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菊

苦菊

苦苣,又稱苦菊,分布在南歐以及中國大陸的南京等地。菊科菊苣屬,學名Cichorium endiviaL.。性喜冷涼氣候,初夏抽花莖,可生食涼拌,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嫩葉可食。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每100g嫩葉含水分95.1g、蛋白質1.2g、鈣77mg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適生食、煮食或作湯。苦苣葉披針形。頭狀花序,約有小花20朵,花冠淡紫色,雌蕊柱頭雙叉狀淡藍色,雄蕊5,連成筒狀,花葯淡藍色。種子短柱狀,灰白色,千粒重1.6g。種子發芽力可保持10年,生產中多採用保存1-3年的種子播種。

基本信息

簡介

名稱:苦菊

苦菊苦菊

別稱:苦苣、苦菜、狗牙生菜

英文名稱:Ruccola salad

拉丁名:Lactucaversicolor(Fisch.)Sch.Bip.

苦菊為菊科菊苣屬,以嫩葉為食的栽培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學名Cichorium endivia L.,每100g嫩葉含水分95.1g、蛋白質1.2g、鈣77mg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適生食、煮食或作湯。苦苣葉披針形。頭狀花序,約有小花20朵,花冠淡紫色,雌蕊柱頭雙叉狀淡藍色,雄蕊5,連成筒狀,花葯淡藍色。種子短柱狀,灰白色,千粒重1.6g。種子發芽力可保持10年,生產中多採用保存1-3年的種子播種。

特色

苦菊屬菊花的一種,又名苦菜、狗牙生菜,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苦菊味略苦,顏色碧綠,可炒食或涼拌,是清熱去火的美食佳品。因其味感甘中略帶苦,且有清熱解暑之功效,受到廣泛的好評。

形態特徵

苦菊苦菊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根圓錐狀,垂直直伸,有多數纖維狀的鬚根。

苦菊苦菊

莖直立,單生,高40-150厘米,有縱條棱或條紋,不分枝或上部有短的傘房花序狀或總狀花序式分枝,全部莖枝光滑無毛,或上部花序分枝及花序梗被頭狀具柄的腺毛。

基生葉羽狀深裂,全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或大頭羽狀深裂,全形倒披針形,或基生葉不裂,橢圓形、橢圓狀戟形、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或圓形,全部基生葉基部漸狹成長或短翼柄;中下部莖葉羽狀深裂或大頭狀羽狀深裂,全形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3-12厘米,寬2-7厘米,基部急狹成翼柄,翼狹窄或寬大,向柄基且逐漸加寬,柄基圓耳狀抱莖,頂裂片與側裂片等大或較大或大,寬三角形、戟狀寬三角形、卵狀心形,側生裂片1-5對,橢圓形,常下彎,全部裂片頂端急尖或漸尖,下部莖葉或接花序分枝下方的葉與中下部莖葉同型並等樣分裂或 不分裂而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且頂端長漸尖,下部寬大,基部半抱莖;全部葉或裂片邊緣及抱莖小耳邊緣有大小不等的急尖鋸齒或大鋸齒或上部及接花序分枝處的葉,邊緣大部全緣或上半部邊緣全緣,頂端急尖或漸尖,兩面光滑毛,質地薄。

苦菊苦菊

頭狀花序少數在莖枝頂端排緊密的傘房花序或總狀花序或單生莖枝頂端。總苞寬鍾狀,長1.5厘米,寬1厘

米;總苞片3-4層,復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長披針形或長三角形,長3-7毫米,寬1-3毫米,中內層長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8-11毫米,寬1-2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長急尖,外面無毛或外層或中內層上部沿中脈有少數頭狀具柄的腺毛。舌狀小花多數,黃色。瘦果褐色,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3毫米,寬不足1毫米,壓扁,每面各有3條細脈,肋間有橫皺紋,頂端狹,無喙,冠毛白色,長7毫米,單毛狀,彼此糾纏。花果期5-12月。

