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

第一,《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將草根非政府組織的社會功能放在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社會分層加劇、弱勢群體大量存在、經濟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非政府組織不斷湧現的大背景中進行考察。 第二,《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從歷史學角度,追溯了我國古代民間社團產生和發展的思想、組織淵源,以及近代化社會轉型時期對明、清社會組織形態的影響;論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非政府組織的發展歷程、特點及相關理論。 第三,《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以北京市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原瓷娃娃關懷協會)、壹基金等濟困救助型非政府組織實施的扶助弱勢群體之各項目為例,深入探討了自下而上或草根非政府組織在扶助弱勢群體中的功能、優勢和不足之處。

內容介紹

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關於非政府組織和弱勢群體的問題,一直是相關學術界的熱門話題,出版了不少論著,網路上的點擊率也日益增長。但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巨觀上的論述,真正深入非政府組織,特別是草根非政府組織及其公益服務對象內部進行參與式調查的實證性成果並不多。杜倩萍編寫的這本《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以北京市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原瓷娃娃關懷協會)及成骨不全症患者(瓷娃娃)為主要案例,從人類學、社會學等角度,採取文獻研究、實地調查、比較分析等方法,以理想及實際文化模式為主線,運用社會結構分層、公民社會、參與式發展等相關理論,結合國情實例,借鑑國內外成功經驗,對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之功能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力求有所突破和創新。
第一,《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將草根非政府組織的社會功能放在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社會分層加劇、弱勢群體大量存在、經濟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非政府組織不斷湧現的大背景中進行考察。從而論述了目前中國的客觀形勢要求建立更多草根非政府組織,以激發集體智慧及社會力量扶助弱勢群體,避免群體性過激行動的發生,以保證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第二,《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從歷史學角度,追溯了我國古代民間社團產生和發展的思想、組織淵源,以及近代化社會轉型時期對明、清社會組織形態的影響;論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非政府組織的發展歷程、特點及相關理論。
第三,《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以北京市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原瓷娃娃關懷協會)、壹基金等濟困救助型非政府組織實施的扶助弱勢群體之各項目為例,深入探討了自下而上或草根非政府組織在扶助弱勢群體中的功能、優勢和不足之處。
第四,《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針對草根非政府組織發揮功能時面臨的外部制度困境和自身制約因素,提出對策性建議:從政府層面上創造促進草根非政府組織良性發展的社會環境,其中包括完善管理體制,從控制型管理轉向培育服務型管理;健全政策法規,進一步改善非政府組織發展的制度環境;資源引導,建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之間平等合作關係;與美國稅收政策作比較,論證了提升稅收優惠政策,對慈善事業的重要性。對非政府組織而言,要加強自身建設,完善內部運行機制,其中包括拓寬獲取資金渠道,力保可持續發展,提倡參與式發展,建立與政府、企業、扶助對象、志願者的互動合作模式;提升專業化能力,廣泛吸納人才;自律與他律相結合,建立多元立體監管體系;構建志願服務新機制,發揮公益活動生力軍作用。最後,本書以英國《框架協定》及“時間銀行”等為例,提出要重視從小培養志願風尚,強化鼓勵褒獎制度,使公益事業進一步發揚光大。在結語中,本書還運用文化模式的整合理念,勾勒了政府、非政府組織、社區、企業等共同整合各方資源,扶助弱勢群體的框架圖,以期更好地發揮草根非政府組織的功能,使社會公益事業能夠更健康、迅速地發展。
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中國草根非政府組織的屬性、類型、功能各異,組織結構形式千差萬別。如果詳細分類論述和總結,恐怕是洋洋灑灑數十萬字的專著也難以說清楚。筆者在書中,主要探究的是社會認同度較高,以服務弱勢群體及人文關懷為己任的醫療救助型草根非政府組織。與其他專注於政治、經濟、宗教、環保等問題的非政府組織相比,這類組織有其自己的特性功能和社會定位,即助殘扶貧,鼓勵參與式發展,呼籲社會愛心及政府重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平等、尊重的社會環境,以提高罕見病群體學習、醫療、就業等方面的權益和生活質量。書名以草根非政府組織統稱之,並非有意以偏概全,只是為簡單明了而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