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茶路

萬里茶路

萬里茶路的起點為武夷山下梅村,全長達5150公里,其中中國境內從福建武夷山區至中俄邊境的買賣城恰克圖約4500公里。山西商人在武夷山茶區採購的茶葉,就地加工成茶磚,水運到“茶葉港”漢口,再經漢水運至襄樊和河南唐河、杜旗。上岸由騾馬馱運北上,經洛陽,過黃河,越晉城、長治、太原、大同、張家口、歸化(今呼和浩特),再改用駝隊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原沙漠,最後抵達邊境口岸恰克圖交易。俄商再販運至伊爾庫次克、烏拉爾、秋明,直至遙遠的彼得堡和莫斯科。

萬里茶路的歷史背景

萬里茶路的起源

“萬里茶路”是晉商明末清初開闢的從武夷山下梅到俄羅斯恰克圖的茶葉貿易路線,總長5000多公里,縱貫祖國南北方,是與“絲綢之路”齊名的一條重要國際貿易通道。這是一條湮沒已久的古代商路,是一段曾經輝煌的國際商業傳奇。中國的茶文化就是通過此道傳遍世界各地的。
說到萬里茶路的起源,不得不說到俄羅斯人對喝茶的愛好。俄羅斯人對喝茶的習俗要追溯三百多年前,從中國的武夷茶說起。1638年,一位俄國貴族從蒙古商人手中換得兩大桶武夷山的茶葉,作為禮物送給了沙皇。沙皇品嘗之後如獲至寶,於是,武夷茶的大名在俄國上流社會中迅速傳播開來。在遙遠的俄羅斯,有這樣一句諺語:“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這種用來煮茶的茶炊是每一個俄羅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器具。
17-18世紀,海路不暢通,絲綢之路不穩定,俄國對華貿易卻因草原茶葉之路有了保障,中俄《恰克圖條約》的簽署,為武夷茶更好更快捷地運送到俄羅斯創造有利條件,南北兩大家族晉商常家和下梅鄒家在武夷山下梅共同打造財富神話。晉商在武夷山茶區採購的茶葉,先經水路運到“茶葉港”漢口,再經漢水運至襄樊和河南唐河,在有南船北馬之稱的中原商業重鎮社旗上岸,由騾馬馱運北上,經洛陽,過黃河,越晉城、長治、太原、大同、張家口至歸化城(今呼和浩特),然後改用駝隊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原

萬里茶路大連通萬里茶路大連通
沙漠,最終抵達恰克圖同俄羅斯商人進行國際交易。
萬里茶路經過俄羅斯將中國的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鑄就了清代富可敵國的晉商傳奇。晉商以茶馬互市為發端,商業觸角伸向俄國及歐洲其他國家。跨越區域之廣,經營時間之久,實屬世所罕見。美國學者艾梅霞(Martha Avery)在其歷史學著作《茶葉之路》中說:萬里茶路的“載體是茶葉,它在不同民族的人們生活中意義深遠重大,又可以用來追蹤一個大陸上人們生活的軌跡。”下梅鄒家與萬里茶路的淵源

早在康熙年間,武夷山下梅的鄒氏家族經營茶葉成為富紳,於是下梅也成了崇安地區著名的茶市。據民國《崇安縣新志》記載:“下梅鄒姓原籍江西之南豐。順治年間鄒元老由南豐遷上饒。其子茂章復由上饒至崇安以經營茶葉獲資百餘萬,造民宅七十餘棟,所居成市。……武夷岩茶為茶之總稱後,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時每日竹筏三百艘,轉運不絕”。
萬里茶路為中國茶文化影響世界奠定了基礎。下梅則是著名的“晉商萬里茶路”的起點,研究萬里茶路離不開俄羅斯人對武夷茶的愛好,正是由於俄羅斯人對武夷茶的愛好,才有下梅鄒家和晉商常家攜手開闢萬里茶路的歷史功績,才有茶路帶動歷史上中外貿易的鼎盛期。才有中國茶文化影響世界的因果關係,才有鄒家遺留下來的30多幢古居可考證。
文化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客觀物質世界與主觀精神世界的“心物交融”的結果。一種文化現象可直接導致一種旅遊資源的生成,而旅遊資源又可帶動茶文化的發展。作為古文化遺產而遺留下來的武夷山下梅鄒氏建築群,開發作為旅遊資源,不僅可以弘揚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及其人文價值,還能利用其旅遊收益來更進一步的保護建築資源,同時也為探索、挖掘、弘揚古萬里茶路奠定了基礎。

