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花橋鎮隸屬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位於渠江以西,廣安市主城北部,距廣安市城區46公里,坐擁小平故里之腹地,地處三區四鄉之交匯,歷來為四鄰八鄉的中心集鎮。境內有國道318線、巴廣渝高速公路、川鄂公路、廣花路、花石路,交通區位優勢突出,素有“廣安北大門”之稱。 花橋鎮幅員面積4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萬畝,轄27個行政村、2個社區,21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5萬人。作為農業重鎮,花橋鎮富有“天然糧倉”之美稱,水稻、玉米種植歷史悠久,蔬菜、水果品種豐富。 花橋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其中“橋文化”和“祠堂文化”源遠流長。現保存完好的祠堂有周氏宗祠、蘭氏宗祠、于氏宗祠、曹氏宗祠、張家宗祠、程家宗祠、譚氏宗祠、藍氏宗祠。

歷史沿革

屬梁州之域,殷屬雍州之地。

周滅殷後,武王封其宗族姬姓於巴,立巴子國,屬之。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秦惠文王命張儀、司馬錯舉兵滅巴蜀,設巴郡於江州(今重慶市),為巴郡轄區。

秦國統一蜀、巴、賨後,於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推行郡縣制,置宕渠縣(隸巴郡),治地賨城(今土溪鎮城壩村)。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後,仍隸巴郡宕渠縣。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劉備鑒於巴西多事,又為拒曹要地,乃分巴西郡宕渠舊地置宕渠郡,花橋轉隸之。

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公元522年)年從宕渠分出部分地域置始安縣,大同三年(537年)置渠州,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北宕渠郡置流江郡,花橋屬之。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改屬渠州。開皇十八年(598),改始安縣為賨城縣(今廣安區)。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賨城縣析部分地域置豐樂縣(含花橋),治地恆升古城寨(今廣安區恆升鎮古城村),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宋太祖開寶二年(公元969年),於渠江縣境秀屏山(亦稱翠屏山、銀頂山)下的濃洄鎮置軍,取“廣土安輯”之意,命名為廣安軍,屬之。鹹淳二年後,改廣安軍為寧西軍,花橋仍隸之。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寧西軍及其轄地為元所據。十五年(公元1278年),改隸順慶府。二十年(公元1283年)順慶府升為順慶路,置廣安府,花橋隸之。

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將其納入版圖,同年廣安府改名為廣安州,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後,先後為李自成、姚黃(姚天動、黃龍)及明將甘良臣等部占領。

清順治四年(1647),清軍滅大西政權,花橋歸入清朝版圖,隸川北道順慶府。宣統三年十月一日(公元1911年11月21日),蜀北民軍占領州城,宣布廣安州脫離清政府,並由蜀北軍政府直轄。

中華民國元年(1912),撤“大漢蜀北軍政府”,花橋隸川北宣尉使署。民國二年(1913),改廣安州為廣安縣,隸川北道。三年(1914),川北道改為嘉陵道,隨屬之。民國八年(1917年)至民國十二年(1921年),四川軍閥紛爭,先後為黔軍、陝軍、江防軍所據,民國十三年(1922年)至民國二十四年(1933年),又先後為羅澤洲、楊森所轄。二十四年(1935),設立四川行政督察區,川政統一,屬四川省察專員公署設於大竹的第十行政督察區,至1938年12月8日未變。置花橋區公所(為縣政府的輔助機關),轄(花橋、大有、蒲蓮、消河、月山(又名月峰)、鄭山)六人民公社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1949年12月9日,廣安解放。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將督察區改為專區,隸屬川東行署區的大竹專區。

