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巨伯不畏死

子:你 。 以:用 。 義:道義 。

原文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本文選自 《世說新語-德行》。這本書的編者是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它的主要內容是記述東漢末年到晉代之間士大夫清高放誕的言談逸事。)

譯文

荀巨伯從遠方來探望朋友的病情,恰逢匈奴攻城。荀巨伯的朋友對荀巨伯說:“我如今要死去了,你趕快離開吧!”荀巨伯說:“我從遠方來探望你,你卻讓我離開,敗壞道義而苟且偷生,難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作所為嗎?”匈奴已經到了,對荀巨伯說:“大軍到了,整個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麼人,竟敢獨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說:“我的朋友身患重病,不忍心捨棄他,我寧願用我的性命來取代朋友的性命。”匈奴聽了,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說:“我們這些不懂道義的人,卻侵入了這有仁義的國家。”於是就把軍隊撤回去,整個城都因此獲救。

注釋

荀巨伯:東漢時人,生平不詳。
值:適逢,趕上。
遠:從遠方。 
相視: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整個。 
無義:不懂道義。 
郡:城池。
委:捨棄、拋棄。
去:離開。
疾:重病。
胡:我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和西域各少數民族的泛稱。
敗義而求生:不顧道義來求得自己的生存。
既:已經 。 
遂:於是,就 。 
子:你 。 
語:對...說 。 
以:用 。 
獨止:一個人留下 。
班軍:退軍。
義:道義 。 
既:已經。
相謂:相互議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