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有情天

英倫有情天

《英倫有情天》是一部以英國為背景的長篇浪漫主義小說,故事主場景發生在世界頂尖名校倫敦大學學院(UCL)。

內容梗概

這是一本為數不多的以國外校園為背景的愛情小說,故事發生在世界頂尖名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故事的男主人公宋熙辰是一個身材高大,相貌俊朗的男生。他瞞著自己父親,到UCL攻讀城市發展研究專業的研究生,他的夢想就是去解決城市貧困問題的公益組織工作。他有一個優雅美麗且門當戶對的女朋友高雲佳。而他對於愛情一直處於遊戲人間的狀態,正如書中所寫,“在熙辰眼裡,愛情是難以保鮮的,愛情不過是一種階段性的產物。就像是酒精,它發揮作用時可以很濃烈,而後作用散去時,又恢復到最初的平靜”。但是熙辰的愛情和愛情觀在倫敦讀書期間被徹底改變了,因為他遇見了女主人公蘇語芝。他第一眼看見蘇語芝時便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隨著他和語芝在校園裡的接觸和來往,熙辰發現自己漸漸愛上了這個女孩。蘇語芝正是“一個與他有共同理想的戀人,那是一個像冰島間歇泉一般的女性,清澈明淨,在共同的理想面前有強大的爆發力,二人之間可以形成冰與火的交織”。正當情到深處時,熙辰突然發現語芝是自己好朋友趙文睿的未婚妻,從此熙辰和語芝的關係逐漸疏遠起來。但是後來熙辰和語芝在埃及一同經歷了生死的考驗,在衣索比亞經歷了重重艱辛,以及後來一起遊歷歐洲,讓熙辰決定一定要打破重重困難和語芝在一起。臨畢業之前,熙辰決定去南非的一家社會公益組織實習。在離開英國之際,熙辰和語芝約定一個月後,在倫敦塔橋相見,彼此一起去為未來的愛情與事業奮鬥。就在他們約定相見的那個夜晚,由於種種意外的發生,當熙辰來到倫敦塔橋的那一刻,語芝的重症哮喘復發,當晚就離開人世。

女主人公蘇語芝是一個美麗可愛又不失理想抱負的女孩,她是熙辰的研究生同學,她的夢想也是去一間社會公益組織工作。她有一位深愛著她的遠在美國的青梅竹馬的未婚夫趙文睿,但是蘇語芝對於趙文睿並非男女愛戀之情,這種感情恐怕她自己也很難去定義解釋。正如小說中寫到的那樣,當文睿問起語芝對自己的感情時,語芝坦率地回答說,“比友情深幾許,比親情淺一些……不是愛情,又勝似愛情。”原本生活對於她可以說是已經寫好的定局——從英國畢業之後,去美國與文睿結婚,過安定美好的生活。但是,在倫敦讀書的那一年,一切都改變了——她遇到了宋熙辰。在語芝眼裡,熙辰有自己親哥哥蘇語希的“和藹慈愛與嚴謹冷峻”,她仿佛能從熙辰身上看到哥哥語希的影子。隨著語芝和熙辰的深入交往,語芝漸漸發現自己不可救藥地愛上了熙辰。但是未婚夫文睿對語芝的深情和語芝對熙辰父親的承諾使語芝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情感,並且下意識地疏遠熙辰。直至經歷了生與死等等一系列考驗,語芝才決定和熙辰在一起。最後,她冒著傾盆大雨在泰晤士河上的倫敦塔橋等待熙辰,導致舊病復發,撒手人寰。

故事以倒敘的方式開頭——宋熙辰在離開倫敦的一年後回到學校參加畢業典禮,完成他和語芝的約定。他打開已逝的語芝的日記本,回想起昔日種種。故事刻畫的人物除了性格色彩鮮明的宋熙辰、蘇語芝、趙文睿和高雲佳以外,還有敢愛敢恨的女孩方可,在已逝未婚妻陰影中無法走出來的邱亦,以及徘徊於舊愛新歡之間的郁明,為愛痴狂的Laurel……故事的場景以英國為主線,並在中國、美國、非洲和歐洲等地變換,生動且全方位地展現了留英學生充滿快樂與艱辛的學習生活場景,描繪了他們對愛情的執著、對友情的珍視以及對人生理想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