物種分布

苦菊是一種中生陽性植物,生於山坡或山谷林緣、林下或平地田間、空曠處或近水處,海拔170-3200米。幾遍全球分布。喜水、嗜肥、不耐乾旱。喜潮濕、肥沃而疏鬆的土壤,從沙土到粘土、PH4.5–8.9之間的土壤上均能生長,但以微酸至中性沙堆土上生長最好。對乾旱、土壤板結而貧瘠、原生草群密集或郁蔽度大於0.4的林地等環境,難以適應。苦定菜的耐寒性比較強。在溫帶地區,秋季能長出根系發育良好的苗株,其地下部分能夠順利越冬;在亞熱帶以南地區,苗株均能以綠色葉叢越冬。當氣溫達5℃時能緩慢生長,即便遇到–10℃的短期低溫,苗株仍能保持青綠;而在中亞熱帶以南地區,冬季仍能生長,甚至可以開花結實。

苦菊苦菊

主要成分

營養成分

每百克鮮苦苣菜中含蛋白質1.8克,糖類4.0克,食物纖維5.8克,鈣120毫克,磷52毫克及鋅、銅、鐵、錳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B1、B2(0.2mg)、C(88mg)、胡蘿蔔素(3.22mg)、煙酸等。此外,還含有臘醇、膽鹼、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學物質。苦苣中含有維生素C88毫克,胡蘿蔔素3.22毫克,分別是菠菜中含量的2.1和2.3倍。苦苣嫩葉中胺基酸種類齊全,且各種胺基酸之間比例適當。

​分布

苦菊苦菊

苦苣菜原產歐洲,目前世界各國均有分布,在中國除氣候和土壤條件極端嚴酷的高寒草原、草甸、荒漠戈壁和鹽漠等地區外,幾乎遍布中國各省區;在國外,主要分布在朝鮮、日本、蒙古、高加索、西伯利亞、中亞及遠東地區和東南亞、南亞各國。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苦苣性寒.味苦.無毒.有消炎解毒的作用.適用於闌尾炎、腸炎、子宮頸炎、乳腺炎、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疸性肝炎、細菌性痢疾等症.可防治癌症、利膽保肝、抗潰瘍胃.外用可治療癤腫,有利於傷口癒合,減輕疼痛.其是對肝病有一定療效。由於苦苣中的鐵元素含量高,可預防貧血和促進兒童生長發育.食用苦苣菜有助於促進人體內抗體的合成,增強機體免疫力長期食用能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疾病.促進大腦機能。

種中文名:苦苣

藥名:苦苣

拼音:KUJU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兔仔菜的全草。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治黃疸,疔瘡,癰腫。

性味歸經:①<千金 食治="食治">:“味苦,平,無毒。”②《嘉佑本草》:“味苦,平,一雲寒。”入肝、肺二經 千金

用法用量:內服:煮熟或搗汁。外用:搗汁塗或研末調敷。

別名:野苣(《千金·食治》)、褊苣(《嘉佑本草》)、兔仔菜(《廣州植物志》)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根(苦苣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中國南部及東北各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春、夏季採收。

拉丁名:Lactucaversicolor(Fisch.)Sch.Bip.

考證:出自《嘉佑本草》;《嘉佑本草》:“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又名褊苣。今人家常食為白苣,江外、嶺南、吳人無白苣,嘗植野苣以供廚饌。”

相關藥材:苦苣苔、卷絲苦苣、苔苦苣、根苦苣、苦苣菜

飼用價值

苦苣菜的莖葉柔嫩多汁,嫩莖葉含水量高達90%,無刺、無毛、稍有苦味,是一種良好的青綠飼料。豬、鵝最喜 食;兔、鴨喜食;山羊、綿羊樂食;馬、牛少量採食。據試驗,開花期以前切碎生餵或煮熟飼喂,每日用650g苦魯菜飼餵家兔,其採食率可達77%,切碎餵雞、鴨也有良好的效果。另據青海省鐵卜加草原站調查,苦苦菜的乾草是馬、牛、羊的好飼草,其適口性均可定為喜食級。其化學成分見表88–2。苦苣菜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100g鮮草中,葉含維生素C11一68.2mg,莖中含維生素C11mg、含胡蘿蔔素14.5mg。秋季,維生素C、胡蘿蔔素含量比春、夏季高。

