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亞曦

葛亞曦

葛亞曦,中國著名室內設計師,深圳市室內設計協會輪值會長,SIID深圳室內建築設計行業協會理事長。2007年,他從廣告行業成功轉型,創立了LSDCASA,通過獨特創新的室內軟裝設計風格,示範流行之外的生活品位,代表作品包括北京魯能釣魚台美高梅別墅、上海旭輝鉑悅濱江C戶型別墅、綠地海珀佘山別墅、上海萬科翡翠濱江系列、北京中糧瑞府、北京綠城御園等。2015年,推出家具設計品牌——再造,意圖通過家具重建人與生活的關係。

簡介

中國著名室內設計師,深圳市室內設計協會輪值會長 ,SIID深圳室內建築設計行業協會理事長。2007年,他從廣告行業成功轉型,創立了LSDCASA ,通過獨特創新的室內軟裝設計風格,示範流行之外的生活品位,代表作品包括北京梵天梵悅萬國府樣板間 、北京中糧天恆天悅壹號售樓處 、北京魯能釣魚台美高梅別墅 、上海旭輝鉑悅濱江C戶型別墅、綠地海珀佘山別墅、上海萬科翡翠濱江系列、北京中糧瑞府、北京綠城御園等。2015年,推出家具設計品牌——再造,意圖通過家具重建人與生活的關係。
他一路斬獲多項國內外設計大獎,包括SBID國際設計大獎(英國)住宅類金獎, 連續2年入選英國AndrewMartin國際室內設計大獎賽年鑑, APDC亞太室內設計精英賽2015-2016陳設金獎,地產大獎“美居獎”最美別墅及最美樣板間大獎等等。

人物履歷

2007年,葛亞曦從廣告行業成功轉型,創立LSDCASA。十年來,憑藉專業的設計能力,LSDCASA不斷彎道超車,如今已成為國內領先的室內設計公司。
2015年,創立輕奢家具品牌「再造」,除了自有設計品牌之外,再造依託強大的家居用品及藝術品採購渠道及網路,在世界範圍內搭建頂級家居品牌的整合平台 ,結合LSDCASA優良設計基因開始了面向C端客戶的設計服務,為國內年輕精英人群提供品位與品質並重的家裝陳設服務。

成就榮譽

2016年入圍SBID國際設計大獎(英國)
2016年入圍AndrewMartin國際室內設計大獎
2015年SBID國際設計大獎(英國)住宅類金獎
2015年亞洲建+設計大獎賽(香港)最佳樣板房設計大獎
2015年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年度軟裝設計大獎
2015年第五屆中國最佳設計最佳陳設藝術大獎
2015年第十屆金外灘獎大獎
2015年第五屆亞洲設計獎(台灣)銀獎
2015年美居獎中國最美樣板間大獎
2015年第10屆金盤獎年度最佳樣板房大獎
2014年IDEA-TOPS(艾特獎)最佳別墅豪宅設計獎
2014年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年度樣板空間大獎
2014年CIDA中國室內設計大獎
2014年第17屆CIID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銀獎
2014年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年度陳設空間大獎入圍獎
2014年金堂獎年度樣板房/售樓處空間十佳作品
2014年美居獎全國最美樣板房設計大獎
2014年第17屆CIID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銅獎
2014年亞太室內設計精英邀請賽會所空間銀獎
2014年亞太室內設計精英邀請賽樣板房空間銀獎
2013年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年度家居配飾大獎
2013年金堂獎年度優秀樣板間設計
2013年Idea-Top(艾特獎)最佳陳設藝術設計大獎提名獎
2013年全球先鋒大賽樣板組別銀獎
2013年全球先鋒大賽樣板組別銅獎
2013年CIID第二屆陳設作品邀請展最佳色彩搭配獎
2013年“金外灘”獎最佳飾品搭配優秀獎
2012年Idea-Top(艾特獎)最佳陳設藝術設計大獎
2012年中國首屆軟裝盛典十佳作品