英倫有情天 英倫有情天
英倫有情天 英倫有情天

故事中熙辰和語芝演繹了一種久久壓抑但卻刻骨銘心的愛情,就像泰戈爾寫的那樣,“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我想你。而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這種愛情像是被裝進特洛伊時期的陶罐里,被深深埋藏和久久塵封。也許正是這一點,顯得他們之間的愛情純淨美好。也許可以把它稱作一種柏拉圖式的愛情吧。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熙辰和語芝的愛情更多的就是一種精神至上的愛情。這種純粹美好的愛情就像是森林裡藏匿著的細密的松針,飽滿的漿果,恬淡的香草,寧靜的瀉湖,有著屬於自己的秘密花園。故事中女主人公語芝喜歡閱讀的德國作家施托姆的《茵夢湖》隱喻的正是這種情感,《茵夢湖》中所寫的男女主人公萊茵哈德和伊莉莎白在樹林中尋找莓子、探訪各種林間奇境就充滿著那種近乎田園一般的愛情。可以將這種愛情命名為“田園式的愛情”吧。語芝和熙辰在海德公園的湖畔和天鵝嬉戲,到音樂學院探訪傳說中的“魅影”,去卡姆登集市找尋嬉皮士的快樂,在溫莎樹林裡尋覓貓頭鷹等等場景表現的正是對這種“田園式的愛情”的追求。語芝和熙辰對這種有些近乎烏托邦式的愛情追求甚至反映在他們的精神文化世界,他們共同喜歡埃本尼澤·霍華德的《明日田園城市》,即使在鋼筋水泥、高樓林立的柯布西耶式的時代,他們也渴望尋找一個依然保持田園精神的世界。

但是現實終歸是存在的,他們要為這種“田園式的愛情”尋找一個出路,而這個出路便是他們共同的理想。“但不是所有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像倫敦這么幸運。尤其是在東南亞、南美和非洲的一些地區,很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諸如貧困等很多問題,而當地的政府和政策有時不能很好地將其解決,那么就需要城市公益組織的幫助。我希望加入他們的隊伍,讓世界上有更多的城市變得更加可愛,所以我覺得我現在選的專業更加適合我……”。語芝和熙辰將加入解決城市問題的公益組織作為自己的理想。這個理想很好地和現實結合在一起,使他們之間的愛情有了更多的契合點。故事中多次出現在校園裡的仿佛希臘帕特農神廟的白色穹頂隱喻著他們共同的理想。男女主人公總是可以在那個白色穹頂下的高台駐足或是相遇,隱喻著他們在為共同的理想奮鬥著。正如語芝曾在校園裡穹頂高台上寫到的那樣,“在諸多奧秘的典籍前,我瞥見了他的存在,他欲將真理昭示……先哲舉起明燈,點燃我欲將求索的領域,而那通明的燈火仿佛來自於曾經屹立在法洛斯島上的亞歷山大燈塔”。終於有一天,他們的理想可以在南非實現了,“田園式的愛情”似乎有了一個可以依託的客觀實在。

英倫有情天 英倫有情天

但是可以依託的客觀實在不一定意味著這個“田園式的愛情”會有一個圓滿結局,它同樣可以演變成一場愛情悲劇。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愛情悲劇則是將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輕毀滅給人看。熙辰和語芝在相識之前便各自有情感歸宿,他們的愛情從某種角度來說,應該是不為傳統道義所接納的。他們曾一度試圖迴避這段愛情,但是他們最終選擇了勇敢面對。而悲劇的發生最終使他們“田園式的愛情”停留在烏托邦的設計。但是熙辰不甘心於這種烏托邦的結局。即便女主人公離去了,但是他們之間的愛情依然存在,他依然選擇在畢業後的一年回倫敦參加畢業典禮,完成和語芝的約定。他依然孑然一身,重新踏上非洲的土地,那個承載著他們理想的地方。

故事以倫敦這個流淌著泰晤士河血液的多姿多彩的城市為背景,很好地演繹著這段“田園式的愛情”。“據說倫敦是一個恨它的人對它深惡痛絕,而愛它的人對它用情至深的城市……在去之前我覺得我可能屬於前者,去了之後我發現我屬於後者”,“倫敦則是另一番味道,如果你漫步在大羅素廣場抑或是特拉法加廣場,你會渴望在大英博物館或是國家畫廊里找到一個從兒時藝術鑑賞課就開始深為傾慕的展品。若躑躅在劇院林立的西區West End,四大歌劇和其他新奇劇目的輪番上演會讓你瞥見一個個別樣的充滿愛與恨的戲劇人生,你定會希望找出一場屬於淚與笑的人生戲劇。如果是周六的清晨,也許會渴望在考文特花園或是諾丁山感受一下來自淳樸集市的簡單快樂。若是行走在泰晤士河邊,你會看著倫敦眼如時間的齒輪那樣旋轉,藍鳥在一個個停泊了各種船隻的碼頭飛翔。倫敦塔的罌粟開了又謝,謝了又開,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又煙霧繚繞地上演著激動人心的一幕幕……”,“倫敦本身就是一個漂亮的女孩”,“能在倫敦相逢都是一場浪漫的緣分,因為這本就是一個浪漫的城市,每個角落都是浪漫”,正如男女主人公描繪的那樣,倫敦有她的獨特之美,他們皆因彼此的情誼愛上了倫敦。而他們的故事也是在這個浪漫的地方終結的,也許美好的事物總是脆弱的,因而更加容易陷入毀滅。倫敦,也許是熙辰永遠的痛,但是它依然有一片晴天,因為曾經的那個有情人的出現。天晴了,熙辰離開了倫敦。“路旁站了一個小女孩,她在召喚我回去……”愛情留在了倫敦,承載愛情的理想則走向遠方……

