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部鎮

芒部鎮

芒部鎮位於鎮雄縣城北部,距縣城34公里,國土面積142.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210畝;集鎮駐地海拔1625.8米,年平均氣溫為9.6℃,全鎮轄9個村 民委員會,165個村民小組,全鎮共9685戶,42412人,其中農業戶數9286戶,41532人(其中,漢族9077戶,39970人;奕族433戶,1683人;苗族175戶,759人)。2003年,全鎮糧食總產1152.7萬公斤,人均有糧277.4公斤;全鎮經濟總收入4737.3萬元,人均純收入755元。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芒部鎮位於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城北部,距縣城34公里,東與尖山,大灣接壤,南與赤水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源鎮毗鄰,西和五德相接,北連木卓、雨河。國土面積142.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210畝;集鎮駐地海拔1625.8米,年平均氣溫為9.6℃,年降雨量1388毫米,無霜期285天。全鎮轄9個村民委員會,165個村民小組,10359戶45632人;有漢彝苗三種民族雜居。

其建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我縣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地方、鎮雄土司的發源地,稱古芒部。古芒部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主要有天官府遺址、芒部石刻、石馬洞、石烏龜、石槨墓、金姬墳、蓮花山上凌霄閣、節孝坊等。如今,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芒部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各族人民勵精圖治、開拓進取,古芒部煥發新生機。全鎮種植玉米面積達38890畝,淨、套種洋芋2.49萬畝。其特點是:有一定經濟基礎,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開展新農村建設具備一定條件;有以玉米、馬鈴薯為主的主導種植產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柱,但村與村之間發展不平衡,屬於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鎮內風景秀麗,古蹟甚多。

芒部鎮還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古鎮。

簡介

芒部鎮芒部鎮

芒部鎮地處鎮雄版圖中心,距縣城34公里,東與尖山,大灣接壤,南與赤水源鎮毗鄰,西和五德相接,北連木卓、雨河。駐地海拔1625.8米,年平均氣溫10.8攝氏度,年降雨量1388毫升,無霜期285天。

全鎮總面積142.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588.37畝,轄9個村165個村民小組,共10359戶45148人,其中農業戶數9968戶44774人,有漢彝苗三種民族雜居。主產玉米、小麥、馬鈴薯,大豆,金豆等糧食作物;有天麻,五加皮,杜仲等中藥材,森林復蓋率達30.5%,有以雲杉為主的用材林6萬餘畝,經濟林1萬畝左右,境內蘊藏有豐富的無煙煤,有墨晶玉大理石,質量好,儲量大,堪稱亞洲之最,得天獨厚,是裝飾珍品。芒部氣候溫涼,陰濕多霧,有“雲霧古芒”之稱。荒山草地適宜發展畜牧業,前景廣闊。水資源充沛,鎮南三公里處有一蓄水500萬立方米的紅石橋水庫。駐地所在的集鎮坐落在鎮雄唯一的萬畝良田大壩上,是芒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交通四通八達,目前已形成“兩縱四橫”的交通格局,鎮威公路橫貫其中,通訊條件良好,開通程控電話之後,聯通、移動基站又相繼開通。機關單位配套齊全,各項服務設施完備,民眾文化生活十分活躍。

歷史

芒部鎮建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鎮雄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地方,鎮雄土司的發源地,稱古芒部。“古之芒部”,即今之鎮雄”。

遠近皆知。遠在蜀漢時,彝族祖先濟火將軍次子莫哺居此,

芒部鎮芒部鎮

唐代烏蒙後裔阿統子芒部居此,就在此設芒部,屬今鎮雄,彝良,威信和貴州赫章等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寄置西南番部都大巡檢使司,

元置芒部軍民總管府,隸屬雲南行中書省,

明洪武15年置芳部衛指揮使司,十六年正月升為府,改隸四川省,十七年五月升為芒部軍民府。

清嘉慶五年因設鎮雄州,芒部降為州轄地(1526)年清雍正五年(1727)年隨同鎮雄劃歸雲南;道光二十七所(1848)鎮雄州牧吳銑懷古,在凌霄閣右邊的石崖上,遂書“古芒部”三個字,命石工刻於岩壁之上,每字一米見方,書法流暢,筆力蒼勁。今仍栩栩如生。清末設上百迎恩里一甲,