苦苣菜的能量價值可評為中等。從結實相的分析資料看,其總能,對豬、牛和羊的消化能、代謝能、各種淨能及可消化蛋白質的含量均屬中等 (88–3)。與同屬植物苣蕒菜(S.brachyotus)相比並不遜色。苦苣菜的莖葉繁茂,葉量大,在抽莖之前全為茂密的葉叢。至開花期,其莖枝仍比較脆嫩,還可飼用。莖葉比為1:1.55)果期莖枝逐趨老化,飼用價值下降。在野生條件下,以苦苣菜占優勢的草。鮮草產量一般可達30000一45000kg/ha;單株重為150一250g.在栽培條件下,鮮草產量可達37500–60000kg/ha,k的可達75000kg/ha。飼料基地。苦苣菜的莖葉脆嫩,不耐畜禽踐踏,耐熱性差,以刈割利用為好。尤以開花期之前利用為宜。除青飼外,還可曬制青乾草,製成草粉;也可青貯利用。青草以餵豬、鵝、兔、山羊、鴨為好;千草以馬、牛、羊等利用最為適宜。此外,嫩莖葉可作蔬菜食用,有降血壓作用,亦可漚制綠肥。結合農田滅雜,可收集起來用作飼料或漚制綠肥。

食用價值

苦苣不僅在中國廣為人知,在歐洲也有不少知音。據介紹,歐洲常見的苦苣菜 其形狀與中國苦菜十分相似,亦開 黃花,莖中空,折之有白色漿液流出。故歐洲民眾俗稱其為"牛奶菜"。歐洲農夫們普遍稱苦苣菜為“豬婆菜”。據說母豬在產仔後只要經常餵給它新鮮苦苣菜就能增加其奶水,確保仔豬的健康成長。此外,苦苣菜在歐洲也是一種食用蔬菜,歐洲民眾常採集嫩葉做色拉。

菜譜:

苦苣拌肉絲、蝦皮苦苣餅、涼拌苦苣、苦苣冰藻、苦苣什錦炒、苦苣豆腐卷、三色苦苣沙拉、百合苦苣、肉絲海蜇拌苦苣、肉絲拌菊花苦苣、烤培根卷苦苣、豆腐絲苦苣、雞肉苦苣沙拉等等。

繁殖技術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產量高,每一頭狀花序可產種子30粒,每株可產種子300—1200粒。種子發芽率一般可達95%,既便未完全成熟的種子也具有發芽力。種子邊成熟邊脫落,藉助冠毛隨風或地表徑流傳播,當遇到濕潤而疏鬆”的土壤,溫度達到10℃以上時,即可萌發出苗。苦苣某種子的休眠期很短,一般為7—15天,成熟的種子,當年即可發芽出苗。埋入深土層不能發芽的種子,發芽力能保持兩年,一般以當年的種子發芽率最高。苦苣菜的根頸部具有較多的潛伏芽,當地上部受畜禽採食或刈割,殘茬能繼續再生,尤其在根系發育良好的葉叢期,再生力最強,每20天刈割1次,不會影響其再生,但在花枝形成後,再生力顯著下降,往往刈割2–3次,則難以再生。因此,放牧或對割利用,最好在抽莖之前進行。苦苣菜是一種伴生植物,生態幅相當寬,凡人類從事大農業生產活動的地區都有生長。它一般喜生於耕地、田邊、路旁、堆肥場、居民點周圍的隙地、果園、疏林下及各種棄耕地或撂荒地上。常成片生長,形成單優種小群聚。

注意事項

苦苣菜的種子小而輕(千粒重0.8—1.2g)頂上力弱。因此,土地理整平耙勻。有翻耕前,應施足底肥,僅墒商好,以保證出苗整齊,苗全、苗壯。在北方地區,以春播為宜;在南方地區,春、秋季播種均可。但為了利用冬閒田,以解決冬、春青綠飼草不足,則以秋播為好;在中熱帶以南地區,四季均可播種。播種方法以條播為好,亦可撒播或穴播。因為某部分枝較少,應適當加大播種量,一般播量為11.25—15kg/ha,行距20—30cm,播深2—3cm。在保墒不良的地區,播種後應及時填壓。凡春播者一定要加強滅雜工作;秋季播種,雜草少,苗期一般不用除雜,來年春季返青後,雜草大量滋生,除雜兩遍即可。春播草地以利用3—4茬為好;秋播者以利用5—6茬為宜。秋播者冬季可刈割1—2次,返青後可刈割3—4次。若葉叢期利用,必須在根系發育良好、形成大葉叢後方可。留茬高度為1—2cm;抽莖後刈割,留茬不應低於3cm;曬制乾草或用作青貯原料,以花蕾期刈割較好。每次刈割後,最好能適量追施化肥。採種應在植株頂端果實的冠毛露出時為宜。種子的壽命較短,一般為二年,隔年的種子發芽率將大大降低,以當年的種子發芽率最高。苦苣菜病蟲害較少,有時有蚜蟲危害,如發生,可用40%的樂果乳劑稀釋1000—2000溶液噴施。