英倫有情天 英倫有情天

角色介紹

宋熙辰:故事中的男主人公,英俊睿智,仁慈善良,放棄帝國理工學院金融碩士錄取來到倫敦大學學院攻讀城市發展研究專業,家世顯赫的他淡泊名利,夢想是去解決城市貧困問題的公益組織工作。在遇見女主人公蘇語芝之前,他對於愛情一直處於遊戲人間的狀態。後來與女主人公蘇語芝深深相愛。

蘇語芝: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美麗可愛不失純真善良,是宋熙辰的同班同學,和宋熙辰懷有同樣的理想。當宋熙辰在埃及發生意外時,她冒著危險來找他。她深愛宋熙辰,最後因為在倫敦塔橋等宋熙辰而意外離開人世。

趙文睿:蘇語芝青梅竹馬的未婚夫,長相英俊,性格陽光開朗,波士頓大學計算機系的高材生,也是宋熙辰的本科校友,其父母和宋熙辰父母是世交。他臉上永遠帶著一種和諧的氣息,這種和諧仿佛來自然界的植物,就像大衛·梭羅筆下的那片緬因森林。

高雲佳:宋熙辰的女朋友,美麗典雅,和宋熙辰在美國相識,帝國理工學院醫學系碩士,後來因為醫學研究項目原因離開回到美國,一直對宋熙辰一往情深。

目錄

第一章 重返倫敦 1

第二章 仲夏夜裡的彩色房子 4

第三章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 8

第四章 理想中的冰與火 13

第五章 高爾街上的似曾相識 17

第六章 月圓泰晤士河 23

第七章 圖書館的角落 30

第八章 魅影迷情 36

第九章 卡姆登的快樂 40

第十章 秋日私語,宜其室家 46

第十一章 湖畔的天鵝情愫 53

第十二章 高爾街未眠夜 62

第十三章 濃情集市 68

第十四章 夜雨溫莎 74

第十五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 80

第十六章 寒夜蘇荷 86

第十七章 布萊頓的天空 91

第十八章 又見故人來 95

第十九章 聖誕集市的薑餅 100

第二十章 無雪的聖誕假期 104

第二十一章 高爾街平安夜 107

第二十二章 關於天鵝的秘密 112

第二十三章 佳期如夢 115

第二十四章 跨年的煙火 118

第二十五章 送別 121

第二十六章 迷失的街口 123

第二十七章 月上柳梢頭 127

第二十八章 “黑夜無論怎樣漫長,白晝總會到來” 130

第二十九章 神奇的力量 134

第三十章 動物王國 139

第三十一章 美國往事 144

第三十二章 另一個劍橋 148

第三十三章 浪漫史 152

第三十四章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 158

第三十五章 走出北非 164

第三十六章 放手 170

第三十七章 善意的謊言 176

第三十八章 女王陛下劇院 180

第三十九章 緣分使然 183

第四十章 夢見丘比特 191

第四十一章 失物招領室 196

第四十二章 東非的史詩 201

第四十三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207

第四十四章 貧民窟的屋檐下 215

第四十五章 東非旅館裡誕生的研究報告 222

第四十六章 再見,衣索比亞 232

第四十七章 愛的城堡 238

第四十八章 北歐童話 243

第四十九章 桂爾公園的戀愛解放 247

第五十章 “陸止於此,海止於斯” 251

第五十一章 童話的心靈療法 258

第五十二章 尋覓彼得兔 264

第五十三章 永遠的規劃泰斗 269

第五十四章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273

第五十五章 泰晤士遺恨 277

第五十六章 尾聲 282

《英倫有情天》節選

第三章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

第二天的早上,刺眼的陽光從紗簾中透了進來,熙辰漸漸從昏睡中醒來。溫帶海洋氣候中的夏季容易讓人陷入一種深沉的睡眠狀態,在這種睡眠里,即便人從模糊的潛意識中清醒過來仍可以再度沉沉睡去。但是這特殊的一天不允許他繼續停留在這種睡眠里。在畢業典禮到來的這一天,布魯姆斯伯里高爾街上的那個古老的校園召喚著他回去,那個和芝芝之間的約定召喚著他回去。

