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立軍[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

萬立軍[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
萬立軍[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萬立軍,男,漢族,1981年4月生,畢業於寧夏大學農學專業,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人。 2017年4月,擬為第九屆“寧夏青年五四獎章”候選人。 現任寧夏提案委員會副主任 、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 寧夏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

基本信息

擔任職務

現任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萬齊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現擔任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 、寧夏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寧夏創業協會導師、寧夏中小微企業協會副理事、中衛市創業協會副會長、中衛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寧夏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中衛市第二屆青聯副主席、中國農村致富帶頭人協會常務理事、寧夏回族自治區“優秀科技特派員”等職。

個人生活

在中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里,提起寧夏萬齊集團(原科源農貿有限公司),就不得不提它的創始人萬立軍,這個只有三十多歲的小伙子,憑著智慧的頭腦、勤勞的雙手,在10多年的時間裡,將一個農資店打造成了如今集農技服務、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實驗、示範推廣、農副產品種植、收購、加工、銷售,苗木栽培、園林綠化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科技型企業。已發展農資連鎖店37家,遍及中衛、中寧、青銅峽、吳忠、銀川、甘肅靖遠和白銀的等地。

1999畢業後的萬立軍在國家改革的大浪潮下,帶著父輩給的3000元錢,在鄉村辦農資店,走上了創業之路,通過3年努力,有了初步積累。

2002年經過不懈的努力,在中衛首個取得了個體經營化肥、農資的許可證,並開始設施農業種植,從此走上了農業種植、服務、經營之路。

2003年重整旗鼓後,農業種植剛剛起步,西紅柿品質問題,民眾聚集上,種植戶將西紅柿拉到公司、政府門口示威,農業種植受到了挑戰。

2004年進入縣城創辦了科源農貿有限公司。有了幾年的創業經驗,在金融部門的扶持下,萬立軍邁開了大步,經營範圍迅速擴大,農資經營,商貿買賣營業點達到30餘家。率先在中衛辦起了第一家工廠化育苗中心,為中衛設施蔬菜種植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受到區、市黨政領導重視,多次到現場指導工作。

萬立軍董事長 工作照 萬立軍董事長 工作照

2004年率先在當地實行土地流轉,當年流轉土地400畝,開始走上規模化種植道路。

2006年建成1000畝高新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被自治區科技廳授予全區第一家大學生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

2006年聯合當地農民成立科源蔬菜聯通農民專業合作社,走上公司+合作社+基地之路。

2007年建成無公害綠色肥料加工廠。同年企業被中衛市人民政府評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萬立軍被聯合國開發計畫處、中國國際技術交流中心、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評為“優秀科技特派員”。

2008年科源公司率先建成第三代新型日光溫室試驗示範基地。

萬立軍[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 萬立軍[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

2008年科源公司被共青團中衛市委員會確定為“青年創業基地”。

2008年建成高新技術設施蔬菜科源萬瑞基地,蔬菜育苗年突破1000萬株;同年萬立軍出席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被評為優秀科技特派員;被自治區評為“道德模範”,受到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中央代表團全體領導接見併合影留念。

2009年建設年產1萬噸大米加工生產線,並申請註冊“萬齊”商標,中衛有了第一家正式註冊品牌的大米。

2009年萬立軍被共青團中央、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為第五屆“青年創業提名獎”。

2009年成立科源綠化苗木公司,創業領域進一步拓寬。

2010年由於親屬錯誤,萬立軍信譽受到了嚴重挫傷,在經過一段思想極度消沉的時光後,萬立軍終於走出了又將企業帶上了正軌。

萬立軍[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 萬立軍[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

2011年建設蔬菜冷鏈、食品加工基地。

2011年科源農貿有限公司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2011年建成牛羊養殖場,走上了生態農業循環之路。

2011年萬立軍應邀坐席中央電視台與國家科技部領導一同話說科技特派員在基層。

2012年末開工建設的農副產品加工、冷鏈物流項目,占地72000㎡,建設3萬噸大米加工項目、8000噸精練食用油加工項目、果蔬產品深加工項目、倉儲冷鏈物流項目、設施農業觀光項目、地方特色產品展示及蔬菜分揀項目。

2013年經過多年的籌劃與發展,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正式成立。投資一億六千萬元,建成了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產業 。萬齊產業結構步入了從“田間地頭”到“餐桌文化”的 。

萬立軍[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 萬立軍[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

2014年萬齊農業發展集團在寧夏地區率先提出科技農業理念,利用 、雲計算等技術構造適合示範企業實施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解決方案,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加速了 在寧夏特色農業中的推廣套用,將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人物事跡

萬立軍1999年畢業於寧夏農業學校,因國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包分配、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的新機制在那一年全面出台,萬立軍在改革大潮中只能自謀出路。乾什麼呢?萬立軍跟所有同齡人一樣,彷徨過、迷茫過。而出生於農村、學農業的他自然把目標放到了農業上。當他看到家鄉的父老鄉親在有限的耕地上辛辛苦苦忙碌,但由於種植技術不高、品種單一、產品跟不上市場的需要、收益很低的情況後,他產生了創辦農資服務的念頭。

