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盒

艾灸盒

艾灸盒又叫溫灸盒,是艾灸的首選器具,並由於其體積小,操作簡單方便,集養生防病、治病和美容養顏於一身,一直來深受家庭養生者的青睞。溫灸盒是通過艾火的熱力滲透肌膚,可以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溫經止痛,平衡陰陽,促進血液循環,調整臟腑功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溫灸盒也有了眾多升級換代產品,如黃帝奇灸無煙溫灸盒,上和元無煙專利溫灸盒以及大御醫美容院專業溫灸盒等,這些新科技溫灸盒,無煙無痛,不怕灼傷人體,不怕污染環境,具有人體工學設計特性,佩戴便利,舒適隨身,還能實現1-8小時任意時長灸療,受到新生代艾灸養生人士的喜愛。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艾灸盒又叫溫灸盒,是艾灸的首選器具,並由於其體積小,操作簡單方便,集養生防病、治病和美容養顏於一身,一直來深受家庭養生者的青睞。溫灸盒是通過艾火的熱力滲透肌膚,可以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溫經止痛,平衡陰陽,促進血液循環,調整臟腑功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溫灸盒也有了眾多升級換代產品,如黃帝奇灸無煙溫灸盒,上和元無煙專利溫灸盒以及大御醫美容院專業溫灸盒等,這些新科技溫灸盒,無煙無痛,不怕灼傷人體,不怕污染環境,具有人體工學設計特性,佩戴便利,舒適隨身,還能實現1-8小時任意時長灸療,受到新生代艾灸養生人士的喜愛。

艾灸盒艾灸盒
艾灸盒艾灸盒

艾灸歷史

起源於遠古,最早記錄於《足臂十一脈灸經》

灸,字灼也,從火,久聲,是用火燒灼的意思。據研究表明,灸的發明應是原始人用火時,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舒適,便主動用火燒灼治療更多病痛。後結合中醫產生艾灸這種神奇的治療手段。

灸的本字是"久",後來才演變為灸字。艾灸有奇特養生保健作用。《黃帝內經》"大風汗出,灸意喜穴",說的就是保健灸法。《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疾,當求三年之艾"的記載。

艾灸是中華國粹,追溯千年,艾灸曾是帝皇養生的秘藏。流傳至民間後又成為最主要的百姓治病良方,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黃帝內經》就有灸治未病的說法,即採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是中醫治則學說的基本法則。艾灸身體稍感不適處穴位,治病於未然。

《黃帝內經》的《靈樞·官能》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醫學入門》亦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可見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由於其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養生保健,因此流傳很廣。

艾灸是藉助溫灸盒施以艾灸,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溫熱,刺激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通過經絡的傳導,溫陽補氣、消瘀散結、健身防病,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

保健原理

艾灸施於穴位,通過熱和能量輸入,引起人體“應激反應”,調動經脈使之更好地發揮行氣血、和陰陽的整體作用。從而疏通臟腑,加速皮膚血液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艾灸方法簡單,易於操作,不耽誤手頭工作,適合患者在家中使用,配合醫師治療,以鞏固療效,也適合百姓居家保健。

規格

銅製兩用艾灸盒

艾灸盒艾灸盒

不鏽鋼隨身灸

艾灸盒艾灸盒

竹製艾灸盒

艾灸盒艾灸盒

實木艾灸盒

艾灸盒艾灸盒

按其孔數可分為單孔艾灸盒 、雙孔艾灸盒、三孔艾灸盒、六孔艾灸盒 、也可按艾灸盒內插針分類,盒內插針數越多艾灸的面積越大。

框架結構

艾灸盒艾灸盒

艾灸盒的結構:艾條夾(用來固定艾條)、觀火孔(掌握溫度,防止燙傷)、固定用的帶鉤橡皮條、擋灰網、出灰槽等

、艾灸盒內部鑲嵌鋁鎂合金板耐高溫隔熱效果更好,延長艾灸盒使用壽命。

適宜用途

·安神助眠,幫助緩解壓力。

·祛風散寒、扶正祛邪、溫經通絡。

·有助於緩解宮寒、經痛等虛寒疼痛。

·保養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狀。

·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

使用須知

*孕婦禁用;急性損傷及發炎部位禁止溫灸。

*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溫灸後的飲食以清淡為主,不宜食用油膩生冷食物。

*實施艾灸過程中,隨時注意觀察皮膚變化,調節溫度,以防燙傷。

*溫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本品為日常養生保健用品,不可替代專業治療。相關病情,請諮詢專業醫生。