走出Hawkridge House,清晨的一切都籠罩在一片寧靜平和之中。草地上的露珠里映著跳動的陽光,一隻松鼠匆匆跑過,從一個檸檬黃的雛菊旁竄到了一棵較高的梧桐樹上。在通往巴士站的小路上,鋪滿了昨夜風雨中飄落的花瓣,使原本寧靜的倫敦Kentish Town增添了一重淡淡的憂傷。

一輛紅色的二十四路雙層巴士向熙辰緩緩駛來,他上了巴士二層後坐了下來,在不知不覺中到了位於高爾街的校園。

“Kelvin,你終於來了,準備照相了。大家差不多都到齊了”,熙辰的同班同學邱亦熱情地迎接熙辰。

熙辰又看到了學校主建築的前庭穹頂,那個頻繁出現在克里斯朵夫·諾蘭的電影中的地方......

當熙辰穿著黑袍,站在主建築的穹頂台階上等待照相時,心裡隱約想起了什麼。熙辰將放在包里的那本咖啡色日記本拿了出來。他雙手略微顫抖地用那把鑰匙打開了日記本,翻開了第一頁。

在打開日記本的那一剎那,仿佛時間又回到了兩年前。回到了他和芝芝之間故事開始的那一天......

兩年前仲夏里的一天,在從倫敦國王十字火車站通往劍橋的列車上,坐著一位年輕美麗的中國女孩。她的名字叫蘇語芝。在進入繁忙的研究生學習之前,她獨自一人前往劍橋游賞。她坐在一個靠窗的位置,手裡拿著一本《徐志摩文集》,書里夾著一張寫著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的書籤,顯然她打算用閱讀來打發在火車上的時光。火車還沒有開,她就開始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就在列車快要開動前的兩分鐘,一位身材高大且樣貌俊朗的中國男士上了車。他長著一雙深邃而明亮的眼睛,眉宇間透著一種睿智,鼻樑高挺,表情略為冷峻但不失平和,散發出中西合璧的氣質。他叫宋熙辰,本科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大學,來英國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他看了一下自己手中的車票,便坐到了芝芝正對面的位置。

身在國外,熙辰在所難免地會關注一下坐在自己對面的亞洲面孔。他暗暗打量著這個坐在對面的亞洲女孩。她留著黑色的長髮,發尾微卷,身著一席米白色連衣裙,腰上繫著咖啡色裙帶。從裝束上判斷她大約二十出頭,但面容卻像是十六、七歲的。她低著頭,注意力完全放在書上,熙辰並不能很完整地看到她的樣子。當她翻到《沙揚娜拉》那一頁之後,書籤便從書中掉了出來,剛好落在了熙辰的腳邊。熙辰撿起了書籤,準備還給她。就在他抬起頭的那個瞬間,他清楚地看到了她那張美麗的面龐,便有些呆住了。熙辰覺得這個女孩好像在哪裡見過,但是就是想不起來。

“先生,謝謝您......”,芝芝略微吃驚了一下。

“不客氣,看到你的中文書籤,你是中國人吧?”,熙辰把書籤還給了芝芝。

“是的,你也是嗎?”,芝芝回答道。

“是的。你是去劍橋旅遊的嗎?”,熙辰開始用中文和芝芝交流。

“是啊,據說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只可惜此時不是四月天......”,芝芝略帶一點點遺憾地說。

“你的《徐志摩文集》里夾的書籤是林徽因寫的《你是人間四月天》,你可知道很多學者考證說這首詩並非是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而是林徽因寫給她自己的孩子的?所以這首詩和徐志摩之間沒有什麼直接聯繫,沒有必要把這個書籤夾在徐志摩的這本書里。更沒有必要遺憾此時不是四月天......”,熙辰調侃地說道。

“儘管如此,林徽因也是在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光里在劍橋鎮遇到徐志摩的,而且她的詩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徐志摩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徐志摩也算是她生命中的’四月天’了......”,芝芝不緊不慢地說道,“更重要的是,我願意相信這首詩是她寫給徐志摩的。”