創業需要機會和膽量。1999年,18歲的萬立軍蹬三輪車幫人賣了7個月的化肥後,他在迎水橋鎮河灘村開起了自己的第一家農資店。初次創業,給萬立軍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由於缺少經驗而受騙上當,不但賠了個精光,還欠了外債。然而,萬立軍是個不服輸的人,他認定的事情會執著的幹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隨後的兩年里,隨著經驗的增長,他的農資銷售搞得紅紅火火,他的農資店發展成4家連鎖店,銷售收入逐年增長。

幾年的打拚,萬立軍意識到,小打小鬧是沒有出路的,必須走正規化企業發展之路。2002年,在家人的支持下,萬立軍多方籌資60多萬元,在市區鼓樓西街註冊成立了科源農貿有限公司,從事化肥、農藥、種子銷售種苗的培育及推廣。設農資綜合門市部1處,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下設網點已達18個。並聯合聖尼斯公司、先正達公司、北京新禾豐公司等國內外大型種子公司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迎水鎮楊渠村租用1000餘畝耕地,建設了五個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建立了科源高科技示範園區和優良種苗、種子繁殖中心。

期初做種苗的時候,萬立軍的同事及家人極力反對。當時的情況是:中衛設施蔬菜產業還未形成,資金缺乏的同時還有部分種植農戶不願接受穴盤育苗。萬立軍頂著很大的壓力,耐心地說服、開導家人和同事,講解中衛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前景,最終得到了他們的認可與支持。

2005年10月,萬立軍成為了中衛市沙波頭區科技特派員。自此,萬立軍開始著力打造“科源”品牌,從農資銷售、種苗生產、蔬菜流通、技術服務、肥料生產各個環節為目標提升其科技含量,為了做大做強中衛市設施蔬菜產業,萬立軍加強了國內外知名企業以及西北農業科技大學等有關科研院所的聯繫與合作,並引進、推廣了多個新技術、新品種,有力的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當年,科源農貿公司下設網點增加至24個,銷售蔬菜種苗200萬株,繁育水稻、小麥種子150萬斤。

創業是艱難的,而萬立軍在艱難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06年,萬立軍在抓好1000餘畝繁種及生產基地的同時,針對沙坡頭區設施蔬菜的部分主導品種退化、新品種引進慢、病蟲害嚴重、產量低、耐貯性差、市場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低的問題,依據中衛氣候條件、土壤因素等特點,不失時機地引進了耐低溫、抗病能力強、品質好、產量高的康復番茄,聖尼斯公司的聖彤、瑞德萊特紅魔和青瑩、先正達公司的瑞菲西紅柿和維薩系列黃瓜等優質新品種,併線在部分農戶鵬種實驗示範。新品種因抗病能力強、產量高使每戶經濟效益同比增長5%以上。當年,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萬立軍聘請了5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到田間和大棚現場講解,解決農戶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病蟲害的防治和高產栽培技術,培養除了一批技術能力較高的農民技術員,服務帶動農戶4706家。

也就在一年,為了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後顧之憂,萬立軍多次帶領銷售人員南下廣州,北上新疆、青海、蘭州等地,對蔬菜市場做了詳細的了解分析,多方籌措資金,成立了科源農菜專業流通合作社,設立外銷網點12個。並在揚渠基地建成了1000立方米的蔬菜預冷庫。經歷了以銷促產、以產增效,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的服務體系,形成農資服務、種苗供應、蔬菜流通三位一體的農業科技型企業。當年,科源農貿公司銷售額2310萬元,輻射丹東7500戶農戶從事設施蔬菜種植,為農民直接增加收入225萬元。由於技術服務到位,科源產品深受廣大農民的青睞。

就在當年,科源農貿公司創建了全區唯一的大學生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和科源工薪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為廣大科技特派員創業提供了廣闊的舞台。這類隊伍供應大學生10名科技特派員8名參與創業,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各展所學、各展所用。為此,萬立軍也多次被自治區人事廳、市人民政府評審全區農村實用優秀人才和中衛市先進個人。

不滿足是向前的車輪,是企業發展的不懈動力。萬立軍在永不滿足的精神鞭策下,一路奮勇前行。2007年,萬立軍在楊渠村基地原有育苗棚的基礎上,新建設了自動恆溫育苗溫室大棚2個;並興建了農民培訓中心、蔬菜技術服務中心。農民培訓中心共舉辦培訓班35次,培訓人數達2600多人次。通過廣泛培訓,有力地提高了農民種植蔬菜的積極性和種植水平。蔬菜技術服務中心新推出的高壟栽培訓技術、根部放菌技術、面沾花技術及植物側剪枝早熟技術等高產高栽培技術,不僅為種植戶節省了時間,也使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得到了進一步的增長。

為了更好地服務“三農”,建設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農業科技型企業,萬立軍又多方籌資220萬元,在楊渠基地建設了一家年生產無公害綠色肥料4500餘噸的加加工廠。項目建成後,年實現利潤25萬元,在中衛市10萬畝設施蔬菜提供優質、高效的無公害綠色肥料,使廣大民眾吃到放心菜。當年公司銷售額達2650萬元,為農民直接增加收入325萬元。

