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圖軸

花果圖軸

至於為鑑中所作除了《花果軸》,尚有《瑞蓮放參圖》。 虛谷這一時期僑居蘇州為多,與鑒中和尚結緣絕非偶然,故先後以《瑞蓮放參圖》、《花果軸》相贈。 初任清軍參將,後出家,名虛白字虛谷,號倦鶴、紫陽山民。

基本信息

虛谷《花果圖》軸
【名稱】虛谷《花果圖》軸
【類別】繪畫
【材質】設色紙本、立軸。
【作者】虛谷
【規格】130.5×61cm
【款識】鑒中老和尚清玩;虛谷。
【鈐印】虛谷書畫(朱)

畫作介紹

款識“鑒中老和尚清玩”,書風一如其畫之清雋,圖中種種絕俗之物,正應清玩之題,同時暗示了老和尚清俊絕塵的修為與品味。所鈐“虛谷書畫”一印系著名篆刻家徐三庚
所刻,有學者根據虛谷用印推斷作品所在時期,認為此印或為虛谷1876-1887這十年間所用,則此畫大約作於這一時期,當時畫家多在蘇州。
大致可推測,虛谷此圖作於1876-1887這十年中,當時他多活動於蘇州一帶,即為蘇州僧人鑒中作此圖,一直流傳至今,其尺幅、楮墨及品相皆可圈可點。

相關背景

虛谷三十歲以後棄戎出家,廣泛往來於上海、揚州、蘇州等地鬻畫為生,他雖“不茹素,不禮佛”,卻與眾多方外友人維持著良好的關係。他與蘇州寺院的關係尤為密切,《寒松閣談藝瑣錄》的作者張鳴珂結識虛谷即由獅林寺僧諾瞿邀約所致,嘗為瑞蓮寺畫《瑞蓮放參圖》,為光福古銅佛寺畫《古銅佛寺圖》,且一度擔任獅林寺的住持,退居後到與獅林寺有法系關係的石壁寺養老,並葬於此。至於為鑑中所作除了《花果軸》,尚有《瑞蓮放參圖》。鑒中的題跋,曾出現在顧澐為顧曾壽(字子長,號棱伽山民)所作《惟德堂圖》後,同卷後有蘇州文人書畫家顧澐、潘鍾瑞、劉履芬、顧文彬、潘遵祁眾多題跋,鑒中題後鈐有“釋日升”、“鑒中”二印,由是可知“日升”即鑒中法名,以及鑒中與晚清蘇州文壇、畫壇的交往。虛谷這一時期僑居蘇州為多,與鑒中和尚結緣絕非偶然,故先後以《瑞蓮放參圖》、《花果軸》相贈。

作品賞析

此圖所寫皆案頭清供:畫面主體寫一長瓶,上有老梅數叢,挺拔如劍,右下角配以三叢偃枝,古奧奇絕。傳統梅乾交叉法皆恪守“女”字形的原則,虛谷畫梅是自出機軸,不盡拘此繩墨。花瓣利用底色以粉點出,附以紅色花萼加以烘托,為梅乾的古拙平添幾分生趣。虛谷自作詠梅詩云:“無端白雪落沙來,古本疏枝上粉苔。似雪似花花似雪,梅花又向雪中開。”寫寒梅之高潔,亦可為此清供之梅傳神。叢梅左側陪襯了些許松枝,松針逸筆草草卻不乏韻致。瓶下右側則有佛手一枝二果,以破墨畫葉,墨彩清潤渾厚;又有連根百合二枚;前有紅柿一枚,反覆渲染,隱隱透出紅暈,亦各盡其妙。瓶後露出如意半枝,是為改變花瓶左側垂直線的單調而加,使畫面顯得更為和諧、豐富。

畫家簡介

虛谷(1823-1896),安徽新安(今歙縣)人。清代畫家,僧人。俗姓朱,名懷仁,移居江蘇廣陵(今揚州)。初任清軍參將,後出家,名虛白字虛谷,號倦鶴、紫陽山民。以字竹,室名覺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不茹素,不禮佛,也“從不卓錫僧寺”,往來於上海、蘇州、揚州一帶,賣畫為業,是“海上畫派”傑出代表人物。他攜筆墨、著僧裝,“閒中寫出三千幅,行乞人間作飯錢”,雲遊四海,清貧於世卻筆墨人間,他行程之廣、畫作之多,己為當時罕見。他承古創新,另闢捷徑,廣集素材,勤奮墾作,終成一代巨擘。早年學界畫,後以擅畫花果、禽魚、山水著名。風格冷峭新奇,繡雅鮮活,無一筆滯相,匠心獨運,別具一格。亦能詩,有《虛谷和尚詩錄》。傳世作品有《梅花金魚圖》、《松菊圖》、《葫蘆圖》、《蕙蘭靈芝圖》、《枇耙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