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蛇紋石

葉蛇紋石

葉蛇紋石(antigorite),是蛇紋石的一種,它與蛇紋石性質相同,但外觀不同。這種情況叫作同質異象。

(圖)葉蛇紋石葉蛇紋石

簡介

(圖)葉蛇紋石葉蛇紋石形狀
礦物名稱(中文):葉蛇紋石
礦物名稱(英文):Antigorite
晶體化學式:Mg6[Si4O10](OH)8
分子量:.77gm
化學組成:晶系:單斜 空間群: Cm
晶胞參數ao:4.353nm
晶胞參數α: 90°
晶胞參數bo:0.9259nm
晶胞參數β: 91.633°
晶胞參數co:0.7263nm
晶胞參數γ: 90°
晶胞參數Z:16
X射線衍射數據:2.53(1), 7.29(1), 3.61(0.8)
晶類名稱:反映雙面晶類
對稱型符號:C1h-m(P)
常見晶體形態描述:
葉片狀、粒狀或顯微葉片狀集合體。在電子顯微鏡下,在(001)面上有波紋的葉片狀或板條狀。硬蛇紋石可能具有纖維狀。部分具有偏膠體性質的葉蛇紋石呈緻密狀集合體。
顏色:黃綠色至綠色,淡黃色至無色。
光澤:油脂或蠟狀光澤。
條痕:綠白色
解理: 解理{001}極完全,{010}不完全。
斷口:
摩氏硬度: 3.0-3.5
密度:2.60-2.70 導熱性:
透明度:半透明
光性: 二軸晶(-)
折射率:Ng=1.562-1.574,Nm=1.565,Np=1.558-1.567 發光性:
成因產狀:通常是超基性岩及質碳酸鹽經熱液蝕變而成,與纖維蛇紋石共同作為蛇紋岩主要組成礦物。
分類:含氧鹽

特性

葉蛇紋石為含水矽酸鹽礦物,也是蛇紋岩(Serpentinite)的主要組成,形狀多呈板狀、葉狀或塊狀;若呈纖維狀者,稱之為纖蛇紋石(Chrysotile),或稱溫石棉。顏色多呈各種顏色,並含有淡色或深色的班點,少部份呈黃、褐、紅褐或灰色,一般呈綠色者,含鐵量愈高,顏色愈深。 

晶體結構

葉蛇紋石有三種多型,主要為斜葉蛇紋石,單斜晶系,C3s-Cm,C32-Cm,C32-C2或C32h-C2/m。ao=0.530nm,bo=0.920nm,co=0.746nm,β=91°24′。Z=1;超晶胞:ao=0.435(8×0.544)nm,bo=0.926nm,co=0.728nm,β=91°24′,Z=8。另外二個多型:正葉蛇紋石為六層葉蛇紋石,六方晶系(?),C36v-P63cm(?)。ao=0.532nm,bo=0.922nm,co=4.359(6×0.726)nm。以及三方鋁葉蛇紋石為九層葉蛇紋石,三方晶系,C23-P31或D33-P3112。ao=0.5295nm,co=6.399(9×0.726)nm。斜葉蛇紋石的晶體結構與纖維蛇紋石基本相似,主要是波狀的層狀結構(極少呈捲筒狀結構)但具有大的多的ao值。已知葉蛇紋石的ao有:3.37、3.55、3.83、4.11、4.31、9.06、10.9nm等。多數在4nm左右,這是由於葉蛇紋石的波狀層,在a方向上重複周期數不同所造成的,或是與沿a軸方向八面體空隙中陽離子和(OH)1-的缺席有關。所謂硬蛇紋石(Picrolite)是一種具有纖維結構的葉蛇紋石,纖維軸平行b軸。這種蛇紋石可能是纖蛇紋石重結晶的結果。

分布

葉蛇紋石多產在火成岩或變質岩內,而台灣地區的葉蛇紋石主要產在花蓮壽豐、萬榮、瑞穗、卓溪和宜蘭縣南澳等地,是由基性或超基性火成岩經蝕變而來,呈緻密塊狀者,可作為建材、飾品或工藝品;若裂隙較多者,則可提煉氧化鎂,作為耐火材料或練鐵造渣劑之用。

鑑別

1、真假鑑別
(1)肉眼鑑別:蛇紋石玉具有獨特的帶黃的綠色,但也有白、黃、黑綠等色。蠟狀-玻璃光澤,半透明-微透明,質地細膩,手摸具滑感,肉眼或在10倍放大鏡下,常見白色棉柳。
(2)儀器觀察:折射率為1.555-1.573,比重在2.44-2.80間,在正交偏光儀下鏇轉360度為全亮,在高倍數顯微鏡下,可見細纖維狀、葉片狀的蛇紋石晶體。
(3)和相似玉石的鑑別:和蛇紋石玉較為相似的玉料有翡翠、軟玉、密玉等,但它們的外觀差別較大,物理性質亦明顯不同,只要稍加注意,鑑別比較容易。
2.質量評價
蛇紋石玉料的評價主要依據顏色、透明度、質地和塊度等進行,一般可分為四級:
特品:碧綠色,黃綠色,稍有一些裂紋和雜質,半透明,塊重在50kg以上。
一品:碧綠色,淺綠色,黃綠色,稍有一些裂紋和雜質,半透明,塊重在10kg以上。
二品:碧綠色,淺綠色,無裂紋,稍有雜質,塊重在5kg以上。
三品:色澤較好,半透明,塊重在2kg以上。
蛇紋石玉成品的質量評價主要依據顏色、透明度、淨度、質地、加工工藝等進行。一般顏色碧綠、透明、潔度、質地細膩、無雜質、無裂綹、加工水平較高者,價值較高,另外,其價格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購買人的喜好程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