“但是林徽因並非深愛徐志摩,她不辭而別地離開英國,而且她選擇了梁思成,並且和金岳霖之間保持著一種特別的情愫......”,熙辰進一步調侃道。

“但是徐志摩是因為參加林徽因的演講會而不幸墜機的,我覺得林徽因永遠忘不了這樣的一個人......”,芝芝堅定地說道。

“生命的代價確實會讓人刻骨銘心,可是與陸小曼和張幼儀對徐志摩的感情相比,林徽因為徐志摩做的非常有限了”,熙辰笑著說。

“那你覺得林徽因應該選擇殉情才不辜負徐志摩咯?希望你能遇到一個這樣痴心待你的女士......”,芝芝戲謔地說道。

“如果你希望成為我生命中的這樣一個女士我也不反對,可惜我已經有女朋友了......”,熙辰開玩笑地說道。

“先生您想多了,我已經有未婚夫。我要繼續看書了.......”,芝芝微笑地回答。

“好的,我不打擾這位美麗的且即將已婚的女士看書了”,熙辰微笑地說道。

不知不覺中,火車到達了目的地。臨下車之前,熙辰情不自禁地對芝芝說,“你是要坐船游康河的吧,據說康河裡有一隻喜歡襲擊遊客的天鵝,它的爸爸因為多次攻擊遊人被流放了,而現在正是它叱吒風雲的時期,希望你能夠好運.......”。

“謝謝您的提醒,如果您在船上,說不定您是他的目標。再見,祝旅途愉快......。”芝芝笑著回答。

泛舟在康河上,三一學院、皇后學院、國王學院等各具特色的建築一一出現在芝芝的視野里,只是她的心中迴蕩著的並不是那首《再別康橋》,而是和剛剛在火車上邂逅的那位男士之間的對話。四年前,芝芝的親生哥哥蘇語希在劍橋大學修讀建築學時,和一位名叫Marta的巴西女孩相戀。畢業後語希便和Marta去了巴西,致力於巴西的貧民窟建築改造工作。從小到大,語希一直對芝芝照顧有加,芝芝也非常敬重語希。語希離開家之後,芝芝常常會想念他。而剛剛那位男士的面容中有語希的和藹慈愛與嚴謹冷峻。在他的身上可以找到語希的影子......所以在看到熙辰的第一眼時,芝芝感到一種不尋常的驚訝。也許這從一開始就注定著會有不尋常的故事發生......

仲夏里的康河和暮春四月相比更具有另一種別致的風韻。斜靠在船邊,芝芝取下了墨鏡,欣賞著迎面而來種種風景。不同學院由於各自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學術氣息而顯得異彩紛呈。它們的影子連同柳樹,湛藍的天空一起投到琉璃般平靜的河面上。和煦的微風中掠過香草的氣息,偶爾會有各色水鳥輕輕滑過水麵或是沉酣在夏日午後的陽光中......

芝芝右手托著腮,沉醉在這美麗的景致中。她美麗的身影使康河更平添了一重風景。船駛過了嘆息橋,數學橋,緩緩地向康橋靠近,而此時熙辰正好在康橋上佇立,他看到了剛剛在火車上邂逅的美麗身影.......正在這個時候,一隻天鵝飛了過來,攻擊了坐在芝芝旁邊的英國女士Ann。在一陣慌亂之中,Ann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手絹掉進了河裡。手絹飄在河面上,剛好離芝芝坐的位置比較近......

“親愛的女士,可以幫我拾一下手絹嗎?這手絹是我丈夫離世前留給我的......”,Ann對身旁的芝芝懇求道。

當芝芝的一隻手勉強觸到了飄在河面上的手絹時,那隻天鵝再次襲擊了Ann。Ann的身體頓時失去了平衡,剛好把坐在旁邊的芝芝撞到了水裡。

不諳水性且本身的哮喘頑疾使芝芝落水後失去能自救的可能,她開始逐漸失去知覺。正當這個時候,正在旁觀這一切的熙辰從橋上跳了下去......

第三十三章 浪漫史

芝芝來美國的第三天,文睿把車從紐約開到了華盛頓。華盛頓市區比起紐約要恬靜許多,搖下車窗,芝芝感受著華盛頓市區雨後的空氣。

“比起紐約,你可能更喜歡華盛頓吧?”,文睿拍了拍芝芝的腦袋,“沒有那么多摩天大樓,沒有那么多擁擠的街道……。”

“也許吧”,芝芝說,“華盛頓比紐約更像倫敦。”

“你這么喜歡倫敦?”,文睿好奇地說,“你好像已經愛上那個城市了。”

“據說倫敦是一個恨它的人對它深惡痛疾,而愛它的人對它用情至深的城市”,芝芝笑了笑,“在去之前我覺得我可能屬於前者,去了之後我發現我屬於後者。塞繆爾·詹森說,‘如果你厭倦了倫敦,你就厭倦了生活……’。”

