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水庫

艾山水庫

艾山九龍水利風景區是以艾山水庫為中心,以佛教文化為重點,將佛教文化和地方民俗融為一體,以生態旅遊休閒度假為主要發展方向的一個綜合性風景區。該景區占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168畝,設計灌溉面積2000畝。艾山九龍水利風景區以其獨特的水文景觀、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便利的交通和配套齊全設施,吸引著眾多遊客。

景區簡介

艾山水庫艾山水庫

艾山九龍水利風景區位於徐州邳州市北部鐵富鎮境內310公路南側,地處蘇北魯南交界處,東臨沂河,西瀕京杭大運河

艾山水庫始建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因艾山與長山之間有一個天然峽谷,俗稱洞水溝,汛期山洪下泄,挾泥帶沙,嚴重沖刷山腳農田,1958年冬,在東溝下築壩蓄水興建了艾山水庫,初具規模,後來經過歷次開挖增容,至今湖區面積已達35萬平方米,湖容量達80萬立方米,灌溉農田126公頃,是該地區重要的水源建設工程。為充分發揮水利特色旅遊,邳州市近年來不斷增加水庫風景區的投入建設,依託水庫生態旅遊開發,促進旅遊休閒產業的迅速崛起。 

“九頂艾華山,悠悠水庫情”,在邳州北部,蘇魯邊陲,一湖碧水倒映著湖畔秀麗的青山,東少林下院掩映在蒼松翠柏中,山、湖、林、景渾然一體、無疵無瑕,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艾山水庫水利風景區”。遠遠望去,艾山就好象一座蒼翠的屏風,而山腳下的水庫恰似屏風下飄蕩的羅帶。山因水而嫵媚,水因山而靈秀,以艾山水庫為主體,涵蓋周圍景點,方圓數十公里的艾山水庫風景區,青山如屏,綠樹如煙,山水相應,風光旖旎,美不勝哉!

水庫湖形如玉,從山頂俯視,好似一塊精緻透沏的青綠色玉如意,水面寬闊遼遠,碧波蕩漾,魚翔淺底,水鶩齊飛;岸邊遊人垂釣,湖上遊船穿梭,不亦樂乎。艾山水庫又稱“仙人湖”,相傳八仙曾經路過這裡,被這裡宜人的湖光山色所吸引,乘興跳入湖中沐浴,“仙人湖”的名字便由此得來。在水庫的邊緣有一尊巨大的銅質雕塑——“九龍浴泉”,它是以佛教文化為主題的傳統大型塔式音樂噴泉雕塑。伴隨佛教音樂響起,中央水池噴泉開始啟動,向人們展示著各種不同形式的優美水態,在音樂達到最高潮時,水柱會直衝天際,此時蓮花寶座緩緩轉動,金身佛像及八尊形態各異的觀音緩緩展現在世人面前,給人一種心靈的震撼與靈魂的洗禮。

