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國

芙蓉國

湖南的代稱。典出唐代大詩人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唐宋時代,湖南湘、資、沅、澧流域廣生木芙蓉,木芙蓉高者可達數丈,花繁盛,有白、黃、淡紅數色,繁盛豐茂,而又頗為淡雅素美。譚用之游湘江後賦詩”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而被廣為傳誦。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毛澤東同志兩次引用此詩,更使“芙蓉國”之名人盡皆知。因而湖南有“芙蓉國”之雅稱。

基本信息

由來

七律·答友人七律·答友人
芙蓉國,借指湖南。因為唐宋時代,湖南湘、資、沅、澧流域多芙蓉,故有此稱。湖南堪稱芙蓉之國。1961年秋天,毛澤東為答謝周世釗、李達、樂天宇所贈禮物和詩,寫下詠嘆湖南風物的《七律·答友人》。其中,有“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句。詩中,毛澤東既是讚嘆湖湘文化之悠久、絢爛,更是因為毛澤東對犧牲了的許多親朋故舊的追懷。故鄉湖南,多少次出現在詩人的夢裡,那遍地綻放如同朝霞的芙蓉,就是這個古老省份的象徵。同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68歲生日。當天,他又寫了一封信給湖南省副省長、同學、詩友周世釗,其中引用了古詩詞: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朝雲薜荔村。”“西南雲氣來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毛澤東所引頭兩句詩見五代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全唐詩》卷764:“湘上陰雲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鄉思不堪悲橘柚,旅遊誰肯重王孫。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毛澤東曾圈讀此詩。他在《七律·送瘟神》和《七律·答友人》中,即化用了其中“千家薜荔村”和“芙蓉國”兩句。

歷史

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介紹,上世紀80年代中期,湖南常德津市還發現一面芙蓉花青銅鏡。該鏡八瓣葵花形。乳釘鈕,花瓣鈕座。鈕座外飾四朵纏枝芙蓉花。花瓣綻開,枝葉茂盛,柔枝俏麗。從整個鏡子的形制與紋飾看,為北宋鏡。可見,湖南堪稱芙蓉之國有其極深之歷史淵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