代表作品

北京梵天梵悅萬國府樣板間

北京中糧天恆天悅壹號售樓處

北京魯能釣魚台美高梅別墅及售樓處及辦公區域
北京遠洋天著平墅
北京首城瓏璽別墅售樓處及樣板間
上海旭輝鉑悅濱江西郊別墅
上海旭輝鉑悅濱江C戶型別墅
上海萬科翡翠濱江300
上海萬科翡翠濱江380
上海綠地海珀世家別墅
上海綠地海珀佘山別墅
北京中糧瑞府
杭州萬科郡西別墅
北京綠城御園

葛亞曦作品-魯能美高梅釣魚台別墅葛亞曦作品-魯能美高梅釣魚台別墅

設計理念

葛亞曦早年提出的“立於潮流之外,藝術構建生活” 理念,是LSDCASA倡導生活方式的獨特性,不盲從主流,忠於自我,堅持對生活,對美,對個性的原則和塑造。他認為,人人都有成為藝術家的基礎,但要做到“擁有獨到的自己,找到表達自己的工具,做到感動人心”。

因此,在LSDCASA的作品中,基本都看不到明顯的風格,卻往往讓人驚喜。
面對設計,葛亞曦從來不做套路,儘管這樣可能會很累。每一個項目都是一次推倒重建的過程,不斷地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否定經驗,熱衷於創新。他嚴格管控不同空間背後的關係,形式變得不再重要。“穿透形式去看清背後的企圖,就不會被約束”,這也是他所做的“混搭”和“融合”的根源所在。

媒體採訪

設計師的工作就是一個選擇者,選擇不要什麼。
當你對這件事情十分不確定的時候,你就把它留白掉,空白掉,白色的混水漆的牆,有可能比你不確定的牆紙更加漂亮。
忘記風格的表象,回歸背後的價值觀,用直覺和情感靠近真相。
家的含義完全在於不同的人,沒有規範,沒有完全一樣的人,所以不應該有兩個一樣的建築空間。
真正的藝術絕對不是盲目地追逐與趨同,而應該是一種自我的回歸。
居住形態,是由文化為起點和核心的外在表現,大到一個社區、城市,小到一所房子。
絕大多數的人被“什麼是美”的問題所困擾,而我們可以提供解決之道,這就是我們存在的價值。
房地產是相對集中性的行業,樣板房超前於零售市場並且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通過它們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自身的需求,這也是設計師所體現出來的引導作用。
打動人的永遠是生活,而不是設計。
往往越高端的人,自我需求越強,自我呈現的意識更明顯。
穿透形式去看清不同空間背後的關係,最後形式就變得不太重要。
無論是身處廟堂還是江湖,保持自己內在的完整和原則,不管外在環境如何,你的內心始終安靜高貴,核心堅韌,外沿就可以無限的延伸並柔軟可塑。設計如此,做人亦然。
設計沒有國界,沒有地域之分,不應被任何外在的形式所束縛。
設計最終都將回歸到生活中,回歸到個人的審美以及空間的氛圍及功能中去。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審美,生活不是複製,不是說你生活在別人的房子裡就快樂。
設計的起點和目標是大眾,過程是理性的,在獨特的同時必須具備溝通大眾的能力,而不只是傳達自己的體驗和觀點。
商業是設計的原動力,沒有商業為前提的設計都是耍流氓。
我們研究空間之於人的感受,環境對人的影響,色彩的個人體驗,我們學習禮序,我們關注審美的變化,我們習慣穿透表面看本質,我們會擯棄即有的流行審美和風格追隨。
空間不是單純物化的存在,人和空間會產生一種情感的交流。
混搭的力量來源於從容駕控後帶來的自由,對立面是秩序和規則,而也正是秩序和規則構建了突破和創造的舞台,不通曉遊戲規則你將無從突破。
所謂能夠駕馭美的人,一定是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和風格的人。
家,或是個人興趣所致,或是希望別人怎么看你,其根本是個人品質的延伸。
理想的生活來源你的世界觀,你的美學修養,你對事物的基本判斷。
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並對此不作妥協,這就是最好的品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