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寶舟

范寶舟

范寶舟,副教授,江西彭澤人,中共黨員。1996年畢業於中南財經大學政法系,獲哲學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2002年9月至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哲學系從教。主要論文有《貨幣與社會交往》、《論馬克思交往理論的基本特徵》等。

范寶舟教授范寶舟教授

范寶舟,1967——,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彭澤人,中共黨員,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2002年7月至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從教。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財經教育分會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協作委員會副主任。2006年,擔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副主任,2008年以來,擔任人文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部主任。2011年5月,擔任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科研部副主任(主持工作)。2003年、2005年、2008年先後三次獲得“校級嘉獎”。2009年榮獲“上海市育才獎”。2010年評選為上海財經大學第六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2010年獲“申銀萬國獎教金”優秀獎。2012年評選為上海財經大學第七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2012年獲得上海財經大學“教書育人標兵”提名獎。
一、論文
1、《財富幻象:馬克思的歷史哲學解讀》(16000字),獨著,《哲學研究》2010年第10期。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11年第2期全文轉載。
2、《貨幣與個人交往的偶然性》(10000字),獨著,《哲學動態》2012年第3期。
3、《科學發展觀精神實質初探》(合作2,16000字),《哲學研究》2008年第11期,獲得上海市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研討徵文活動二等獎並收入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4期熱點聚焦欄目摘編。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2009年第2期全文轉載;《上海黨員通訊》摘編了主要觀點。獲得上海市第八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三等獎。
4、《貨幣與社會交往》,3500字,獨著,發表於《哲學動態》2003年第8期。
5、《馬克思的貨幣哲學思想及其當代意義》,2000字,獨著,《人民日報》2004年3月26日第十四版。
6、《論知識的意義及其實現機制》,11000字,獨著,發表於《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2年第1期。該文主要觀點為2002年3月26日《光明日報》理論版《論點摘編》欄目摘編。
7、《有個性的個人形成與當代全球化》,6000字,獨著,發表於《中州學刊》2002年第3期。
8、《引領時代海納百川崇尚科學關愛人文——新世紀上海城市精神建設初探》,2500字,發表於《人民日報》2003年5月23日。
9、《全球化問題研討綜述》,10000字,獨著,發表於《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2年第5期。
10、《經濟交往與世界體系——沃勒斯坦世界體系理論的哲學評析》,7000字,獨著,發表於《學術論壇》2002年第3期。
11、《論馬克思交往理論的基本特徵》,10000字,獨著,發表於《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第5期。
12、《論交往與物質生產之間的內在張力》(12000字),獨著,《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1期。
13、《論毛澤東的經濟認識論及其價值意蘊》(13000),獨著,《毛澤東思想研究》2007年第2期。
14、《貨幣化生活世界的哲學批判——全國貨幣哲學高級研討會綜述》發表於《中國經濟哲學評論(2004貨幣哲學專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12月)。
15、《在科學家相信宗教、宗教接受科學的現象背後》8000字,發表於《大學生關心的25個理論問題》(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4月)。
16、《進一步完善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機制》(5000字,第一撰稿人),獲2009年度上海市統戰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17、《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健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統戰工作機制的對策研究》(6000字),獨著,《重慶行政》2006年第6期。
18、《樹立“育人”理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8000字),獨著,《思想理論教育》2010年第11期。
19、《科學發展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需要做到“五個結合”》(8000字),獨著,《光華思想政治教育論壇》(2008-2009),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獲得上海財經大學2010年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論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7000字,發表於《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第6卷。
21、《發揮主渠道作用,不斷提高“思政課”的吸引力》(4000,第一作者),《財經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
22、《切實發揮黨風廉政監督員作用是高校統戰工作的重要任務》(5000字,第一撰稿人),《高校統戰與高校發展》,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3、《論統一戰線在社會轉型時期對利益矛盾的平衡整合作用》(8000字,第一撰稿人),獲2010年度上海市統戰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二、出版專著

范寶舟教授范寶舟教授

1、《論馬克思交往理論及其當代意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6月版。
三、承擔課題
1、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中國自覺把握世界歷史進程的文化建構研究》(12BZX014)。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財富幻象的哲學批判——中國面向未來的財富觀建構》(12YJA720004)。
3、參與國家重大社科基金項目《科學發展觀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研究》(07&ZD002)的研究工作,並擔任課題子項目負責人。
4、承擔校211項目平台“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理論與當代中國重大現實問題研究”中的子項目“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經濟認識論問題研究”課題。
5、主持校211工程項目《財富生成機制嬗變與社會結構變遷》課題(經費3萬元)
6、上海財經大學博士資助課題《貨幣與人類社會的歷史演進》。
7、上海財經大學現代經濟哲學研究中心課題《經濟認識論》。
8、“陽光驛站”——探索非公經濟組織“黨員活動”新模式。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內部探討獎(合作)。
9、參與上海市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上海城市精神》(2003XZH048),課題已結項。
10、參與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及其當代意義》,已經結項。
11、參與上海率先實現現代化C方案課題研究,課題已結項。
四、參編著作
1、副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40萬字),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參編教材《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八章《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編寫,32000字。
3、《改革開放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30000字),《自覺把握世界歷史進程追求發展與和諧的統一——改革開放3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初探》第五章,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4、《單一公有制:走向貧困的烏托邦》(25000字),《基本制度的偉大創新》第二章,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5、《導論》(27000字)、《歷史唯物主義的交往理論與當代回應》(31000字),《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6、研究報告:《上海財經大學科學發展觀“三進”綱要》(17000字),2009年6月。
五、課程建設
1、主持校精品課程《哲學》1項,已結項。
2、主持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1項,已經結項。
目前致力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哲學等的研究以及本科生“馬克思基本原理概論”,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學術前沿”、“經濟認識論”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