民國初在這裡設上北區團,1934年設第九區於芒部,1940年設芒部鎮,

建國後,1950年設芒部區,

1988年改為芒部鎮至今

資源環境

紅石橋水庫紅石橋水庫

芒部鎮境內蘊藏有豐富的無煙煤。墨晶玉大理石,質量好,儲量

大,堪稱亞洲之最,是裝飾珍品。芒部氣候溫涼,陰濕多霧,有“雲霧古芒”之稱。荒山草地適宜發展畜牧業,前景廣闊。

芒部元孔村的包包河水力資源豐富。芒部鎮茶園村的小石林,群峰羅列,形象萬千,芒部花園自然村的生態林果觀光園,風光綺麗,景色迷人;鎮南3公里處蓄水500萬立方米的紅石橋水庫,碧波蕩漾,四周群山環繞,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令人留戀往返。

芒部鎮名勝古蹟眾多,蓮花山下的“古芒部”石刻,每字一米見方,筆力遒勁,今仍栩栩如生;天官府的古城牆和城門今猶尚存;凌霄涯下的石烏龜和天然溶洞裡奔騰的石馬向你講述著古芒部美麗的傳說;天崇山上古老的寺廟,香菸繚繞,遊人絡繹不絕。

芒部鎮林業資源豐富,共有森林63743畝,蓄材達600萬立方以上。芒部還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古鎮。其以“鳴鐘五加”為主的天然中藥材遠近聞名;擁有堪稱亞洲之首的“墨晶玉大理石”,據專家探測,礦藏量上千萬立方,其色澤光鮮,紋質細膩,是優質首飾、雕塑、裝飾、建築等的上等材料;硫、鐵礦和優質無煙煤儲量豐富。

畜牧業

芒部鎮芒部鎮

二00六年芒部鎮畜牧業收入達2209.97萬元,在三滴水村委會建成年

繁殖能力達萬以上的仔豬基地,形成以點帶面,輻射周邊鄉鎮及毗鄰縣、市的仔豬供應基地。一是在縣畜牧局的指導下,建立以基地加協會加農戶的模式,以點帶面推動全鎮仔豬產業的發展;二是鼓勵農民充分發揮養殖經驗的優勢,養殖商品肥豬一至數十頭不等,增收致富;三是加大畜禽疫病防治力度,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四是加大扶持力度,為基地農民修建畜圈,給飼養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全鎮養殖能繁母豬1596頭,年出欄肉豬14000頭,出欄肉牛1660頭,出欄家禽27000隻;繁殖仔豬30000頭。畜牧業已逐步成為芒部鎮的支柱產業。

林果業

芒部鎮黨委政府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注重培植落水洞生態林果基地,切實促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落水洞生態林果基地在距集鎮3公里的花園、花壩兩個村民組,總面積160畝,其中苗圃5畝種植有金油雲、燕紅等17種優質桃,奧德羅達、伏里紅和秋姬等8種優質李,以及優質梨和杏。基地距鎮雄縣城34公里,距威信50公里,有公路與鎮威油路相連,交通運輸方便,具有極好的區位優勢。

芒部鎮芒部鎮

芒部鎮利用得天獨厚的土壤、氣候等環境,分別從貴陽、重慶等地引進優質燕紅、晚白和金油雲等桃樹13000棵,奧德羅達、伏里紅、秋姬等優質李子樹

苗15000棵,並引進美國“紅天絨”等優質梨樹苗和金光6號等優質杏樹苗進行栽培,指導農民利用先進技術進行生態林果種植,建成集觀光旅遊和水果開發於一體的落水洞花園生態林果基地。

落水洞生態林果基地現有林果面積160畝,其中燕紅50畝,畝產可達5—6千斤,金油雲20畝,畝產可達8千斤,奧德羅達20畝,畝產達6千斤,伏里紅和秋姬各15畝,畝產分別達7千斤和8千斤,比傳統的桃和李分別增產3000斤和1500斤。戶均可增收20000元。