製作方法

製作材料

木板、錘子、刨子、鋸子、釘子、尺子

製作步驟

效果,用四塊木板做成無底無蓋的盒子。

第一步:鋸出木板大小:10*10cm兩塊 9*10cm兩塊。s

艾灸盒艾灸盒

底面:離底部大概半厘米的地方釘上鐵絲網(我是去做紗窗的地方要了一塊)

,剪得時候四周多留一些,向內里捲起,用圖釘或者裝書釘釘在木板上。

另外,為了鐵絲網不外突,保護自己不被燙傷,在四周稍稍固定了一些小蔑條。裡面記得折好用圖釘固定喔,這樣換艾條的時候手就不會被鐵絲網掛著了

上面:選兩個面釘上兩個小木條,離上面大概一厘米高,是用來放蓋子的,這樣蓋子就不會掉下去啦。

最後:剪一截鐵絲,長度要看自己的盒子長度選取,不能太長,因為要留一些空著的長度給艾條,這樣割下的艾條才能插到鐵絲上固定。

用釘子先在一側木板上打了個小洞,再將鐵絲的一側稍稍往裡折一些釘進去,這樣一可以起到固定鐵絲不會動的作用,二不會留鐵絲的斷口在盒子外部,不會掛到皮膚,也比較美觀。把蓋子蓋上就好啦(木盒做完了按留下的大小再做蓋,不然密合不好)為了好拿再加了個小螺絲釘。

使用方法

一、打開灸盒上面的蓋子,將一整根艾條點燃後插入灸孔,裡面的卡子可以固定艾條不鬆動,然後再把蓋子合上,上面有磁鐵可以吸附在上面的。盒蓋上圓孔內有金屬卡子(不鏽鋼彈簧片),可調節固定各種直徑不同的艾條,方便使用14mm-18mm不同尺寸的艾條。

因為人們對溫度的承受度不同,要自己去調節,患處感覺稍燙時,把艾條往上拔出一點,通過調節艾條高度,來控制艾灸溫度,避免燙傷,如果溫度不夠的時候,只需要把艾條往下再插進去一點就可以了。

二、頂蓋利用磁鐵吸緊,傾斜或倒置都不會掉下來,更加安全。

灸器熱力均衡,不受氣候、環境的影響,可以較長時間連續地給患者以舒適溫熱的刺激,保溫性能良好,艾條在盒內能燃燒,不會中途滅掉。

使用安全,艾條插入盒內,火頭空懸盒中,底端有金屬防護網遮擋,周邊有阻燃材料擋護。運用廣泛,一盒可灸治多穴。

三、選擇使用加厚型純竹製製作的艾灸盒,比傳統的三合板溫灸盒更加堅固耐用,更加耐高溫且不易變形。

四、將溫灸盒放置在需要治療的部位,用盒內附帶的彈性鬆緊帶固定,盒體外側有掛鈎,可以將灸盒固定在身體或四肢穴位上進行施灸,解放雙手,更加方便安全。

第一節方便,不用手拿,病人可以在自己操作,可以在任何體位操作、沒有任何限制地艾灸你可以看電視艾灸、你可以上網艾灸、、你可以走動艾灸。

五、治療完畢,打開溫灸盒,將燃燒剩餘的艾條完全熄滅,方可離開,一定要注意防火。燃過的艾灰也同樣要處理乾淨,

插艾段法

1、取下上蓋,取出小艾段並點燃

2、將點燃的艾段插到固定艾段的絲上,在夾薑片位置也可配上薑片使用

3、對準上下蓋的卡門銜接點,合上蓋和黑色控溫蓋

4、根據燃燒狀況,鏇轉黑色控溫蓋,調節通風,控制溫度

5、卸掉底座的塑膠隔熱底盒,將隨身灸裝入絨布套,用鬆緊帶固定繫於患處,將非塑膠那面貼於患部溫灸,確保熱力更好傳達。

插入艾條法(兩用艾灸盒)

