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學院

茅以升學院

茅以升學院是西南交通大學為堅持“寬基礎、重實踐、善科研、求創新、高層次、國際化”的辦學思路,為構建基礎寬厚、系統完整的課程體系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致力於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國際競爭力的領袖人才,依託最優秀的師資、最優質的辦學資源和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創辦的榮譽學院。現任院長: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馮曉雲教授。

基本信息

簡介

茅以升學院茅以升學院
2010年,西南交通大學在總結近三十年工程教育改革經驗基礎上,依託學校依託我校土木、機械、電氣、信息、交通運輸五大強勢學科,擁有優質、高端、國際化的教學資源。由經過層層考核篩選的優秀本科學生組成了西南交通大學榮譽學院——茅以升學院。學院秉承茅以升老校長卓越的辦學思想,弘揚“竢實揚華、自強不息”的交大精神,以學習傳承茅以升精神、培養工程領域的當代茅以升為歷史使命,為立志投身工程事業的青年志士提供成長和發展的平台。
茅以升學院擁有國家級重點一級學科4個,二級學科12個,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7個,二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27個,國家特色專業7個,博士後流動站9個,博士點40個,碩士點69個。茅以升學院擁有2名院士,4名國家級教學名師,4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擁有世界交通領域有著重大影響的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陸地交通抗震與防災國家工程實驗室等三個國家級科研平台,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以上優質、豐厚的教學資源都將成為茅以升學院學生放飛理想的堅實基礎。

背景

為培養打造精英人才,在原有的設立茅以升班的基礎上,2010年西南交通大學推出了兩個專門培養“拔尖人才”的新學院———茅以升學院詹天佑學院
詹天佑學院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培養計畫”的一部分。和茅以升學院不同,詹天佑學院是一個“虛擬學院”,且採取進校後選拔的方式。
凡今年報考該校土木工程交通運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建築學、環境工程、材料工程、軟體工程(目前為信息學院開辦的軟體工程專業)八個專業的高中應屆畢業生(所學外語為英語),並獲得錄取都可以參與詹天佑學院的選拔。
詹天佑學院學生原則上全部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以“4年(學士)+2年(碩士)”為主,少量優秀學生採用“4年(學士)+5年(碩士、博士)”的培養模式。

詳細介紹

專業設定

茅以升學院目前設定八個大類專業:土木類、機械類、電氣類 交通運輸類、電子信息類 材料類、力學類、測繪類。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健全人格、基礎理論紮實、知識結構合理、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突出、國際視野寬廣的拔尖創新人才。

培養理念

志於工、視野寬、基礎堅、上手快、後勁足、善創造。

培養模式

茅以升學院學生原則上全部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設定 “4年(學士)+2年(碩士)+3年(博士)”的人才培養模式主渠道,對更加優秀的學生採用“4年+4年”(學士直接攻讀博士)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上模式與正常取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最短時間相比,分別縮短1.5年和2.5年。

招生方式

◆招生對象:高中應屆畢業生(所學外語為英語)
◆志願填報:考生可按“土建類(茅以升學院預備班)、機械類(茅以升學院預備班)、電氣信息類(茅以升學院預備班)、電子信息類(茅以升學院預備班)、交通運輸類(茅以升學院預備班)”五個類型填報志願,填報任一類型都代表填報茅以升學院。
◆選拔方式:茅以升學院2010級總共招生240人,學生選拔以差額方式進行。首先根據聯考成績從全國填報茅以升預備班的考生中選拔共300人下發“茅以升學院預備班”錄取通知書,其中成績優異者,即總分、數學、英語達到規定水平(根據每年聯考成績,劃定控制分數線),入校後免複試直接確定為茅以升學院學生;其餘考生在入校後參加複試(數學、英語及綜合能力的考評),按照成績及綜合表現確定是否進入茅以升學院。未被茅以升學院錄取的預備班學生可按預備班類型,在達到土木、機械、電氣、信息、運輸五個學院中相關專業最低錄取分數線的基礎上選擇專業就讀。

辦學資源

茅以升學院茅以升學院
1.與院士、知名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2.由高水平教授開設的各類課程。
3.小班化教學。
4.了解學術前沿和接觸研究課題的機會。
5.享受免試研究生以及國外深造、國際交流的傾斜政策。
6.設立茅以升學院學生寒暑假出國實習、實訓項目和遊學獎學金,最高可全額資助出國(境)遊學。
7.學校各類科研、教學、實驗平台均向茅以升學院學生優先開放。
8.學生申報科創活動時可享受政策傾斜。
9.各類獎學金政策傾斜,符合條件者原則上綜合獎學金全覆蓋。

培養特色

◆高層次培養策略:茅以升學院立足培養高層次的優秀拔尖人才,設定學士碩士博士貫通的培養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創新能力、領導能力和國際視野。
◆國際化培養:建立與國外大學的聯盟,拓展與國外院校更多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共享優質的教育和科研資源;博士階段部分優秀學生可與國際知名高校進行聯合培養或直接攻讀國外大學博士學位;依託與海外大學簽訂的校際交流與合作協定,為學生赴海外遊學或定期交流學習創造更多的機會;支持本科生參與我校與海外大學及科研機構合作的科研項目。力爭使茅以升學院的全部學生有機會參與國際交流學習,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國際競爭力。
◆寬厚的基礎平台:茅以升學院學生按照“加強基礎、交叉符合”和“重實踐、求創新、強能力”的指導思想,前三學期依託數學、物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地、思想政治教學基地和創新基地,在文、理、工三大類公共課平台上進行大類通識培養和專業類基礎培養,第四學期按專業進行專業知識的培養。
◆自主選擇專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在茅以升學院涉及的專業範圍內自主規劃個人學業和發展方向,選擇符合條件的專業。學生在第三學期末選擇學科大類,第四學期末選擇具體專業。
◆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優秀學生可依據相關規定在完成課程學習、修滿規定學分後提前畢業,縮短修學年限。
◆“教授團”參與辦學:選聘院士、長江學者、國家級教學名師和學科帶頭人等優秀教師成立各專業的“教授團”,對茅以升學院辦學方針、培養標準和培養方案等提出諮詢意見和建議;為學生開設學術講座,幫助學生了解學科前沿,開闊學術視野;對學生選專業、學習內容及方法、科技創新、自主實驗等進行指導。
◆專業導師制:學生在第四學期確定專業導師,導師為學生選課、研究性學習、主動實踐和科技創新提供指導和諮詢。
◆雙重競爭機制:茅以升學院建立“學生+學科”的雙重競爭機制。一方面,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實行優補與退出的競爭機制,在第三學期末和第六學期末分別按相應要求淘汰不適應茅以升學院學習的學生,同時從其他理工科學院通過選拔增補優秀學生,淘汰的學生可以在全校範圍內自由選擇專業;另一方面,在學生選擇專業的過程中,通過土木、機械、電氣、信息、運輸五個學院對吸引優秀生源的競爭,促進各學科在培養方案設計、教學支持條件、教授團隊等多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保障。
◆強化外語能力:為茅以升學院學生設定高標準的英語課和有針對性的專業英語課程,並開設法語、德語、日語以及其他外語小語種等選修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加大雙語教學(漢語、英語)課程比重。
◆突出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培養:充分發揮我校眾多高水平實驗室的優越條件,在本科生、研究生貫通培養的過程中,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同在各類科研項目和實驗室中學習和工作,使每個學生在實驗室中培養科研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從科研環境中成長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