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姬蝽

華姬蝽,拉丁學名為Nabis sinoferus Hsiao ,屬昆蟲綱、半翅目。

基本信息

中文名:華姬蝽
拉丁學名:Nabis sinoferus Hsiao
綱:昆蟲綱
目:半翅目
科:姬蝽科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棉蚜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棉鈴蟲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7-8毫米,寬3毫米。全身為淡黃褐色。頭部狹長,頭頂有黑褐色花紋,複眼暗褐色,單眼紅色。觸角棒狀,4節。喙管彎曲呈弧形,末端與腹部緊貼。前胸背板前半部有褐色花紋,中央有1條褐色帶與中胸小盾片三角形褐斑相連。前翅膜片有3—4個縱室,由此伸出一些分叉脈紋。雌蟲尾部有一劍狀產卵管。
卵:長1.18-1.20毫米;寬0.30-0.40毫米。半透明,呈圓柱形彎曲,卵蓋橢圓形,有網紋裸露於嫩莖表面,單行排列。
若蟲:共5個齡期。
一齡:體長1.80-2毫米。淡黃色,透明。複眼紅色,後漸變為暗紅色。
二齡:體長2-3毫米。淡黃色,背面中央縱貫一條紅線。翅芽開始出現。
三齡:體長3-4毫米。淡黃褐色,體兩側各有1條灰褐色縱帶。翅芽已達腹部第二節。
四齡:體長4-4.50毫米。淡黃褐色。翅芽達腹部第四節,並有1對單眼出現。
五齡:體長6-7毫米。翅芽已達腹部第五節。其它特徵與成蟲相同。

生物學特性

(1)歷期:華姬蝽在河南省安陽市各世代卵期、若蟲期和成蟲的壽命分別是:第一代11-16天、18-23天和16.60天;第二代7-9天、14-15天和15.60天;第三代7-10天、18-21天和12.90天;第四代9-10天、24-26天和26.60天(文紹貴,1979)。最適發育溫度是24-26℃。
(2)發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范廣華等(1989)通過室內飼養測定出華姬蝽各個不同發育階段的發育起點溫度、有效積溫和發育速率分別是:卵期19.20±1.07℃、45.89±6.20日度和0.9937;若蟲期18.35±0.28℃、121.55±10.82日度和0.9786;產卵前期19±0.65℃、60.76±7.36日度和0.9593;全世代18.98±0.46℃、221.63±14.75曰度和0.9903。
(3)年生活史:華姬蝽在河南省安陽市以成蟲在冬播作物的莖部或枯枝落葉下越冬,翌年3月中旬開始在冬播作物田內活動、取食、產卵繁衍後代。6月上旬遷入棉田,在棉田內繁殖3-4代後於11月又轉入越冬寄主進行越冬,在該地區全年發生5代(表77)。
(4)繁殖:初羽化的成蟲,當晚就可交配,一生可多次交配,交配多在晚上進行,尤其以晚上22時至次日凌晨2時為最盛。每次交配歷時18-30分鐘。
交配後的雌蟲在27-29℃時7-12天開始產卵;24-26℃時13-16天才開始產卵。雌蟲對產卵場所有選擇性,一般喜在棉花葉柄和嫩莖內產卵。產卵時,雌蟲將產卵管插入棉株幼嫩組織內,每次產卵12-40餘粒。單雌一生可產百餘粒卵。
(5)捕食:華姬蝽為雜食性天敵昆蟲,捕食害蟲較多,在田間可捕食蚜蟲、盲蝽若蟲、鱗翅目昆蟲卵和初孵幼蟲等,亦可捕食各種花粉。但最喜捕食棉蚜和多種鱗翅目昆蟲的卵和初孵幼蟲。根據文紹貴等在室內測定,成蟲對各種棉蟲最高日捕食量為:棉蚜129頭,棉鈴蟲卵128粒,棉鈴蟲一齡幼蟲64頭,棉鈴蟲2-3齡幼蟲1頭。華姬蝽若蟲對棉蚜的日平均捕食量:一齡8頭,二齡17.20頭,三齡31.40頭,四齡38.40頭,五齡49.50頭。

地理分布

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山西、河南、陝西、山東、新疆、青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