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菌核病

菌核隨水流和灌溉水傳播,接觸菱角葉片,從傷口侵入致病。 菱角螢葉甲幼蟲危害造成葉片傷口多,更易發病。 (7)注意防治好菱角螢葉甲,減少蟲咬的傷口,以減少病菌侵染途徑。

危害症狀

該病主要危害浮在水面的“出水葉”。葉片病斑橢圓形至不定形,黃褐色至褐色,大小不等(小的如綠豆粒大,大的如花生米粒大,病斑相互連合成更大的斑塊),斑面出現輪紋或雲紋,後期病部表面出現蛛絲狀菌絲和由菌絲糾結而成的小菌核。蛛絲狀菌絲和小菌核皆為本病病徵。幼嫩菌核為白色絨球狀;老熟菌核為茶色菜籽粒狀,圓形,表面光滑。病斑易破裂,並部分脫落成穿孔斑,致葉片變褐腐爛。

形態特徵

Sclerotium hydrophilun Sacc.稱喜水小菌核,屬真菌界、子囊菌門、盤囊菌綱、柔膜菌目、核盤菌科、核盤菌屬(或小核菌屬)真菌。菌核球形或梨形,直徑0.5mm左右,初為白色,漸變為淡黃褐色,最後呈黑色,表面粗糙,外層深褐色,內層無色或淡黃色。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和菌核隨病殘體越冬。菌核隨水流和灌溉水傳播,接觸菱角葉片,從傷口侵入致病。以後通過病株與健株接觸和菌絲的匍匐攀援傳播擴大危害。高溫高濕尤其是時晴時雨悶熱天氣的反覆出現,最有利於病害的發生流行。菱角螢葉甲幼蟲危害造成葉片傷口多,更易發病。偏施過施氮肥會加重發病。

發病因素

連作地、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有機肥、田間病殘體多、且種植密度過大,通風透光性能差的田塊發病嚴重。長期灌深水或高溫多雨、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或暴風雨頻繁易誘發本病。菱角螢葉甲幼蟲危害嚴重的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重病田實行2~3年以上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2)對排水較好的池塘,菱角採收完後,及時排乾水,清除塘內塘邊雜草,讓其自然曬垡、凍垡,促進底土風化,以減少菌源。翌年種植前1個月,放乾塘水,曬10天左右,撒施生石灰1500kg/hm,或用50%多菌靈500倍液對塘內表土進行消毒處理,然後再放水播種。
(3)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適時適量追肥,做到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氮肥與磷鉀肥相結合。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蓮藕病殘體。
(4)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5)管理好肥水,創造一個適於菱角植株生長,不利病害蔓延的田間生態環境,在用肥上,採取前促(分櫱)、中控(無效分櫱)、後補(催菱肥)的施肥策略,配方施肥,施足基肥,適時適量追肥,促植株早生快發,壯而不過旺,穩生穩長,提高植株自身抵抗力。在水漿管理上,宜根據菱角不同生長期對灌水深度的不同要求,採取前淺(萌芽期及分櫱期)、中曬(控無效分櫱)、後淺或濕潤(促孕茭)的策略,以水調溫,以水調肥。颱風暴雨季節要注意排水,每次追肥前應適當放淺田水,施後待肥料被土壤吸收後再適度灌田水,孕茭期乾乾濕濕,保持根系活力,葉片轉色正常。
(6)及時清除重病株、病殘體、病葉、枯葉,並集中燒毀或深埋。
(7)注意防治好菱角螢葉甲,減少蟲咬的傷口,以減少病菌侵染途徑。

生物防治

(一)防治蟲害用藥:
(1)防治菱角螢葉甲用藥:
100億活芽孢/g蘇雲金桿菌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0.3%苦參鹼水劑800~1000倍液
15%蓖麻油酸菸鹼乳油800~1000倍液
0.65%茼蒿素水劑400~500倍液
3.2%菸鹼川楝素水劑200~300倍液
1%蛇床子素水乳劑400倍液
0.3%印楝素乳油600~1000倍液
0.5%藜蘆鹼醇溶液800~1000倍液,
25%殺蟲雙水劑500~600倍液
2.5%多殺菌素水懸浮劑600~1000倍液
(2)防治病害用藥:
開花期或發病初期噴施:
20%井岡黴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40%紋霉星乳油1000倍液
10%抗菌劑401乳油1000倍液
80%抗菌劑402乳油8000倍液
25%阿米西達懸浮劑1000~2500倍液
5%井岡酶素水劑500~1000倍液

化學防治

(1)防治蟲害用藥
44%多蟲清乳油700~l000倍液
75%虱螟特可濕性粉劑1400倍液
48%樂斯本乳油600倍液
40%甲基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
50%混滅威乳劑600倍液
(2)防治病害用藥
5%田安水劑300~400倍液
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30%紋枯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50%甲立枯靈可濕性粉劑250倍液
40%禾枯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33%紋霉淨可濕性粉劑250倍液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