形成歷史

在景區水美,山更美。艾山、小茅山、石屋山、長山、荷葉山、尖頂山、拉魂山、奶奶廟山、團頭山、虎皮山,一山連著一山,一峰挨著一峰巍然屹立在美麗如畫的水庫風景帶上。水庫風景區最高山——艾山,主峰海拔高度197米,古人稱“國之顛泰山也,邳之顛艾山也”。山又分兩峰,雙峰對峙,好似是一把神斧從山中間直直劈開,中間形成一道長壑,壑寬半里,長數里,壑深溝淺,泉水叮咚,清流潺潺,怪石臥灘,當地人稱“洞石溝”。每當大雨滂沱,雨水從兩側山峰飛流直下,狀若瀑布。尤其令人稱絕的是,溝與主峰之間有九條黃土脊,傳說,遠古時,有九條龍在此潛育,後修成正果,得道飛天。如今,龍軀猶在,仰望天水一線間,水如雲,天連水,浮雲飄飄,水汽氤氳,如同飛龍在天,行雲降雨,令人遙想萬千。每當景區大雨來臨前,整個艾山吞雲吐霧,環繞在半山間,遠遠望去,九道山脊跌宕起伏,曲折蜿蜒,好似游龍嬉戲,人站在那裡,恍若身臨人間仙境,夢回瓊瑤玉池。循著這龍脊攀岩而上,悠悠的聽到了似有似無的木魚聲,一隅挑檐的屋脊掩映在這蒼翠之間映入,這就是少林寺下院——鐵佛寺。據史料記載,鐵佛寺始建於元代,因寺內供奉一尊千餘斤鐵鑄佛像而得名。該寺歷經七百多年的滄桑,曾先後於明朝萬曆年間與清朝康熙年間兩度重修,原寺毀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期間。2006年由嵩山少林寺及地方客商在此按照與少林寺1:1的比例恢復重建鐵佛寺,定名為少林寺下院——鐵佛寺,亦稱東少林。鐵佛寺總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共有五層大殿,分別為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殿、鐵佛殿,並配以觀音殿、地藏殿兩座偏殿和居士林、素齋堂等附屬建築組成,是目前江蘇省規模最大的寺廟。

景區風光

艾山水庫水利風景區還有“三奇”的景觀之稱。一是山奇,山雖不算高,石也不算怪,但民間一直流傳“艾山出雲,不用問神”(即要下雨)。每當下雨前的幾個小時,天空還是一片晴朗,艾山卻雲霧靄靄,籠罩山峰,它像告訴人們大雨將至似的;二是水奇,洞石溝內的山泉,常年流水不斷,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甘甜可口,常年飲用有益於健康,延年益壽,是一種極具開發價值的天然礦泉水資源。艾山主峰上的一眼水井,無論雨澇或乾旱,始終保持一定的水位,從不乾枯;三是洞奇,洞石溝內冬暖夏涼,夏天,溝內溫度比溝外溫度低3℃以上。冬天,當溝外還是冰凍雪封的時候,溝內已冰融雪化,百草吐綠,奇妙極了。

艾水水庫水利風景區文化底蘊深厚,人文勝景繁多。傳說蓬萊八仙曾在艾山聚會,留下了聚仙台。何仙姑曾在此戲水,留下了仙姑池。三國時期劉備的軍師徐庶晚年曾在這裡隱居修仙,留下了徐庶洞。清朝一品宰相劉庸曾來艾山主持重修艾山奶奶廟,至今奶奶廟遺址猶存。清朝農民起義軍“捻軍”曾在這裡與清兵作戰。留下了石壘屏障。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是著名的台兒莊(今屬山東棗莊市)大戰的一個分戰場。這裡還有鳳凰台、黑風口、艾王城遺址以及石婆溝、後洞溝、龍爪溝、等30餘處人文自然景點,構成了艾山水庫水利風景區神話般的色彩,從而使美麗而神奇的艾山水庫水利風景區,清風明月入畫,晨鐘暮鼓繞樑,好一幅怡人的畫卷。同時政府不斷增加對景區的投入,基礎設施與遊覽條件進一步完善,建設了九龍山賓館、艾山商業街、九龍山莊等服務設施,每年吸引了大量遊客來此聽少林鐘聲,悟佛祖禪意,觀九龍佛塔,祈國泰平安,賞田園美景,品快樂人生。“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九頂艾華山,悠悠水庫情”景色誘人,景點如林的艾山水庫水利風景區,令人望之心舒,觀之心醉,是國內外遊客觀光、休閒、度假的絕佳勝地。

景區級別

徐州市艾山九龍水利風景區被批准為省級水利風景區。艾山九龍風景區正在申報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徐州周邊的水庫

水庫一般的解釋為“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築物,可以利用來灌溉、發電、防洪和養魚。”它是指在山溝或河流的狹口處建造攔河壩形成的人工湖泊。徐州周邊的水庫更可以體現當地的地理情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