這年,科源農貿公司被中衛市人民政府評為中衛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2008年1月,一場50年不遇的特大雪災給中衛市設施蔬菜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廣大大棚種植戶的一代溫室大棚全部受災,二代大棚80%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害。農戶絕望了,一年的辛苦就這樣付諸東流了。

雪災無情,人有情。看到這一現狀後,萬立軍迅速為農戶培育種苗,為民解愁,為政府分憂,回報社會。當時,正趕上種棚農戶搶購種苗,萬立軍完全可以以市場價銷售,但他沒有這樣做,在巨額利潤面前,他選擇了回報社會。他先後拿出5萬多元20萬株種苗援助給了受災嚴重的大棚農戶,其餘35萬株種苗全部按成本價提供給農戶。於此同時,萬立軍還帶領科源農貿公司全體員工到農戶的田間地頭進行防凍補救知識的講解,面對面直接服務農戶1300戶,發動大小車輛300餘輛次,為農戶拉運各種防凍設施,使每座種植大棚相應減少經濟損失2000元左右。萬立軍和科源農貿公司的義舉,得到了自治區副主席劉慧的高度評價,同時也得到了大棚種植戶的好評。

經過這場雪災之後,萬立軍意識到,中衛設施蔬菜今後主要在“提質增效,抗禦災害”上做文章,預防抵禦氣候的變質。在中衛市科技局的支持下,以“做給農民看,帶動農民乾”為宗旨,2008年3月,萬立軍在揚渠率先興建第三代新型日光溫室實驗示範基地。新建育苗溫室大棚5個,其中,新型保溫材料日光溫室大棚2個,簾動溫室大棚3個。建成後的日光溫室大棚年育苗能力可達1000萬株,為2萬畝大棚提供了優質種苗。

當年,萬立軍又在文昌鎮東園村,投資260萬元,建設科源公司設施蔬菜示範園區。一是建設科源公司第二育苗中心,建設日光溫室大棚10個。二是建設了新技術、新品種展示園區,新建日光溫室大棚40個,並組裝配套移動式噴灌、捲簾機、反光幕、膜下滴灌、氣肥等新技術,同時茵佳妮設施蔬菜新品種,由技術人員定點技術指導200個示範棚,提高設施農業整體效益,為中衛市設施農業提質增效做出示範。

萬立軍在發展農業設施時,發現近幾年苗木花卉栽培、園林綠化有很大發展前途,就牽頭成立了“綠大山園林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接手了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工業開發園區內外綠化、景泰高速公路綠化工程等多個項目。

萬立軍有著天生做商人的機敏,他善於捕捉市場信息、捕捉潛在的商機。2008年,當他看到當地水稻品種更新慢、品質差,萬立軍馬上投資建設水稻種植基地,帶動周邊農民種植新品種,引導農戶科學種植,讓每位農戶科學種植,讓每位農戶得到了好的收成。

2009年2月,萬立軍投資280萬元,在揚渠基地建成水稻加工廠,並註冊了“萬齊”商標,生產香米、鮮米、貢米、蟹水米等綠色有機大米。年加工大米3500噸,銷售額達1700萬元,帶動就業人員110名。萬齊米業主要實行統一品種種植、統一機械化操作、統一使用無公害農藥化肥、統一加工,打品牌銷售的經營模式,萬齊品牌一經推出,就迅速地占領了消費市場,銷往甘肅、青海、新疆、北京、上海等地,受到了用戶的好評。當年,萬立軍還投資72萬元擴建了育苗中心一個,育苗能力達到了1500萬株。

2010年,萬立軍投資460萬元在揚渠基地建成可儲存18000噸蔬果預冷庫一座。通過土地流轉,經營了2萬畝土地的種植業務。在中衛工業園,投資2700萬元建設枸杞乾果加工廠。

經過多年的打拚於努力奮鬥,萬立軍的企業越做越紅火、越做越大。2013年,萬立軍成立了自己的集團公司--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

多年的打拚,萬立軍不但收穫了財富,也獲得了很多榮譽,但他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始終堅守“我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的人生信條,積極回報社會,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個人累計向社會捐款40多萬元。

對於取得的成績,萬立軍並不滿足。他表示將繼續以“做給農民看,帶著民眾乾,拿我做示範,風險自己擔”為遵旨,繼續扎紮實實地做好農民增收致富的帶頭人。

主要成就

被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和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評為“UNDP項目優秀科技特派員”

被寧夏回族自治區全民創業領導小組評為“創業之星”

被寧夏回族自治區精神文明委員會評為全區“道德模範”

被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評為“全區創業先進工作者”

被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才辦和自治區農牧廳評為“寧夏優秀農村實用人才”

被寧夏回族自治區經信委、人社廳等8家政府機構評為“感動寧夏十大創業人物”

被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第五屆“中國青年創業”提名獎、“全國農民致富帶頭人”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