1、取下溫灸盒塑膠上蓋,扭開銅片插孔蓋

2、點燃艾條使其充分燃燒,直接插入並固定好

3、帶上隔熱底座,合上蓋子,直接敷於患處進行艾灸

注意事項

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時候,感覺出汗,灸後出汗,這種現象有可能會持續幾天或更久。

2、當有的人出汗一個階段後,開始起紅疹,硬疙瘩,這也是排毒的一種表現。一般繼續艾灸,紅疹慢慢會下去,硬疙瘩,可以邊艾灸,邊按摩,也會慢慢消失,這屬於皮膚排毒的一種現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別多,這也是從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種表現,此時應該多喝水,沒有關係這些反應慢慢都會消失的。一般灸後尿頻的,多提示腎臟和泌尿系統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婦科會有問題。

4、有些人出現拉稀,頻繁拉稀,而且拉屎極臭,這也是一種排病氣的反應。有這種反應的,一般胃腸有問題,或有腫瘤發生。腸道問題居多。

5、有的人會有咽喉腫痛,牙痛等,此時多喝水,或煮一點綠豆粥來喝,嚴重的可以停灸,等這些症狀過去後,繼續艾灸,可能還會有上述症狀發生,一般反覆幾次後,就沒有了上火的症狀。

6、有的人初次艾灸的,會有發燒的症狀,沒有關係,多喝水,可以再督脈和膀胱經刮痧或拔走罐都會退熱,而且降火氣。

7、我的治療理念是,治療疾病,一定要給疾病一個出路,當艾灸後,元氣聚集到臟腑的時候,病邪往往會自己找出路,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們設計好的,而是病邪自己習慣的路徑。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徑是我們理想的路徑。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們意志為轉移的。他會自己尋找出路。

8、有的反應會出現頭暈耳鳴,眩暈的,遇到這樣的反應,可以停下來,休息幾日。如果這種反應遲遲不過,在大椎點刺放血或刮痧,這種反應會慢慢消失,有的人會重複這種反應2-3次後,慢慢適應。

9、艾灸的走串,遇到這樣的很正常,也不要大驚小怪,有艾灸的通串就比沒有要好,經絡的通串,提示經絡疏通的是否通暢。

10、婦科疾病在艾灸的時候,有的會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會有水樣的,有的會有膿樣的分泌物,這些都是艾灸在幫助調整和消炎,一般過一個階段,這些分泌物會逐漸減少。

如果有肌瘤,積液,囊腫等婦科疾病,在經期的時候,會有爛肉,血塊,血水等排出,應該是肌瘤,積液,囊腫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議經期艾灸,給疾病以出路,月經期就應該是排出的路徑。

11、經過幾次艾灸,或一段時間的艾灸後,有的人會表現出肢體冰涼,這是寒氣用艾灸後在體表的反應,有的是臟腑內的寒氣表現在體表,這種反應在冬天和春天的季節更加嚴重,有這種反應的,說明身體陽虛的厲害。需要繼續艾灸,同時配合患處的刮痧,或按摩等輔助治療的方式,使寒邪儘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伏天的時候,這種反應可以消失。但是如果體內寒邪沒有排盡,這種反應在其他季節還會有,所以堅持艾灸很重要。也許真的應了那句話“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對於寒邪較重的病人你需要斷斷續續艾灸三年甚至更久。所以艾灸是一個慢功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