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紅

英紅

英紅源自1951年成立的廣東省英紅華僑茶場,茶場是英紅品牌的發源地。這片茶場,不僅記載了英紅茶傳奇的品牌發展歷程,更是廣東茶業發展的歷史見證。

英紅茶產地環境

英紅茶,產於廣東省清遠的英德市,是清遠特產之一。茶區峰巒起伏,江水縈繞,喀斯特地形地貌,構成了洞邃水豐的自然環境。大小茶場即建於地勢開闊的丘陵緩坡上。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0.7℃;年均降水量1883.9毫米,年相對濕度79%;無霜期長,霜日不足十天;土層深厚肥沃,土壤酸度適宜,PH值4.5~5之間。所栽培的茶樹以雲南大葉與鳳凰水仙兩優良群體為基礎,選取其一芽二、三葉為原料。經適宜萎凋、揉切、發酵、烘乾、複製、精選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英紅茶外形顆粒緊結重實,色澤油潤,細嫩勻整,金毫顯露,香氣鮮純濃郁,花香明顯,滋味濃厚甜潤,湯色紅艷明亮,金圈明顯,葉底柔軟紅亮,特別是加奶後茶湯棕紅瑰麗,味濃厚清爽,色香味俱全(佳),較之滇紅、祁紅別具風格。

英紅茶鑑賞

英紅茶品質優異,除了具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外,與選用適制紅茶的雲南大葉種為主體,搭配鳳凰水仙和推廣成功高香、優質大葉紅茶新品種有關,實現茶園良種化,為“英紅”香高味濃的品質奠定優良基礎。英紅茶產品分為葉、碎、片、末4個花色,各花色中文包含了不同等級的多個茶號。咖俳鹼4.12%、胺基酸1.8%、茶多酚21%、茶黃素0.8~1.2%、茶紅素8~12%、水浸出物38.16%,達到國際高級紅茶質量水平。
英紅茶花色品種齊全,品質特點突出,規格分明:
葉茶(FOP):條索緊直,勻齊,色澤烏潤、芽尖肥壯,金黃色毫尖顯露,無梗雜;湯色紅亮,香氣清高、滋味鮮爽醇厚;葉底嫩勻紅亮,抖篩8~9孔,長度1~1.5厘米。
碎茶一號(FBOP):顆粒緊結重實,芽尖金黃顯露,色澤油潤;湯色紅亮,香氣高爽持久,花香明顯,滋味鮮爽濃醇,葉底嫩勻明亮,圓篩8~10孔。
碎茶2~5號(BOP):顆粒緊結、勻齊,色澤油潤,不含毫尖;湯色紅濃明亮,香氣鮮爽濃郁而持久,滋味濃強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明亮,圓篩12~28孔。
碎茶6號(BP):較細嫩的莖子茶,色澤烏褐尚潤;湯色尚明亮,香氣純正,滋味醇和,葉底紅勻,圓篩9~12孔。
片茶(F):葉片皺褶,大小勻齊,色澤尚潤,湯色紅亮,香尚鮮純,味醇尚濃厚;葉低紅勻明亮,圓篩12~28孔之輕身茶。
末茶(D):手感重實呈砂粒狀,色澤潤,不含粉灰及泥砂;湯色濃紅、香氣純正,滋味厚,葉底紅勻尚亮,圓篩28~60孔。
金毫茶:外形條索圓緊,金毫滿披,色澤金黃潤亮;湯色紅亮,香氣毫香或花香,濃郁持久,滋味濃爽。
甜潤;葉底芽葉完整,肥嫩紅亮。成為紅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補國內大葉種紅茶類高檔名茶的空白。
荔枝紅茶:屬於紅茶中的香料茶。於20世紀50年代創製。選用英德工夫紅條茶,加注荔枝汁,採用科學方法使紅茶充分吸收荔枝汁的香味。外形條索緊細,烏黑油潤,湯色紅亮,葉底紅艷,荔枝香氣芬芳,滋味鮮爽香甜。

英紅茶的起源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類,是以茶樹的芽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因其乾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紅茶種類較多,產地較廣,從中國引種發展起來的印度、斯里蘭卡的產地紅茶也很有名。
紅茶英文為Blacktea。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香氣物質比鮮葉明顯增加。所以紅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徵。
英紅茶產於廣東英德市,屬大葉型紅茶。茶色烏黑雪亮。身披金毫,沖泡後湯色格外鮮紅,味醇清爽,無需細聞就可探出獨特的茶香,且飲下不留茶葉的粗澀口感,讓人回味無窮。英紅中的珍品是英紅九號。英紅產於廣東的英德市的英山區,這裡在19世紀前半葉就曾是紅茶的產地。英德紅茶是創建於1959年,英紅茶產於廣東,它色澤烏潤,顆粒均勻結實,香氣高銳,茶湯紅亮,滋味濃烈,飲後甘美怡神,清心爽口,適合清飲。加上牛奶、白糖後,色、香、味俱佳。英紅茶在港澳和東南亞地區很受歡迎。直接利用雲南大葉種鮮葉研製獲得成功,1964年工藝基本定型,並通過中央四部(農業部、商業部、外貿部、一機部)鑑定。九十年代初研究開發出品質超卓的“金毫茶”產品,成為紅茶之最,被譽為“東方金美人”,令世人矚目。