“那它和你生活四年的斯德哥爾摩相比,你更喜歡哪個?”,文睿說。

“斯德哥爾摩是一個無比可愛的城市,無論是老城獨特的城市規劃和建築風格還是新城簡約前沿的設計理念都讓這個城市充滿著獨特魅力。斯堪森島上的遊樂園和動物園則增加了那個城市輕鬆歡樂的氣息,北歐人的親切友好讓那個地方充滿著溫情”,芝芝頗為動情地說,“倫敦則是另一番味道,如果你漫步在高爾街亦或是特拉法加廣場,你會渴望在大英博物館或是國家畫廊里找到一個從兒時藝術鑑賞課就開始深為傾慕的展品。若躑躅在劇院林立的西區West End,四大歌劇和其他新奇劇目的輪番上演會讓你瞥見一個個別樣的充滿愛與恨的戲劇人生,你定會希望找出一場屬於淚與笑的人生戲劇。如果是周六的清晨,也許會渴望在考文特花園或是諾丁山感受一下來自淳樸集市的簡單快樂。若是行走在泰晤士河邊,你會看著倫敦眼如時間的齒輪那樣旋轉,藍鳥在一個個停泊了各種船隻的碼頭飛翔。倫敦塔的罌粟開了又謝,謝了又開,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又煙霧繚繞地上演著激動人心的一幕幕…….。所以兩個城市很難比較,就好比親情和愛情難以分出高低。”

“那你覺得我對於你而言更像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文睿感覺自己越發看不懂芝芝。

“比友情深幾許,比親情淺一些”,芝芝直率地說,“不是愛情,又勝似愛情。”

“這是你對我們青梅竹馬的感情的詮釋?”,文睿有些失落,“你除了適合公益組織的工作以外,你還適合當一個作家。”

“這種感情很好,不會讓我們陷於過於轟轟烈烈的情感而失去自我,也不會讓我們陷於激烈痛苦而瘋狂爭吵”,芝芝平靜地看著文睿,“聽過王菲的《紅豆》嗎?也許會是那種情感。”

“無論是哪種情感。我都感謝你讓我有機會等候你,守候你”,文睿真誠地說,“其實我也不是很明白如何界定我們之間的情感,但是我會用時間證明我對你的愛。”

在華盛頓的兩天裡,文睿帶芝芝參觀了很多市政建築,各種博物館和眾多名人的紀念堂。

“今年天氣比較溫暖”,文睿拉起了芝芝的手,“帶你去潮汐湖畔看櫻花。”

從傑弗遜紀念堂出來,文睿帶著芝芝走到了潮汐湖。

花兒像粉色的雲霧一般已經開遍了整個岸邊,就在他們走到了樹下時,櫻花掠過了芝芝的肩膀。

“看,這邊有水鴨”,芝芝驚喜地說。一對可愛的水鴨悠然地在淺灘處休息,襯著湛藍的天空和清透的水面顯得格外美麗。

“你隨身有帶麵包嗎?”,芝芝問文睿。

“我沒有帶耶”,文睿笑著說。

芝芝想起和熙辰一起在海德公園湖邊餵天鵝和其他水鳥時的情景,頓時有些黯然神傷。

文睿拉著芝芝離開了潮汐湖,把車開往水牛城。

“傍晚我們會抵達尼亞加拉大瀑布”,文睿說,“那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

當車到達了尼亞加拉大瀑布,夕陽剛好照在騰起的水花上。瀑布周圍的雪水還沒有融化,一旁的樹林裡還殘留著晶瑩的積雪。這裡天氣還比較冷,文睿把自己的大衣脫下來給芝芝罩在身上。

文睿陪著芝芝走到尼亞加拉大瀑布旁邊,湍急的水流自上往下地沖刷,水流和布滿冰晶的岩石融合成從白到藍的漸變色。整個瀑布襯著傍晚時分的藍天和雲朵就像是一塊奶油。夕陽的餘暉混著四處散開的水汽,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而穿越彩虹的是飛翔的藍鳥。

“對面就是加拿大了。到了夏天,就會有專門的船隻從尼亞加拉大瀑布下面開過,那時瀑布會顯得更加壯觀”,文睿微笑著,“下次我們可以從加拿大坐船觀賞瀑布,那樣景致會更加漂亮。”

他們在尼亞加拉大瀑布附近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早文睿又帶著芝芝去瀑布周圍拍照。面對著他深愛十多年的女孩,文睿總是不厭其煩地架著三腳架把她每一個迷人的神態都放進相機裡面。

離開水牛城後,文睿驅車帶芝芝來到了波士頓,那個地方不僅有著文睿的故事,也有熙辰和雲佳的故事。

“這是劍橋鎮,再前面一點兒就是我的母校波士頓大學”,文睿說,“這裡據說是美國最美的大學城。除了波士頓大學以外,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還有波士頓學院都在這裡。你覺得和英國的劍橋相比感覺怎樣?”