萬里茶路探索提示中俄貿易經濟迷團

《恰克圖條約》的簽訂為萬里茶路增添了川流不息、人潮湧動的繁榮貿易景象。萬年沉寂的外貝加爾地區荒原上,恰克圖迎來了興盛繁榮。鄧九剛進行了系統對比之後發現,這是一條全新於古代草原絲綢之路、古代絲綢之路的新型商路。經由恰克圖的中俄草原茶路,賦有明確的國際貿易目的,規製成熟,長期穩定。兩國派駐官員,管理稅務,定期會晤往來;雙方互通有無,交易平等,已經出現了近代商品經濟元素。鄧九剛認為,為便於學術研究,相對於絲綢之路,稱中俄草原茶路為“茶葉之路”。
可以這么說,萬里茶路的探索揭示了300多年前中俄貿易的經濟謎團,在清朝時期,中國已經形成了極具規模、先進合理的資本主義模式商業集團,共動用數億兩白銀,間接影響大半箇中國的幾十萬人口。茶葉之路的存在,使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世界東西方構成了兩個中心,有人甚至斷言那時的世界經濟文化中心在東方。中國與俄國是兩個有著不同文明背景的國度,中國視俄國為蠻夷,俄國則把中國看成是一個潛在的大市場。
茶葉之路VS絲綢之路:雖然說茶葉之路在開闢的時間上要晚於絲綢之路一千多年,然而就其經濟意義和巨大的商品負載量來說,卻是絲綢之路無法比擬的。

萬里茶路的消失

萬里茶路史於福建下梅,衰於戰亂及《中俄陸路通商章程》的簽訂。鴉片戰爭以後,實行了五口通商,太平天國起義,阻斷了長江運輸線路,晉商被迫停止了福建採買茶葉,轉移到湘鄂一帶,武夷茶商只能轉向五口通商處的南方三大通商口福州、廈門,廣州等南方拓展貿易。
1862年(同治元年)《中俄陸路通商章程》在京簽訂。俄羅斯終於打通了海參崴經天津至中國茶葉最大集散地漢口的水上通道,並得到直接到中國茶葉產區採辦茶葉和興建茶葉加工廠的權利,還得到比其他國家低三分之一的稅率。直接結果是,俄商的輪船開始在漢口裝運茶葉。茶路開通以來保持了170年的平衡被擊破,中國商界被抄了後路。在俄方占據水運交通、通訊手段的絕對優勢下,中國商人在茶葉貿易的利潤完全被俄國人奪走,生計頓失。短期內,恰克圖買賣城數百家中國茶行字號銳減至十餘家。
1868年(同治六年)盛夏,巨商程化鵬會同各家商號掌柜乘馬拉轎車自歸化浩浩蕩蕩來到綏遠衙署,拜見綏遠將軍裕瑞,呈奏摺籲求皇上準予過恰克圖赴俄羅斯經商。奏摺經裕瑞呈恭親王,又轉呈同治。同治御批:"依議。欽此。"此事距17世紀末歸化商界提出過境經商和彼得大帝派團邀請中國商人到俄國經商已晚了 170年。
中國商界開始為收復商業失地背水一戰。退守歸化的華商們悲情涌動,紛紛重返恰克圖。在歸化通司商會的統一調遣下,江南各省茶葉匯集北方,從歸化、張家口、包頭、烏里雅蘇台、科布多等多點啟程,千人萬駝旌旗獵獵慷慨高歌跨出國門,直奔俄羅斯帝國腹地。駝幫動處,沿途漢、滿、蒙、回官員民眾諄諄囑托,殷殷祈福,夾道送行。"至西伯利亞之塞地,幾於日出日沒之處,無不見中國人之足跡。……胡服辮髮,姍姍而來。"從伊爾庫斯克、托博爾斯克、新西伯利亞到比斯克、上烏金斯克、下烏金斯克,從秋明、奧倫堡直到莫斯科、彼得堡,似乎在一夜之間撒遍了中國商號。
駝幫同輪船競賽,信狗和電報競賽。1869年,中國商人對俄輸出茶葉11萬擔,同俄國商人打了一個平手。1871年中國商人對俄輸出茶葉至20萬擔,俄國商人從中國市場拿到的仍是11萬擔。幾年之間,被朝廷鄙夷排斥的中國商人曾爆發出偉大的力量,博得歷史一瞬的輝煌。
1877年起中國連續三年大旱,華北死人700萬,商業遭重創。1878年,俄商在漢口開辦了6個裝備蒸汽機的茶葉加工廠。隨著俄國敖德薩港口的開闢,加上舊有的海參崴水路,俄商從中國內地獲取茶葉超過60萬擔。加之中俄貿易中,清政府對中國商人收取的稅收將近俄國商人納稅額的十倍,中國最終輸掉了這場商戰。隨著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草原茶路在歷史上消失。從此,芳草萋萋,遮蓋了駝幫踏出的萬里茶路。萬里茶路從此失去了作用。這條歷史著名的商貿茶路漸漸被人們淡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