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葛墨林
理論物理學家。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孫燕
中國工程院院士。創建了我國腫瘤內科治療專業,是該學科的奠基人。

7、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鎮葛莊村

葛莊村位於郯城縣城東側,北依郯東公路,東靠沭河,西靠05國道,正在動士興建的膠新鐵路縱貫村的西側,縣城十大名勝古蹟之一----孝婦冢,落於村西,村現有353戶,1197人,全村總面積1389畝,耕地面積921畝,其中銀杏苗,楊樹苗等各種苗木400餘畝,是全縣聞名的苗木專業村,村民姓氏以葛,孫兩大姓為主,其中葛姓為最多。村相傳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孫姓遷此居住後,葛姓遷入,因葛姓較多,稱為葛莊村。
1983年以來,村大力發展苗木種植,現有各種苗木400畝,成為全縣聞名的苗木基地,2001年村各項總收入達730萬元,上交稅金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56元。
村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兩個文明建設都取得了顯著成績,連年被上級黨委,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畫生育先進村街,先進文明村,十星級文明村,等光榮稱號,村兩委成員在黨支部書記孫傳英的正確帶領下,在上級黨委,政府正確指導下,在全體黨員和民眾的大力支持下,把村建設成為繁榮富強的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