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橋鄉

苗橋鄉

河南省永城市橋鄉位於永城最東部,永淮公路貫穿東西。共轄20個行政村,156個村民組,86個自然村。共有3.1萬人,4.5萬畝耕地,總面積50平方公里。境內煤炭資源豐富,年產300萬噸的新莊煤礦座落其中。交通、電力、文化、娛樂、服務等設施齊全。2003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3.4億元,財政收入達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00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近年來,該鄉先後引資近億元,籌建了神力水泥有限公司、特種水泥廠、免燒磚廠、精白麵粉廠、皮革廠等高科技民營企業23家,年產值達2.3億元。大力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溫棚蔬菜蓮藕棉花、瓜類、藥材速生

苗橋鄉苗橋鄉政府大樓
楊等經濟作物2.4萬畝,養殖戶2600戶,養殖水面2400畝,被河南省評為“科普示範鄉”和養殖示範基地,被商丘市評為農業產業化服務先進單位。特產“苗(橋)白(菜)”以爽脆可口、個大質優享譽中外。文化教育工作名列全市前列,升學率連續3年位居全市榜首。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被列為河南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鄉鎮。
2006年,苗橋鄉實現國民生產總值4.5億元,鄉財政收入176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050元,綜合經濟實力即使在商丘市也進入先進行列,在商丘市所有鄉鎮綜合實力評比中名列第32位。

趙匡胤賜名苗橋

苗橋鄉苗橋太陽能路燈
苗橋這個名字相傳是宋太祖趙匡胤所賜。北宋太祖年間,當時永城苗莊有一個秀才叫苗廣才,有經天緯地之才。宋太祖聽人介紹苗廣才的情況後,親自到永城苗莊去約見。當時,苗莊村南有一條運糧的運河,河上的橋非常特殊,是鐵匠用鐵打造的一個大鐵橋。大鐵橋非常特殊、醒目,為方便記憶,趙匡胤就將苗莊賜名為苗橋
據說,在宋朝,苗橋一帶的苗姓人居大多數。而現在,苗橋鄉以黃姓人最多,全鄉3.5萬人,約有1.8萬人姓黃。黃姓人群居苗橋鄉的歷史無人考證,但據一些村民說,可能與明朝黃尚書的家鄉在苗橋有關。在明朝,苗橋鄉黃水寨村出了一個在朝廷做尚書的達官貴人。黃尚書去世後,就葬在黃水寨村。“文革”期間,黃尚書的墳及墳前立的石羊、石馬等石像及石牌坊被毀壞。封建社會,一姓的族人有聚集到同姓顯貴族人墓地守墓的風俗,可能在黃尚書去世後,黃姓人有一次從各地涌往苗橋的遷徒。苗橋鄉盛產苗橋大白菜,是一種著名地方特產。苗橋大白菜又稱“苗白”,栽培歷史悠久,在宋朝初期,苗橋大白菜是貢品,專供宮廷食用。“苗白”的菜心潔白細膩,清水煮成混湯,味道純正,汁白如乳,但菜心不爛。在苗橋農村,還有涼拌、醃製“苗白”的傳統。

自然資源

境內煤炭資源豐富,年產300萬噸的新莊煤礦座落其中。因此,苗橋鄉是永城市典型的煤礦塌陷區鄉鎮,在20個行政村有18個行政村在煤礦塌陷區之內。近年在塌陷區復墾、農業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苗橋鄉農民的生活質量蒸蒸日上,從永城市的後進鄉鎮躍入前列。先後被評為省“科普示範鄉”、省養殖示範基地及市農業產業化服務先進單位。苗橋鄉人民政府還借鄉村塌陷改遷之際,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現在,苗橋鄉已經建成苗橋、新莊黃水寨3大集市村莊。在統一規劃的村莊裡,鄉政府投資改造了街道,安裝了路燈,建全了學校、衛生室、集貿市場、綠地文化廣場、大型超市等公益便民服務設施。現在的黃水寨集市村莊,集中了原先的黃水寨、高樓、土樓3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有6000多人。黃水寨集市村莊內街道寬廣、店鋪林立、秩序井然,已經顯出了一個小城鎮的雛形。 

打造養殖鄉

苗橋鄉省領導視察苗橋
苗橋鄉已經形成了一個養雞的市場化養殖基地,全鄉20個行政村里沒有一個村子不養雞。每年,苗橋鄉往外出售成雞1500萬隻以上。在苗橋鄉,全國著名的飼料直銷點就有20家。在多年的政府引導及市場自動調節下,苗橋鄉已經形成了一個分工細緻、服務高效、開放性的養雞大市場。
苗橋鄉有13家種雞場,都有服務隊伍,養殖戶需要雞苗,打個電話,一會兒就送來了。因為市場大,那20家飼料直銷點都配有服務專用車。家裡的飼料不夠用,打個電話,一會兒就送來了。苗橋鄉還有專門的防疫隊伍,也是電話預約,打個電話就上門服務。雞出欄時,苗橋鄉有專門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經紀人,哪個地方的價錢高打個電話就知道了。在苗橋鄉,即使賣雞時抓雞這個程式,都有專業的“抓雞隊”……
張學先說,他原先在安徽老家養雞時,買飼料得跑到幾十公里以外的縣城,他們鄉沒有一個專業的防疫員,他經常到縣城花錢請專家指導。就說賣雞吧,每次賣雞,他都得請村里人幫忙抓雞,煙要買幾條,還得花錢管頓飯。現在在苗橋鄉養雞,打個電話,“抓雞隊”來了,千把只雞一會兒給你塞籠子裡了,你只需要付100多元的報酬,既省錢又省事。
苗橋鄉黨委書記黃傳印說,2000年以前,苗橋鄉是一個出了名的上訪村。因為貧窮,很多人在家沒事幹,就利用與煤礦、鄉政府,甚至與村幹部之間的利益爭執四處上訪。黃傳印經過沉思之後認為,根治上訪頑疾的藥就是讓村民天天能掙錢。於是,黃傳印傾全鄉之力,開始著力培育農村的養雞業。
韓閣王莊的王新傑一家6口人,養了3萬隻雞,今年7月下旬剛剛出了一欄。現在肉雞的行市非常好,用王新傑的話說,“掙了10多萬元。”
像王新傑一樣,苗橋鄉靠養殖富起來的農民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他們追求的是家庭更加富裕,生活更加美好。2006年至今,苗橋鄉沒有發生一起上訪事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