發展歷程

1951年,廣東省英紅華僑茶場的前身廣東英紅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廣東省新生聯合企業公司,隸屬廣東省公安廳;

1968年,改為省直機關“五•七”幹校及知青場,仍用原名稱,被列為省直單位;
1978年,安置越南難僑後,更名為廣東省英紅華僑茶場,隸屬廣東省華僑農場管理局;
1988年,省下放給清遠市管轄,由市農委主管;
1994年,經清遠市批准,設定為清遠市英紅綜合經濟區,同時,仍保留廣東省英紅華僑茶場的牌子,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合署辦公;
1999年,由清遠市政府批准改名為廣東省清遠市英紅華僑管理區;
2003年3月,清遠市實行轉制改革並將其下放給英德市管轄,設定為英紅鎮,仍保留英紅華僑茶場的牌子,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合併辦公;
2012年,英紅華僑茶場投資組建廣東英紅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英紅股份將傳承英紅華僑茶場的地道工藝,用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和市場化的運作方式,肩負起復興英德紅茶產業的使命,致力於將“英紅股份”打造成一個集茶葉種植、名優茶加工、茶葉技術研究、茶文化、市場行銷於一體的英德紅茶第一品牌。

2015年:紅旗茶廠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英紅茶的功效:

1.提神消疲:經由醫學實驗發現,紅茶中的咖啡鹼藉由刺激大腦皮質來興奮神經中樞,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進而使思維反應更形敏銳,記憶力增強;它也對血管系統和心臟具興奮作用,強化心搏,從而加快血液循環以利新陳代謝,同時又促進發汗和利尿,由此雙管齊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覺疲勞的物質)及其它體內老廢物質,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2.生津清熱:夏天飲紅茶能止渴消暑,是因為茶中的多酚類、醣類、胺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生化學反應,且剌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並且產生清涼感;同時咖啡鹼控制下視丘的體溫中樞,調節體溫,它也刺激腎臟以促進熱量和污物的排泄,維持體內的生理平衡。
3.利尿:在紅茶中的咖啡鹼和芳香物質聯合作用下,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提高腎小球過濾率,擴張腎微血管,並抑制腎小管對水的再吸收,於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於排除體內的乳酸、尿酸(與痛風有關)、過多的鹽分(與高血壓有關)、有害物等,以及緩和心臟病或腎炎造成的水腫。
4.消炎殺菌:紅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經由實驗發現,兒茶素類能與單細胞的細菌結合,使蛋白質凝固沉澱,藉此抑制和消滅病原菌。所以細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紅茶頗有益,民間也常用濃茶塗傷口、褥瘡和香港腳。
5.解毒:據實驗證明,紅茶中的茶多鹼能吸附重金屬和生物鹼,並沉澱分解,這對飲水和食品受到工業污染的現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項福音。
6.強壯骨骼:2002年5月13日美國醫師協會發表對男性497人、女性540人10年以上調查,指出飲用紅茶的人骨骼強壯,紅茶中的多酚類(綠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壞骨細胞物質的活力。為了防治女性常見骨質疏鬆症,建議每天服用一小杯紅茶,堅持數年效果明顯。如在紅茶中加上檸檬,強壯骨骼,效果更強,在紅茶中也可加上各種水果,能起協同作用。
7.抗氧化、延緩衰老:在過去的5年裡,美國政府資助了150多項關於綠茶和紅茶及其化學成分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綠茶紅茶中的抗氧化劑可以徹底破壞癌細胞中化學物質的傳播路徑。波士頓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血管流行病學主任墨里密特爾曼醫生說:“紅茶綠茶的功效大致相當,但是紅茶的抗氧化劑比綠茶複雜得多,尤其是對心臟更是有益”。美國雜誌報導,紅茶抗衰老效果強於大蒜頭、花椰菜和胡蘿蔔等。
8.養胃護胃:人在沒吃飯的時候飲用綠茶會感到胃部不舒服,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重要物質--茶多酚具有收斂性,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況下刺激性更強。而紅茶就不一樣了。它是經過發酵烘製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酉每的作用下發生酉每促氧化反應,含量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性就隨之減小了。紅茶不僅不會傷胃,反而能夠養胃。經常飲用加糖、加牛奶的紅茶,能消炎、保護胃黏膜,對治療潰瘍也有一定效果。
9.抗癌:關於茶葉具有抗癌作用的說法很流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也對此做過許多的探索,但是一般認為茶葉的抗癌作用主要表現在綠茶方面,但是現在有了新的進展。研究發現,紅茶綠茶一樣,同樣有很強的抗癌功效。
10.舒張血管、有益心臟:美國醫學界最近也有一項研究與紅茶有關。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每天喝4杯紅茶,血管舒張度可以從6%增加到10%。常人在受刺激後,則舒張度會增加13%。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