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淵

可見防止“茶園”變“茶淵”已經是中國茶葉行業非常重要而又緊迫的一件事。 劉濟坤認為地方政府和茶葉企業需要從三個角度去找到策略:強化危機意識、落實品牌運作、必須加大創新力度,儘早防止出現“茶園”變為“茶淵”的危機。 第一,必須強化危機意識。

含義

茶淵,一個茶葉行業的新概念,意指如果地方政府和茶葉企業只是一味地擴大茶園面積,忽略茶葉品牌的建設和行銷工作,那么辛辛苦苦投資和耕耘的“茶園”,很有可能因為茶葉行業的產量過剩,茶葉賣不出去,變為“茶淵”:茶農或茶葉企業難以跨越的深淵。

背景和意義

據《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和白茶世界網報導:“2009年,我國茶園面積達185萬公頃,茶葉產量136萬噸,出口30.3萬噸。據估計,有8000萬農民涉足茶產業。飛速發展的茶產業,為從業人員帶來了財富,但是也暗含著商業發展的危機。有業內專家預測,生產總量超過150萬噸以後,中國茶葉將出現過剩,進入競爭白熱化的時代,而目前國內茶園面積仍在急速擴張。茶葉生產已經快速發展了十幾年,居安思危,必須提高憂患意識。”
可見防止“茶園”變“茶淵”已經是中國茶葉行業非常重要而又緊迫的一件事。加之,盲目跟風是人們做事的一個通病,這個通病業已傳染到中國茶葉行業,並有可能傷害到茶葉行業。我們需要及早認清這些情況,並做好防患工作。

從三個角度防止茶園變“茶淵”

怎樣才能有效防止“茶園”變為“茶淵”乃至“茶怨”呢?劉濟坤認為地方政府和茶葉企業需要從三個角度去找到策略:強化危機意識、落實品牌運作、必須加大創新力度,儘早防止出現“茶園”變為“茶淵”的危機。
第一,必須強化危機意識。地方政府和茶葉企業必須將目光放遠一些,有危機意識:不是你開闢茶園,生態環境好,你的茶葉就一定能賣出去,一定能賣出好價格,或者說一定能為農民增收。你必須認識這一點。如果你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權且當做我在這裡只是給你提一個醒,或者說強化一下你本已具有的一種憂患意思。同時也可以認真讀一讀遠卓品牌策劃公司推出的中國茶葉行業第一套品牌行銷專著《茶翅高飛——中國茶葉品牌快速崛起之道》,以全面系統的認識茶葉行業的品牌行銷策略。
此外,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所言對“茶園”的建設和發展也頗有啟示:“中國茶產業處在從數量型發展向質量型發展的轉移中,與數量發展階段相比,質量型發展更需要巨觀引導和政府在科研、組織以及產業政策方面的積極配合。這是茶葉行業制定全國性發展規劃的經濟學基礎。現在的茶產業,特別需要社會的支持,這其中就包括政府的幫助和產業政策的制定。”
第二,必須落實品牌運作。你必須具有領先的品牌運作能力,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你必須讓你的茶品牌具有特色,以贏得消費者。例如,作為中式養生第一品牌,瑞福熙秉承“以瑞取信,瑞取天下”的理念,完成了具有強大綜合競爭能力的健康產業群的組建,在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的基礎上,六大健康事業部之一的養生茶園事業部,推出了柏仁千方安睡飲、醒酒飲等特色鮮明的現代茶飲品,滿足了消費者的特色需求,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其中之一的柏仁千方安睡飲產品本著中式養生理念,融合了集團20餘年經驗,綜合數十部醫藥典籍,直接去原產地採集天然草本原料,核心成分為100%“中國元素”,經過現代工藝精製而成,面世不久就受到了經銷商和消費者的熱捧。
第三,必須加大創新力度。地方政府和茶葉在茶葉的行銷推廣方面不能把眼光僅僅放在基地規模上,應該積極開展各類行銷活動,敢於打破常規,極力創新,不可墨守成規,例如,有的地方在推廣茶葉時少有創新,你搞質量承諾我也搞質量承諾,你請明星代言人我也請明星代言人,你搞茶園觀光我也搞茶園觀光,但是,為什麼要搞質量承諾,如何將質量承諾搞出特色,讓路人皆知;如何花更少的錢或不花錢就請到明星代言人,並且讓代言效果超過尋常;為什麼要搞茶園觀光,如何將茶園觀光搞出經濟效益等等卻並沒有做深入考慮和系統思考。
有些人甚至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求無功但求無過,放著好好地機會不去把握,愣是去搞一些老掉牙的動作,至於能出什麼效果,其並沒有過多的追求和希望,只要沒有大的過錯就行了。這樣的思維會害了一個地方的茶葉行業發展,久而久之,不加改變,這種一味地“求‘實’”觀念,只會看到“實實在在的茶園增長”,看到“實實在在的茶葉產量增長”,卻很難看到茶葉品牌發展和經濟發展,“茶園”變“茶淵”乃至“茶怨”是個遲早的事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