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王陵

荒王陵

魯荒王陵位於山東省鄒城市城東北12公里處的九龍山南麓,占地面積約7萬多平方米。陵區規模宏偉、莊嚴,建築典雅富麗,主要建有:御橋、陵門、二門、享殿和明樓等。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魯王朱檀系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他信奉道教,終日焚香誦經、燒煉“仙丹”求不老之藥,結果僅活了19歲,朱元璋視其行為荒唐,謚封“荒王。

魯荒王陵區占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地宮依山建造,開石鑿穴,距地表26米。墓道全長50餘米。步入神道,過“御橋”往北不到20米,便是內城門,城門有三座,中門坊額上書“荒王陵”三個鎏金大字。陵園分前後兩進院落,出陵園後門便是方城明樓,它是地下宮殿重要標誌。朱檀墓為地下宮殿形式,由墓道、前室、後室三部分組成。

朱檀墓共出土各類文物一千餘件,充分反映了明代勞動人民高度的工藝水平,同時也是對魯王朱檀生前王府豪華生活的一個真實寫照。其中出土數量較多的是玉製品,玉器中最好的要數玉帶同它以二十五節養脂玉組成,用金片鑲嵌,雕有鏤空靈芝圖案,玉質潤澤,雕刻精美。帶頭三節用雙層透花金片鑲嵌著十一塊藍寶石,十二塊紅寶石,六顆白色玉築和一顆稀有的貓眼寶石,其工藝之高超,實屬罕見,是這批出土器物中的珍品。雕花白玉杯,呈五瓣花狀,壁薄透明。玉圭兩件,質地分別為碧玉和羊脂玉。長29.6厘米,寬6厘米,厚1厘米。玉硯為碧玉雕成,硯端呈弧形,硯池橢圓形,下有木刻仰、覆蓮貼金須彌座。玉器中還有玉佩、玉筆管、玉筆架等。從這些玉器的雕刻琢磨工藝水平看,充分表現了五百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技藝和聰明的才智。

相關條目

明代的織綿是歷史上著名的工藝品,朱檀墓出土的主要是袍服衣著之類,有盤領窄袖金織龍袍、中紗單袍和交領暗花雲紋袍。織錦圖案非常漂亮,大多用金線織成。這些絲織品對於了解和研究明代的絲織技巧有重大價值。

這座數百年前的古代建築群,充分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非凡的技藝和聰明才智,是中華民族古文化中的燦爛瑰寶。

陪葬物品價值連城:

罕見文物一:雷威的“天風海濤”唐琴

魯荒王陵共出土各類文物1000餘件,極為罕見,好多文物都是國寶級的,在當時就是傳世珍品。“天風海濤”琴的出土就震驚考古界,該琴長121厘米、寬19.5厘米。桐木製成,琴身黑漆,裂似蛇跗,背刻篆書“天風海濤”。琴腹有龍池、風沼兩共鳴槽。傳說琴聲如天空之長風,大海之波濤,且造型獨特,享有“古琴蛇跗評無價”的美譽。雷威,以善制蛇跗琴著名。雷威的蛇跗琴在宋、明兩代已是傳世珍品。

罕見文物二:尚未見過著錄的古書

在墓中,出土書(元刊本)七種二十一冊,有:《朱子訂定蔡氏(書)集傳》6卷3冊,蝴蝶裝;《增入音注括例始末胡文定公春秋傳》,30卷6冊,外有封套,包背裝;《四書集注》19卷2冊,包背裝;《少微家塾點校附音通鑑節要》60卷2冊,包背裝;《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52卷5冊,包背裝;《黃氏補千家注紀年杜工部詩史》36卷2冊,包背裝。以上元代刊書籍,多出於江南各省,都是當時較為流行的書籍,除韓昌黎文集外,其餘尚未見過著錄。

罕見文物三:宋高宗題跋的葵花扇面

還有畫4卷,也是罕見的文物。其中,宋·葵花蛺蝶題簽有“日字一四八號”。扇面,高24.3厘米,寬25.5厘米;絹本,金粉設色,繪沒骨法蜀葵與飛蝶。畫上方鈐有“皇女市圖書”朱印,左下方鈐有“司印”二宇的騎縫朱印。背面有宋高宗趙構為葵花扇面題的金字跋:“白露才過催八月,紫房紅葉共淒涼。黃花冷淡無人看,獨自傾心向夕陽。”魯荒王陵中的出土的珍貴字畫還有元代錢選的《白蓮圖》,錢選,宋末元初人,善畫花鳥山水人物,為元初八俊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