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基地又建苗圃5畝,育苗3萬多株,擬在新地方和廟河分別栽培400畝和100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在果珠、中屯、塘房、赤水源、林口等地建立基地,向農民推廣。已建成的落水洞生態林果基地一至三月百花爭艷,蜂飛蝶舞,遊人絡繹不絕,四至十月則桃紅李綠,梨壯杏肥,碩果滿枝,採擷者和商販來往穿梭,目不暇接。

交通

芒部鎮芒部鎮

芒部交通四通八達。已形成“兩縱四橫”的交通格局,鎮威公路橫貫其

中,鎮威公路橫穿四個村委會,全為柏油路,正在修建的巧威公路橫穿三個村委會,形成通川達黔的交通格局,黃銀(芒部黃衣嶺到木卓銀坪),芒松(芒部到松林),廟田(廟河到尖山田灣)芒大(芒部到大灣)四條公路與巧威,鎮威公路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大大促進了芒部經濟的發展。

通訊條件良好。開通程控電話之後,聯通、移動基站又相繼開通。如今,芒部九村165個村民組都開通了程控電話,使芒部人民與外界的聯繫加強了,與世界的距離縮短了。為芒部人民發展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水利設施

水利設施便利。芒部集鎮3公里有昭通第二大鎮雄最大的水庫-紅石橋水庫。為芒部壩子的萬畝良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水利灌溉條件,使芒部的農業生產旱澇保收。

文化衛生

文化衛生設施齊全。芒部現有有中學一所,國小28所,圖書館1個,校舍面積28384平方米。基本上滿足芒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全鎮共有大專以上畢業生 321人,中學生 8752 人,國小生 22872人,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有衛生院一個,村衛生所 9個,醫生33人,病床 18張。有B超機,X光機等醫療設備,逐步改善民眾就醫條件。為45000多人民提供了便利的醫療條件。

扶貧開發

紅石橋水庫紅石橋水庫

消滅貧困是芒部近段時間來的發展思路之一。在實施扶貧攻堅的過程中

,芒部鎮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幫助支持下,取得明顯成效:芒部杉木溪異地搬遷工程將松林筍子棚,大坪,小大灣等地不適人居的農民搬遷到正在修建的巧威路和芒松路交叉的杉木溪,使極度貧困的漢族、苗族、彝族同胞共111戶651人徹底擺脫“山中無四季,寒盡不知年”的生活,逐步走上現代文明之路。

2003——2005年,又在關口,廟河,芒部和三滴水開展消滅茅草房,杈杈房的脫貧攻堅戰,全鎮共建造水泥平房609棟,使609戶共3123貧困人口徹底擺脫了“晴天烈日當頭照,寒冬雪雨共枕眠”的苦日子。逐步走上小康之路。

芒部鎮今後的扶貧開發思路是按“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集中資金和人力物力解決人畜引水,道路交通,文教衛生,電力通訊,村容村貌。加大生豬,肉牛,土雞,天麻,蔬菜,林果等產業培訓力度,認真實施“百千萬扶貧工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芒部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加上寬鬆的政策環境,正張開雙臂,等待八方有識之士前來開發。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村貌

一、基本情況

芒部鎮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在三滴水村店子村民組實施。三滴水村共有26個村民組,1347人,國土面積2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10米。該村民組位於芒部鎮東北,距鎮駐地3公里,全組共58戶,256人,區位優勢明顯,全面解決通電、通水、通電話,實現戶均2畝高穩農田,全組農戶人均純收入917元,人均有糧305公斤,已全面解決溫飽。

二、資金情況

到目前為止,到位資金6萬元,全部投入使用。資金使用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對項目實施內容,補助標準,補助金額進行張榜公布,接受民眾監督。

三、項目建設

一是修建了可容納60人開會的科技文化活動室1間,配套桌凳30套(每套坐2人),配備電視、音響、功放、影碟等科普宣傳設備,購置科普圖書等。

二是對全組56戶養畜戶的坑圈進行平圈改造,按戶均餵養母豬4頭的標準,每戶改平圈30平方米,大力發展畜牧產業。

三是開展種植,養殖為主的農村實用科技培訓,採用輪訓的方式,戶均每期培訓1名科技人。

基層組織

芒部鎮芒部鎮

芒部鎮有10個黨總支,共38個黨支部 990個黨員,其中男性黨員 922人,女性黨員168人,少數民族黨員165人。黨的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得到充分發揮。