苦菊菜譜

一、涼拌苦菊

原料:苦菊、姜、蒜

調料:鹽、雞精、白糖、米醋、辣椒油、香油

做法:將苦菊擇好洗淨,過水輕焯控乾晾涼,姜蒜切末,加入鹽、雞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許, 攪拌均勻後裝盤即可。

特點:口感甜鹹苦酸辣五味雜陳,清新爽口,開胃健脾。

二、苦菊米醬拌鮮蘑

主料:苦菊、蘑菇

輔料:姜、蒜

調料:鹽、雞精、白糖、白醋、芝麻、米醬、香油

做法:

1.將蘑菇撕成細絲,焯水控乾晾涼,姜、蒜分別切成末,苦菊中加入鹽、雞精、香油攪拌均勻放在盤中;

2.在蘑菇中加入薑末、蒜末、鹽、白糖、芝麻、白醋、米醬拌勻,放在苦菊上即可。

三、老醋苦菊

原料:苦菊 、去皮油炸花生米

調料:鹽、味素、老醋、白糖、香油、蒜泥

做法:

1.苦菊洗淨,改刀:花生米壓碎。

2.將鹽、味素、老醋、白糖、香油、蒜泥調勻,再放入苦菊拌勻,裝入盤中,撒上花生米即可。

四、苦菊銀耳沙拉

原料:苦菊(200克)、乾銀耳(兩大塊)、小番茄(50克)、美國大杏仁(20克)

調料:丘比沙拉醬(15克)、檸檬汁(5克)、白糖(10克)、苦菊切去根部

做法:

1.用水加半小勺鹽把苦菊和小番茄泡15分鐘

2.苦菊切成8-10厘米左右的長段

3.小番茄一分為四

4.乾銀耳用涼水泡開

5.鍋中燒開水放入銀耳氽燙2分鐘

6.盆中放入所以原料後擠入5ml左右的檸檬汁

7.加入白糖10g

8.放入一大勺15g左右的沙拉醬

9.拌勻所有食材,最後放入20g的大杏仁即可

五、苦菊乾豆腐卷

功效:清熱解毒、促進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力

原料:苦菊、乾豆腐、雞蛋醬

做法:

1.將乾豆腐皮切成均勻的方片

2.將苦菊洗乾淨

3.炸點雞蛋醬.雞蛋醬做法點這裡

4.在乾豆腐皮上放上幾根苦菊和少許雞蛋醬

5.將乾豆腐皮卷好,用一根苦菊繫上固定即可

栽培方法

埋於土壤中的種子,春、夏、秋三季均可發芽出苗,其物候期進程一般為3—4月份出苗,6—7月開花、7一8月成熟,生育期為120天。秋季萌出的苗一般難以綠色體越冬,呈現一年生性狀。而在亞熱帶以南地區,一般四季均可出苗,並能以綠色葉滾越冬。在中亞熱帶以南地區,冬季也能開花結實。以安徽省合肥地區為例,越冬的綠色葉叢,一般於2月底返青,3月中旬以後抽莖,4月中旬以後孕蕾,5月上旬開花,5月上旬至6月上旬結實並成熟,生育期為104天,生長期可達8—10個月(表88一1)。在合肥地區,越冬種子於3月中旬以後出苗,7—8月份成熟,生育期約120天。夏末、秋初生出的苗,初冬也能開花結實,但莖稈低矮,種子難以完全成熟。處於蓮座狀的苗株可以順利越冬,凡已抽莖開花者,地上部分不能越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