“另一種感覺,這裡氛圍也許更加開放和多樣化吧,而英國劍橋更加古典傳統”,芝芝有些心不在焉,她腦海中浮現出和熙辰在劍橋發生的一幕幕。

文睿拉著芝芝的手在波士頓大學的校園裡走著,一對正在說笑的中國情侶與他們擦肩而過。

“今天教授上課講的博弈論模型理解了嗎?”,那個男生耳鬢廝磨地對女生說。

“還是不懂喔。打算今晚熬夜看懂”,女生堅定地說。

“那今晚我在圖書館等你”,男生高興地說。

芝芝看著他們一邊走路一邊討論問題的神情,她能夠想像出熙辰和雲佳在這裡認識的情景。

離開了波士頓大學後,他們去了哈佛大學。哈佛的校園裡充滿著一種濃郁的學術氣息,春夏之交的時節,這裡的一草一木顯得更加青翠欲滴。

“這裡是哈佛的理學院”,文睿指著眼前那棟建築說道,“休息一下吧。”

他們並肩坐在理學院附近的長凳上,迎面走來一位拿著書的女士,她身材高挑瘦削,頭髮向後挽起,顯得貌美大方。她看到了文睿,便熱情地擁抱他。

“好久不見,沒想到今天在這裡見到你。你離開學校都快一年了吧”,那位女士親切地說,“工作還順利吧?”

“還好,偶爾會比較辛苦。現在在休年假,帶我的未婚妻旅遊一下”,文睿做著介紹,“這是我的未婚妻Susan,這是哈佛的套用數學博士,Georgia,她是美籍華人,五歲就跟家裡移民美國。”

“很高興認識你”,Georgia大方地跟芝芝握手。

“非常開心認識你”,芝芝禮貌地回應著。

“熙辰現在怎樣?”,Georgia關切地問。

“聖誕節在倫敦見到他。感覺他比以前心態年輕了,倫敦讓他改變了不少”,文睿笑著說,“你想他了?你現在不是已經和你的學長Mark訂婚了嗎?”

“哈哈,情誼尚在,就當是關心一下老朋友嘛”,Georgia直率地說,“對了,我下個月結婚,我的婚禮你一定要來。”

“好的”,文睿熱情地說,“一定會出席。”

“我等下還有研討會”,Georgia跟文睿和芝芝揮手道別,“先走了,再見!祝你們旅途愉快。”

“再見”,文睿和芝芝禮貌地向Georgia揮手。

告別Georgia之後,文睿帶著芝芝參觀了哈佛法學院。

“這位是Kelvin的前任女友嗎?”,芝芝好奇地問。

“你真聰明啊”,文睿彈了彈芝芝的腦袋,“這確實是她的前任女友中的一個。準確來說是雲佳之前的那位。不算認識一兩個星期就分手的那些,在認識Georgia之前,他還有兩位比較正式的女友。一位是來自對面學校—麻省理工學院,還有一位在波士頓學院。”

“原來Kelvin同學的私生活這么豐富,劍橋鎮真是一個浪漫的地方”,芝芝故作輕鬆地說。

“你不許回到倫敦拿這些跟他開玩笑喔”,文睿調皮地說。

“好,我答應你”,芝芝笑著說。

“他在倫敦沒有新的浪漫史嗎?”,文睿好奇地說,“快點給我提供第一手訊息。我要幫雲佳監督他。”

“應該沒有吧”,芝芝的表情不是很自然。

“哈哈”,文睿笑著說,“即使有你也未必知道。我問你也沒用。”

創作過程

創作過程可見作者自述的書中前言。

“寫這本小說時,我已經離開倫敦了。但是在無數個午夜夢回的時刻,倫敦依然在我的夢境中真切地浮現著。那是一個每一個角落都充斥著浪漫血液的地方,即便離去,仿佛它還在生命中的另一個維度中延續著。我一直相信這個浪漫的城市會有不計其數的浪漫故事發生,尤其當漫步在泰晤士河畔時,我就會有更多關於浪漫情懷的冥想。站在泰晤士河的碼頭,仰望晴朗的天空,可以看到從倫敦城市機場起飛的飛機升向雲端,也許正是一對有情人別離的時刻;凝視著碼頭停泊的大大小小的船隻,我會猜測它們的浪漫行程是否又是通往美麗的格林尼治,而船上的遊人也許也不乏蜜月時期的夫婦吧;當走上滑鐵盧橋時,我會想起經典愛情電影《魂斷藍橋》中的一幕幕,也許能感受到上校羅伊對舞蹈演員瑪拉的深切懷念之情……泰晤士的河水奔騰不止,在又一個水鳥的停歇之處,在又一個船隻的起航之時,無數的浪漫史還在延續著。