在加強黨的建設上,芒部鎮黨委認真貫徹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的方針,緊緊團結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勤政務實,與時俱進。開展以“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積極主動,開拓創新,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進模範作用,掌握縣委的工作思路,圍繞思路開展工作。

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促進黨員幹部政治理論素質進一步提高

二是精心組織抓好“素質教育”工程

三是真貫徹落實十八項黨建工作制度精神

四是嚴格要求,搞好黨員納新工作

五是開展好“三級聯創”活動,達到鎮村“五個好”要求

六是圍繞中心,狠抓落實,黨員電化教育工作成交明顯

七是深化目標管理,爭創優秀黨委

八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提高黨員幹部拒腐防變和駕馭風險的能力

工作中,黨委始終加強班子政治理論學習,樹立正確觀念,始終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轉變觀念,加強服務,增強班子整體功能,發揮班子積極作用,艱苦創業,團結務實,與時俱進,帶領全鎮黨員幹部、職工在黨建工作上作出新的成績,為全鎮作出新的貢獻。

政務公開

芒部鎮芒部鎮

芒部鎮班子成員分工

張天信 男,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

申家軍 男, (黨委副書記) 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林朝江 男,(黨委委員,人大主席):主持全鎮人大工作,聯繫關口村。

朱 澤 男,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抓黨的建設,分管政法、民族宗教、組織人事,政府辦公室,聯繫廟河村。

羅茂松 男,(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主持全鎮紀委工作,分管民政,聯繫松林村。

付修勇 男,(黨委組織委員,副鎮長):分管農業工作,分管扶貧、農技站、畜牧站、水管站、農機站、經管站、統計站、勞動保障,數字鄉村辦公室。

嚴 清 女,(黨委宣傳委員、副鎮長):負責宣傳工作,分管工會,共青團、婦聯,衛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曹明江 男,副鎮長,聯繫國土所、安監站,主抓工業經濟發展,負責非法煤礦打擊,非煤礦山和交通安全生產工作,聯繫元孔村。

范 雲 男,(黨委委員,武裝部長):負責人武部全面工作,分管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負責綜合執法隊工作,聯繫口袋溝和新地方村。

方成兵 男,(黨委委員,財政所長):負責財政所工作,聯繫茶園村。

人口衛生

芒部鎮芒部鎮

芒部鎮轄9個村165個村民小組,共10097戶45148人,其中農業戶數9968戶39639人,有漢族43103人,彝族1462人,苗族1067人。

全鎮認真落實人口與計畫生育政策。一是嚴格實行一放二扎;二是做好醫學監護;三是嚴格兌現獎、優、免、補政策;四是認真做好計生台帳;五是做好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六是充分的揮計生服務所的服務功能。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全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35045人,參合率達88.41%。共有鄉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9個,村級醫務人員26人,鎮級醫務人員16人,共有病床18張,有B超機,X光機、生化分析儀、心電圖機等醫療設備,以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為重點,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逐步改善民眾就醫條件。

文化教育

芒部鎮芒部鎮

芒部鎮共有中學1所,國小28所,圖書館一個,有教師269人,九年義務在校學生9472人,其中國中生1714人,國小生7758人。共有校舍面積28384平方米。

全鎮在鞏固中國小學生入學率的基礎上,精心組織,統籌協調全鎮教師和鎮村幹部投入掃盲攻堅工作,嚴格實行“雙線”承包責任制管理,多措並舉,狠抓落實,掃除文盲2962人,使全鎮掃盲工作順利通過了省、市、縣各級政府的驗收;加強學校內部管理,重視對示範性學校的建設,以點帶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減輕農村貧困家庭的教育支出壓力,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入學率,鞏固“普六”成果,促進“普九”工作的開展,推進“兩基”進程。

整合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重點抓好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中國小危險校舍的排查、維修。抓好芒部中心學校本部教學樓、七道河國小教學綜合樓。

社會保障

芒部鎮芒部鎮

全鎮有1651人享受農村低保,35045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