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蓁[清代人詩人江南七才子之首]

葉蓁[清代人詩人江南七才子之首]

葉蓁(1743—1786),字履仁,號栗坨,東陽玉山十栗堂(今屬浙江磐安)人。幼年記憶力強。16歲隨祖父葉安至紹興,每天到書肆看書,通經史諸子百家。曾登越王台,題壁詩中有“可嘆興亡無定局,豢吳即是沼吳人”句,識者料其必將以詩名世。後為周旭祥家塾師,得披閱周家豐富藏書,不問寒暑,幾廢寢食。精於韻學。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第五次南巡江浙,蓁進《迎鑾詩》30章,帝悅,賜“文綺”二字。租屋居杭州吳山,與江南名士交往酬唱。四十九年,進京會試,中二甲進士,參加慈寧宮祝嘏盛典和乾隆帝登極50年大慶御宴,作《禮成恭紀一百韻》長詩。朝中權臣忌才,留京一年,得不到選用,遂南歸居杭州,次年病逝。作詩沿源溯流,不傍一家,亦不避一家,卓然有成。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葉蓁(1743—1786),字履仁,號栗坨,東陽玉山十栗堂(今屬浙江磐安)人,乾隆年間江南七才子之首。幼年記憶力強。16歲隨祖父葉安至紹興,每天到書肆看書,通經史諸子百家。曾登越王台,題壁詩中有“可嘆興亡無定局,豢吳即是沼吳人”句,識者料其必將以詩名世。後為周旭祥家塾師,得披閱周家豐富藏書,不問寒暑,幾廢寢食。精於韻學。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第五次南巡江浙,蓁進《迎鑾詩》30章,帝悅,賜“文綺”二字。租屋居杭州吳山,與江南名士交往酬唱。四十九年,進京會試,中二甲進士,參加慈寧宮祝嘏盛典和乾隆帝登極50年大慶御宴,作《禮成恭紀一百韻》長詩。朝中權臣忌才,留京一年,得不到選用,遂南歸居杭州,次年病逝。作詩沿源溯流,不傍一家,亦不避一家,卓然有成。

作品簡介

著作有《脫穎編》、《台山游草》、《葦杭集》、《北游草》、《感椿錄》、《悼亡詩》、《蕙山集》、《古文五卷》等。今存楊雲津手訂、紀曉嵐編定的《十栗堂詩鈔》4卷。

2008年浙江省磐安縣尖山鎮出版《江南才子葉蓁及其詩文》。這本書介紹了詩人富於傳奇色彩的生平,評價了他的作品,選錄了他的詩作。該書的出版有效地搶救性挖掘和保護了詩人留下的珍貴文學遺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