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病毒病

芹菜病毒病

芹菜病毒病在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主要發病盛期在春季的5~6月和秋季的10~11月,此時正值有翅蚜遷飛高峰期。CMV 、CeMV 、PVY主要通過蚜蟲及汁液接觸傳播至寄主植物上,還可通過田間農事操作從寄主傷口侵入進行傳播。TuMV主要靠汁液傳染,也可由桃蚜及甘藍蚜作非持久性傳毒。病毒喜高溫乾旱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為15~38℃,最適發病溫度為20~35℃,相對濕度在80%以下。芹菜最適感病生育期為成株期,發病潛育期10~15天,遇持續高溫乾旱天氣,易使病害發生與流行。

危害症狀

此病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系統性病害,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全株受害。染病株發病初始表現為在葉片皺縮,呈現濃、淡綠色斑駁或黃色斑塊症狀的明顯黃斑花葉,葉色褪綠,葉面皺曲,新生葉片偏小,有的葉片扭曲、變窄,葉柄纖細。發病嚴重時,心葉節間縮短,全株葉片皺縮,停止生長或黃化、矮縮。發病晚的多見於所生葉呈濃、淡綠相間的花葉,植株正常。

圖

發生特點

此病由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簡稱CMV)、芹菜花葉病毒(celery mosaic virus,簡稱CeMV)、馬鈴薯Y病毒(PVY)和蕪菁花葉病毒(TuMV)等病毒粒子單獨或複合侵染引起。病毒借昆蟲或汁液在田間傳播。CMV附著在多年生宿根雜草上越冬。CMV 、CeMV 、PVY主要通過蚜蟲及汁液接觸傳播至寄主植物上,還可通過田間農事操作從寄主傷口侵入進行傳播。TuMV主要靠汁液傳染,也可由桃蚜及甘藍蚜作非持久性傳毒。

病毒喜高溫乾旱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為15~38℃,最適發病溫度為20~35℃,相對濕度在80%以下。

芹菜最適感病生育期為成株期,發病潛育期10~15天,遇持續高溫乾旱天氣,易使病害發生與流行。芹菜病毒病在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主要發病盛期在春季的5~6月和秋季的10~11月,此時正值有翅蚜遷飛高峰期。年度間春、秋季溫度偏高、少雨、蚜蟲發生量大的年份發病重。栽培管理粗放、農事操作不注意防止傳毒、多年連作、地勢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過多的田塊發病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