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連芍藥湯

方劑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加生薑,水煎服。 用法用量煎半杯,熱服。

芩連芍藥湯1

藥物組成

黃蕉(炒)5分,黃連(炒)5分,白芍藥(炒)2錢,枳殼(炒)5分,木香5分,檳榔1錢,甘草(炙)3分。

加減

腹痛,加當歸1錢5分,砂仁各1錢,再加木香、芍藥各5分;後重,加滑石(炒)5分,枳殼、檳榔、芍藥、條芩各5分;白痢,加白朮、白茯苓、滑石(炒)、陳皮各1錢,初欲下之,再加大黃5錢;紅痢,加川芎、當歸、桃仁各1錢5分,初欲下之,再加大黃5錢;紅白相雜,加川芎、當歸、桃仁各1錢5分以理血,滑石、蒼朮、陳皮各1錢5分以理氣;食枳,加山楂、枳實以消導;白痢久,胃弱氣虛,或下後未愈,去檳榔、枳殼,減芩、連、芍藥各7分,加白朮1錢5分,黃耆、陳皮、茯苓各1錢,縮砂、乾薑(炙)各5分;紅痢久,胃弱血虛,或下後未愈,減黃芩、黃連各5分,加當歸、川芎、熟地、阿膠、木香、陳皮各1錢,白朮1錢5分;赤黑相雜,此濕勝也,及小便赤澀短少,加木通、澤瀉、茯苓各1錢,山梔仁(炒)5分,以分利之。血痢,加當歸、川芎、生地黃、桃仁、槐花(炒)各1錢,久不愈,減芩、連各7分,去檳榔、枳殼,再加阿膠珠、側柏葉、白朮各1錢5分,乾薑(炒黑)、陳皮各1錢;痢已久,而後重不去,此大腸墜下,去檳榔、枳殼,用條芩,加升麻1錢以升提之;嘔吐食不得下,加軟石膏1錢5分,陳皮1錢,山梔仁(炒)5分,生薑6分,緩呷之,以瀉胃口之熱;得痢而誤服溫熱止澀之藥,則雖稍久,亦宜用前法以下之,下後方調之。

處方來源

方出《明醫雜著》卷二,名見《醫統》卷三十六。

方劑主治

痢疾。

方劑功效

瀉腸胃之濕熱,開鬱結之氣,消化積滯,通因通用

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服。

附註

《醫統》本方用黃芩(炒)、黃連(炒)各一錢,白芍藥一錢半,枳殼二錢,木香、檳榔各一錢,甘草五分;水1盞半,加燈心、大棗,煎八分,食前服。

芩連芍藥湯2

藥物組成

黃芩(三錢) 黃連(一錢) 甘草(二錢) 貝母(二錢,去心) 丹皮(三錢) 芍藥(三錢)
處方來源
四聖心源卷八。

方劑主治

治舌瘡疼痛熱腫。

用法用量

煎半杯,熱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