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殯儀館

萬國殯儀館

萬國殯儀館,是上海一家殯儀館,同時也是上海第一家正規殯儀館。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192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中華凱斯柯特公司瞄準商機,向一位旅滬德國僑民租下了位於今膠州路207號的一幢三層樓花園洋房,開辦萬國殯儀館。自此“殯儀館”三字才為國人所接受,而萬國殯儀館成為上海第一家正規殯儀館。

1934,年時任經理的美國人施高德將萬國殯儀館改組為獨資企業,自任老闆,同時承辦“高等”華人喪事,除提供汽車接屍,防腐整容,著衣成殮,暫存棺柩,代辦土、火葬等常規服務外,還自製棺材及骨灰盒出售,並在館內專設壁龕,供暫存骨灰之用。據說當年館內備有兩輛美國造的“克雷斯萊”牌轎車,其中大轎車車身較長,專門用於接送遺體。至於那輛小轎車由施高德專用,他常常開著小車親臨喪家,一探虛實。遇有殷商大戶,這位美國老闆便大獻殷勤,極力推薦各類高檔喪葬用品,抬高殯殮規格,為的是掏盡喪家腰包。

萬國殯儀館的底層禮廳原來全為西式裝飾,內置鋼琴一架。外僑喪禮由神父或牧師主持,唱詩班在鋼琴伴奏下齊唱讚美詩《天堂再相會》,以示送魂入天堂。自施高德獨掌該館後,遇華人喪事亦允許在西式禮廳內吹打中國民樂,大做水陸道場。在當年的“萬國”洋房花園中,常常可見裊裊香菸伴隨著悠悠絲竹調和喃喃誦經聲飄向遠方……而這些超度的亡靈給施高德帶來的卻是不盡的財源,據說當年萬國殯儀館每月只需承辦一兩家喪事,即可維持當月日常開銷,若多來幾家則為純利矣。

名人事件

上海萬國殯儀館的魯迅靈堂上海萬國殯儀館的魯迅靈堂

1935年因弔唁阮玲玉的民眾川流不息,施高德靈機一動,宣布弔喪者必須身佩小黃花,每朵小花售價一元。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時25分,久病中的魯迅先生逝世於他的寓所——上海施高塔路大陸新9號。魯迅先生逝世後,經馮雪峰、宋慶齡與許廣平、周建人等人商量,決定建立由蔡元培、馬相伯、宋慶齡、毛澤東、內山完造、A·史沫特萊、沈鈞儒、茅盾、蕭三等9人組成的治喪委員會,並決定魯迅先生的出殯事宜由上海萬國殯儀館承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