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尼根的守靈夜 - 珍藏本(第一卷)

內容介紹

《芬尼根的守靈夜》是喬伊斯對當時文學的一次超越,標誌著西方後現代文學的新時代。它對當代文學和思想的深遠影響奠定了其在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該書字謎一樣的詞語經過以德希達為主的解構理論家的闡發,改變了當代文學的闡釋方式;該書有如迷狂的敘述,一方面在貝克特那裡得到哲學性的發展,一方面在羅伯—格里耶的《觀察者》、托馬斯?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巴塞爾姆的《城市生活》等作品中得到了相似的表現。該書迷宮一樣的結構早已成為當代眾多作品使用的手法,“迷宮”、“百科全書”、“萬花筒”這些喬伊斯用以描述《守靈》的辭彙常常出現在博爾赫斯、卡爾維諾、羅伯—格里耶等人的作品之中。
在20世紀初期,在幾乎沒有前人參照的條件下,《芬尼根的守靈夜》卻已全面地發展出了60、70年代才開始興盛的藝術手法。後現代文學理論奠基人伊哈布?哈山更是把《芬尼根的守靈夜》作為建立他的後現代理論的基礎,他如此說道:“倘若沒有它那神秘的、幻覺式的閃光在每一頁中的每一個地方滑過……,後現代作家們就完全可能和他們的前人毫無差別,而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作者介紹

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愛爾蘭詩人、作家。後現代主義文學的開山鼻祖,其代表作《尤利西斯》、《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芬尼根的守靈夜》和《都柏林人》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前三部作品均入選蘭登書屋評選的“20世紀一百本優秀英文小說”。喬伊斯一生顛沛流離,輾轉於歐洲各地,靠教授英語和寫作餬口,晚年飽受眼疾之痛,幾近失明。但他一生堅持文學創作,終成一代巨匠。
戴從容,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博士,復旦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專業博士後,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專攻喬伊斯及西方當代文化研究多年,有專著《喬伊斯小說的形式實驗》、《自由之書:〈芬尼根的守靈〉解讀》等,並發表相關論文11篇,是國內學界喬伊斯研究的領軍人物。《芬尼根的守靈夜》(第一卷)是譯者在近10年研究的基礎上,耗費8年光陰譯成。在這個譯本中,除了正文外,還有大量詳實的腳註和文間注。注釋的重要性不亞於正文,且可以幫助讀者認識到《芬尼根的守靈夜》敘述的多元性和開放性。目前,譯者正在投入到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翻譯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