新中國成立後,區公所為縣或市政府的派出機關(五六十年代曾經一度改建為區人民政府),其行政地位介於縣和鄉鎮之間。

1953年,撤銷大竹專區,花橋區公所隨廣安縣劃入川北行署區的南充專區,1968年9月南充專區改為南充地區,隨之改屬。

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促進國家行政體制調整,作為縣級政府派出機構,區公所在計畫經濟時期為鞏固農村基層政權、管理農村社會經濟事務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經濟體制的轉型和政府職能的轉變,現行區鄉建制越來越不適應縣域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一些體制性、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日益暴露。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1992年廣安縣撤區並鄉,花橋區公所撤銷,花橋、月山兩公社合併為花橋鎮,鎮機關設在原區公所,大有、蒲蓮、消河、鄭山四公社獨立建鄉,與花橋鎮同級’。

1993年7月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廣安地區,花橋鎮隸屬廣安地區。1998年7月31日,撤銷廣安地區和廣安縣,設立地級廣安市,以原廣安縣的行政區域設立廣安區。

2013年2月22日,國務院批准廣安區行政區劃調整,分設為廣安區和前鋒區,花橋鎮仍隸屬廣安區。

行政區劃

駐鎮單位

職能建全、完善,鎮內有工商所、地稅所、國稅分局、派出所、交警中隊、路政中隊、運管所、民事法庭、等相關單位。

內設機構

花橋鎮便民服務中心 花橋鎮便民服務中心

黨風政績辦公室、衛生和計畫生育辦公室、食品安全辦公室、環境整治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民眾工作辦公室、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風紀股長會督查辦公室、小城鎮建設辦公室、勞動保障和社會就業服務中心、文化體育服務中心、民政所、財政所、婦女聯合會、武裝部、林業站、農技站、廣播站、水保站

區劃

社區(村級)天一門拱橋壩
村(27個) 獅溝石鼓竹林雙山建橋獅鼓高石火炬
古井雙龍碧山龍翔花橋星火石塘龍廟
霞林鹽井自主油坊月山文武雙峰金華
高山水寨雙橋

地理環境

花橋鎮得名於橫跨貫穿城區的花溪上的一座石橋,幅員面積46.5平方公里。位於渠江以西,廣安市主城北部,東北面隔消河鄉與達州市渠縣接壤,西北面隔蒲蓮鄉與南充市的蓬安縣交界,距廣安市城區46公里,渠縣縣城35公里,蓬安縣城37公里;鎮城地理坐標為東經106度41分,北緯30度47分,場鎮中心海拔350米左右,屬四縣結合部最大的農副特產、鋁及木料集散地,也是廣安北大門。

地形地貌

屬於典型的平壩淺丘地形,具有垂直性地貌,屬川中台坳的龍女寺穹窿鏇轉構造區域,受地質構造的影響,形成低(淺)丘寬谷帶壩地貌,歷來享有“廣安小平原”的美譽之稱,土質肥沃,稻田成片集中;渠江中游右岸支流——花溪河自西向東穿鎮而過。

氣候特徵

花橋鎮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熱量充足,雨量豐沛,空氣濕度大,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濕季分明,夏不酷熱,冬無嚴寒,霜期短,春季氣候回春早,但多寒潮和低溫多綿雨,風力大,降溫快,四季宜耕。年平均氣溫1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3℃,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33℃。多年大於或等於10℃以上的年積溫5600℃,無霜期306-328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43%的降水量集中於作物生長旺盛的夏季。多年平均徑流係數0.48,即降水量的48%匯入河川,52%為土壤吸收和植物蒸騰所消耗。終年植物繁茂,且無季節性河流。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花橋鎮土地肥沃,耕地面積21182.39畝,占幅員面積的30.37%;林地219.50公頃,占幅員面積4.72%;城鎮建成區面積約2.4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5.16%;交通運輸用地376.74公頃,占幅員面積的8.10%;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6.14公頃,占幅員面積的0.78%;其他土地873.1公頃,占幅員面積的18.78%。平壩可供開發土地資源10000畝,丘陵可供開發荒山5000畝。

