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花

葉金花,女,1963年出生於浙江省松陽縣,198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1990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大學客座教授,日本國家材料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環境友好材料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光催化研究室主任。

個人簡介

葉金花教授是結晶學、材料物理及材料化學領域的著名科學家,在形狀記憶合金,超導材料及物理等諸領域有深厚的造詣。特別是在光催化領域中帶領她的研究室在光催化材料的設計,製備、表征、以及在太陽能轉換和環境淨化方面取得了世界公認的成就。在 Nature , Phy.Rev.Lett及Angew .Chem .Int . Edit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130多篇。多次獲得國際大獎。
葉金花教授現已被聘為南京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就職於環境材料與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她與中心主任鄒志剛教授多年一直合作開展研究,研究內容涉及氧化物超導材料的結構與超導特性,光催化材料的製備、機制及有關物理特性等領域,已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建立了緊密的合作研究關係。

學習經歷

1.1979.9-1983.7 學士,浙江大學理學院
2.1984.10 赴日留學(東京大學)
3.1985.4-1987.3 碩士,東京大學理學院 
4.1987.4-1990.3 博士,東京大學理學院

工作經歷

1.1990.4 -1991.9 日本大阪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金屬結晶研究室,助理教授
2.1991.10-1994.9 日本科學技術廳金屬材料研究所第一研究部,科學技術特別研究員
3.1994.10-2001.3 日本科學技術廳金屬材料研究所物性解析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4.2001.4 -2003.12 日本國家材料研究所(原名金屬材料研究所2001年4月更改為現名)環境友好材料中心,研究員,光催化研究室主任
5.2004.1 -現在 日本國家材料研究所環境友好材料中心,主席研究員,光催化研究室主任

學術成就

(1) 超導薄膜YBa2Cu3Ox的製備、性能控制及機理的研究 (1992年-1995年)
建立了YBa2Cu3Ox氧化物高溫超導薄膜中氧含量(可調節超導特性)定量估算的方法。研究發現低溫制膜導致的超導性能下降及氧氣下高溫後處理引起的超導特性改善與陽離子的構造秩序密切相關。這些方法及發現,在超導薄膜研究及實用化領域得到廣泛的套用,成為套用的、非破壞性的、能正確定量影響超導特性因素的評價方法。闡明YBa2Cu3Ox薄膜成長機制及產生超導機制。有關成果在Phys. Rev. B等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
(2) 新超導材料PrBa2Cu3Ox的發現及超導機制的研究(1997年-1999年)
以YBa2Cu3Ox為代表的金屬氧化物高溫超導材料RBa2Cu3Ox(R為稀土元素)被發現以來10年間,人們一直認為用Pr置換Y所得到的PrBa2Cu3Ox不顯示超導性能的現象是眾所周知的,也有不少研究者提出了解釋該現象的理論假設。葉金花博士採用改進的TSFZ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PrBa2Cu3Ox超導體單晶,並在極限狀態(高壓、低溫)下測定物性,從不同角度探究該物質的超導現象並研究其超導機制。發現了加壓下有很大的壓力效應。此外,通過單晶結構解析判定了有超導特性的樣品具有完整的結晶結構;而用Flux傳統方法製備的樣品Cu(I)位置存在明顯的缺陷,且沒有超導特性。該研究成果結束了多年來關於PrBa2Cu3Ox是否有超導特性的爭論,而且為新探索超導材料及超導機制提供了有益的信息。該研究成果在Phys. Rev. Lett.及Phys. Rev. B等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
(3).具有可見光活性新型光催化材料的開發及在光解水制氫和環境淨化方面的套用(1999年-現在)
葉金花博士把在氧化物超導材料領域所獲得的結晶物理學材料設計手法、經驗、知識等套用於光催化領域、開發可見光活性的新型光催化材料,並將其成功套用於光解水制氫和降解有害物。首次在世界上發現具有可見光活性的In1-XNiXTaO4催化劑並套用於光解水制氫,該成果發表於2001年12月份的《Nature》上,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為太陽能高效分解水制氫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奠定了基礎。這種新型的可見光回響型氧化物半導體(In1-xNixTaO4)的重要特徵是,摻入的雜質原子可以形成新的電子能級,在光的激發下成為光活性中心。在此基礎上又成功開發出一系列具有可見光活性的光催化劑,例如AVO4(A=In,稀土類元素)和(In2O3)m(BaO)n等等,其在更寬的可見光領域(至600nm)仍然有光催化活性。之後又成功開發了一系列的能夠高效降解甲醛、乙醛、亞甲基藍、H2S等有害物的光催化劑,在日本已經申請9項專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