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蘭[敘利亞小難民]

艾蘭[敘利亞小難民]
艾蘭[敘利亞小難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2015年9月3日,歐洲各大報紙頭條都刊載了一幅照片:一名3歲的敘利亞小難民,面朝下趴在沙灘上,仿佛睡著了。男孩名叫艾蘭·庫爾迪,頭一天因偷渡船隻超載翻沉而溺亡,屍體隨後漂到土耳其海灘。照片拍攝者是29歲的土耳其記者、女攝影師尼呂費·德米爾,多年來她一直在報導難民危機,也拍攝了不少死去的難民。她說,她用艾蘭的沉默身體,表達無聲的吶喊。這一揪心的畫面、人間的悲劇,立刻引發國際社會巨大的震驚。

法國民諺說,“離別,就是一部分的死亡”,何況這是難民逃亡途中真正的死亡!

2015年以來,已有30多萬名中東的難民,經地中海湧進歐洲,構成二戰後最大的難民潮,其中至少有2600人命喪大海。艾蘭一家4口在偷渡中溺亡了3人:他,他哥哥,他媽媽;只有40歲的父親阿卜杜拉·庫爾迪從海濤中掙扎了出來,倖存了下來。這個絕望的庫爾德男人,9月4日回到家鄉埋葬他的妻子與兩個兒子,他悲傷地說:“給我全世界所有的國家,我都不想要了。我最寶貴的已經失去了。”

無休無止的戰爭,是導致難民潮的根本原因。西亞、北非一些國家,多年來戰火熊熊;尤其是敘利亞,多方勢力在此角逐。日前普首度承認,俄羅斯深度介入敘利亞內戰,長期為敘政府供應武器;此前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俄羅斯已多次使用否決權,保護、支持敘利亞阿薩德政府。而今“異軍突起”的“伊斯蘭國”,已占領敘利亞一半國土,含千餘萬人口。敘利亞的戰亂,讓太多的人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國際社會要努力幫助熄滅戰爭,恢復和平,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難民潮問題。早在2014初,著名物理學家、全身癱瘓的史蒂芬·霍金,通過眨眼的方式撰文,罕見地跨界發表對敘利亞內戰的看法:“敘利亞的現狀令人痛心,而世界卻冷漠地旁觀。我們的同情心和正義感到哪裡去了?”霍金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終止敘利亞戰爭,保護兒童。

要和平不要戰爭,要人性不要冷漠!難民事務,屬於國際社會的人道事務;難民是平民,是戰爭的無辜受害者。救難民,即救急。對於難民輸入國來講,這當然是一個負擔,但這個必須是列入“計畫內”的一種人道擔當。二戰時期,中國上海庇護了大批猶太難民,閃爍著偉大的人性光芒。

保護難民,責無旁貸。聯合國設有難民署,其宗旨和職責就是:保護難民的權利和健康,確保每個人有權在另一個國家尋求避難,找到安全的避難所,並自願回國。聯合國還設有“南森難民獎”,以挪威北極探險家、社會活動家和國際上第一位難民事務官弗里特約夫·南森的名字命名,每年頒發一次,授予對難民事業做出特殊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幫助難民,最需要實實在在做事、實實在在行動;能夠讓難民也“安全地入睡,開心地醒來”,這樣的世界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世界。

人道第一,人性第一!救救難民,敞開懷抱,讓其進來,不必冒險偷渡,是為上策。這次小艾蘭悲劇,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歐洲對難民的看法。德國和奧地利宣布,臨時開放邊境接收難民;芬蘭總理席比拉說,他將自家別墅提供給湧入歐洲的難民居住;遙遠的澳大利亞也表示,願意接納更多的敘利亞難民……

此時此刻,國際社會尤其要記取翁山蘇姬的名言:

“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創造一個沒有被迫遷徙、沒有無家可歸、沒有悲慟絕望的世界,讓每個角落都成為真正的聖堂,讓每個居民都生活在自由與和平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