水資源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多年平均降水量1225毫米~1382毫米,最多年為1585毫米,最少年為736.6毫米。一年之中,各季節的降水量不同。春季為75毫米~90毫米,夏季為201毫米~405毫米,秋季為78毫米~120毫米,冬季為7毫米~18毫米,氣溫與降水趨於一致,這種雨熱同季的氣候,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花橋水廠,設計供水規模為5000m³/天,為現階段廣安區農村最大供水規模的水廠,解決花橋鎮、蒲蓮鄉、龍台鎮、大有鄉、消河鄉5個場鎮及周邊86個村4萬餘人飲水問題。

自然資源

農業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平壩適宜種植各種無公害蔬,亦可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糧油農作物;丘陵適宜種草、果、樹及牧養!共有210個農業合作社

場鎮人口密集,常住人口1萬餘人。飲水十分困難,1998年設計改造供水站,論證投資220萬元,由於資金籌措難,故需引資開發,效益俱佳。花橋是農業大鎮,主產水稻、玉米等,特別是優質稻、玉米產量高,品質好,深受消費者好評。年產優質水稻5000噸,玉米3000噸,因經濟條件及技術原因,平壩地區未能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種植

商業

1996年2月26日經省委、省政府批准花橋鎮為省級第三批試點小城鎮。2012年原廣安區一分為二後成為新廣安區主城區外的重點發展中心城鎮,民風純樸、交通便利、是投資辦企業,發展經濟的理想場所。

金融

現設有農業、郵儲、四川農商、信用聯社等銀行

社會事業

黨風建設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花橋鎮把“三項建設”活動融入反腐倡廉建設全過程,通過監督管理、辦信查案等手段,集中力量解決反腐倡廉的實際問題,全面提升反腐倡廉的科學化水平。同時,堅持將能力素質建設、思想作風建設、基層組織建設“三位一體”整體推進,鎮、村(社區)兩級同步開展,確保紀檢監察幹部人人參與、人人受教育、人人得提高。

基礎設施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城鎮水、電、氣、通信、閉路電視等齊備,建有變電站、銀行、學校(從學前教育到高中全面教學設施)等。川東天然氣管道貫通其中。

教育、衛生事業發達,區級醫院、高完中、初級中學、中心國小校等設定完善。城鎮人氣旺盛、商氣濃郁、文氣高雅,政治、經濟、社會穩定。

交通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318國道橫貫東西,縣道廣花路、花石路過境十餘公里,另有城鎮公路十餘公里,新建巴南廣高速公路途經花橋,從北向南貫穿全境,並開口互通。2015年12月28日,巴廣渝高速公路廣安境內通車 ,花橋互通亦投入使用,對花橋的經濟和發展增添新動力。

未來發展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花橋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

花橋鎮堅持“不誤農時抓農業,常年四季調產業,堅定不移興城鎮,創造條件引企業,傾其全力保民生,全力以赴促穩定,政府工作得民心”的發展思路,圍繞打造宜居小城鎮目標,團結帶領全鎮人民創新實幹,經濟實現了新發展,社會更加穩定和諧。緊緊圍繞發展這一時代主題,與時俱進,著力打造“民眾滿意工程”,全方位樹立服務型政府形象,腳踏實地為民服務,帶領全鎮人民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狠抓農業產業結構,引進推廣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形成了“一個品牌、二大基地、三大產業”,花橋西瓜品牌馳名遠近;兩雜種子制種、民營經濟三大產業為花橋的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二、切實做好平安建設。結合我鎮實際情況,與相關職能部門一道紮實推進平安建設,切實完成上級目標。按照“一個中心、兩支隊伍、四道防線”的要求,實施防邪攻堅工程,剷除邪教生存土壤;大打禁毒人民戰爭、控制毒品蔓延勢頭;加強矛盾排查調處、確保社會政治穩定。

三、創造和諧環境、大力發展文衛事業。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認真落實計畫生育、救災救濟、民眾教育、扶貧濟、社會保障、殯改管理等方針、政策,採取多種形式,全方位提高民眾思想素質工作能力,鎮內有高完中一所,國小一所,區級醫院一所,大型娛樂活動場所一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0%。花橋全鎮人民文化、健康、道德素質不斷提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