伴隨著中國新一代留學熱潮的到來,英國也成了眾多留學生的求學之地,而雲集眾多世界名校的倫敦,也吸引了許多中國留學生。也許這種漂洋過海、孤獨無依的狀態很容易滋生出很多單純的美好情感,這些情懷在很多中國留學生如歌的青春中美好地演繹著。在大英圖書館的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他們會一起合讀一本著作;在特拉法加廣場的國家畫廊里,他們會駐足在同一個作品前觀賞;在泰晤士河畔的倫敦眼上,他們會從旋轉的摩天輪高處俯瞰整個倫敦……

然而青春是短暫的,也許正因為其短暫才顯得分外的珍貴美好。在學業結束之後,和青春匆匆告別的時刻也就來臨了。出現在年少時光的那些可愛的人們,也將一一和他們惜別。也許關於泰晤士河畔、關於倫敦的那些珍貴美好的記憶將永遠地留在那些屬於青春的時光里,那時許許多多的青澀感情也將隨著時光蒸發。但是無論過去多少年,回首這段時日,不被外界紛紛擾擾所侵蝕的它們依然美好如初……

往昔美好的青春歲月,一旦告別便是永遠。這種略帶快樂又略帶傷感的青澀情懷永遠在記憶深處存在,無論時光怎樣流逝,記憶的主人也不捨得將其抹去。就像法國電影《兩小無猜》中描述的那樣——兜兜轉轉,年少時的情懷始終是最刻骨銘心的。

我有時會想像,如果在自己處於古稀之年的時候,重憶年少時這段漂洋過海的美好時光,那會是怎樣的呢?我是會看著那些幾十年前的老照片微笑地流淚?還是撥起那些摯友的電話和他們一一敘舊?抑或是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譬如召集年少時在倫敦認識的朋友們,和他們一起重返倫敦,一起看看泰晤士河畔的晴朗天空,看看曾經的青青校園,回到圖書館裡坐一坐,再租一個學生公寓住一兩個月,重遊那些年少時錯過的或者不曾錯過的景致,奪回過去幾十年失去的東西?這些也許要幾十年後才會有答案了。

我在倫敦結識的中國朋友們大多都已離開倫敦了,但是我們緬懷起過去在倫敦度過的那段青春歲月,都充滿無盡的懷念。我們沒有把這段青春回憶當作是逝去的過往,而是把它當作永遠儲存在心裡的凝固起來的一部分。當現實的生活變得繁重或是壓抑時,我們還有那一段美好純粹的歲月可供回首。

不久前泰晤士河又浮現在我的夢境裡,細雨中河水的兩岸依然燈火通明,而我在飄灑著濛濛細雨的夜色里尋找一輛紅色巴士,也許是想回到學校的圖書館,也許是想回到八月天就開始供應暖氣的宿舍。當夜裡醒來時,我用英國帶回的一個茶包泡了一杯紅茶,回顧起過往種種……當我渴望在後半夜繼續上半夜的夢境時,卻發現自己已然失眠。

我總覺得我要贈與屬於倫敦的那段青春一些什麼,於是我便誕生了寫這本小說的想法。許許多多的夢境、幻想和關於倫敦的一切都能激發出我的靈感。哪怕只是查令十字街角落裡一對情侶的微笑,海德公園裡的一朵小小的紫羅蘭,考文特花園裡的一個杯子蛋糕,抑或是大英博物館展出的一塊年代不可考的殘垣碎片,都能將我的靈感點燃……

終於在另一個午夜夢回的時分,我開始提筆寫這本《英倫有情天》……”

點評鑑賞

“理想與愛,倫敦的故事,故事裡的倫敦”

”浪漫的倫敦,浪漫的故事“

“從英國到全歐洲,非洲,一部浪漫的畫卷,充滿年輕人的活力,難得的純潔的感情。值得一讀”

作品影響

該書受到廣大讀者歡迎,作者已在深圳中學、深圳大學簡閱書吧、深圳書城中心城、南方科技大學麒麟書吧、小津概念書房舉行分享會。

作者簡介

王一棠,“90後”,廣東深圳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碩士。自幼酷愛文學,喜歡創作詩歌、散文、小說、童話等作品,文采斐然。愛好旅遊,足跡遍布二十餘國,並擅長將感懷見地揮灑於文字之中。

英倫有情天 英倫有情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