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娃·格林

演員;1980年7月5日出生於法國巴黎原名艾娃·蓋勒·格林

人物檔案

點擊查看大圖
艾娃·格林
Eva Green
1980年7月5日出生於法國巴黎
原名艾娃·蓋勒·格林
身高168公分

出道經歷

艾娃出生在一個移民家庭,父親沃爾特·格林(Walter Green)是一名瑞典牙醫,曾在1966年出演過法國著名電影大師羅伯特·布烈松(Robert Bresson)的經典名片《巴爾塔扎爾的遭遇》(Au Hasard Balthazar, 1966)。母親瑪萊娜·約貝爾(Marlène Jobert)則來自阿爾及利亞,是法國六七十年代“新浪潮”電影的寵兒,代表作有“我們不會白頭偕老”(Nous ne vieillirons pas ensemble, 1972)、“男性,女性”(Masculin féminin: 15 faits précis),剛剛獲得了2007年度法國凱撒獎的終身成就獎,現在是一名兒童讀物的作家。艾娃還有一位異卵生的雙胞胎姐妹,畢業於法國一所商業院校,現已嫁給一位義大利的伯爵。家族中最有聲望的莫過於艾娃的姑姑——瑪莉卡·格林(Marika Green),她出演的羅伯特·布烈松(Robert Bresson)的經典作品“扒手”(pickpocket, 1959)至今還為人津津樂道。此外艾娃的表姐艾爾莎·倫齊尼(Elsa Lunghini)也是一位知名的影視歌三棲明星。從小在這種濃厚文藝氣息薰陶下成長起來的艾娃,很早就明確了人生的發展方向。天生麗質的她在17歲時便帶著一顆文藝青年激情澎湃的心和同齡人少有的理智冷靜毅然放棄了法國的學業,去到更廣闊的天地里追逐她的夢想。艾娃曾說過,她是一個崇尚多元語言和文化交融的世界主義者。身體裡流淌著阿爾及利亞、土耳其、瑞典和西班牙四國血液,使她感覺自己是整個世界的公民,而並非屬於某個狹小的區域。因此她為自己精心規劃了環遊世界的學習之旅,充實自己的思想,增加個人的見識和閱歷,提高獨立生活和判斷事物的能力。她把第一站設在了英國肯特郡的拉姆斯蓋特,那裡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和英國文學土壤使得如今的艾娃能操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語。接下來,她把目光鎖定在法國本土的一家美國學校,一年的學習經歷不僅教會她正宗地道的美語,還使她為日後進軍世界娛樂傳媒大本營——好萊塢增添了籌碼。艾娃如今在大銀幕上精彩的演出則要歸功於巴黎著名的聖保羅戲劇學院,在校三年為她打下了堅實的戲劇表演基礎。此外,艾娃還曾先後在倫敦韋伯·道格拉斯戲劇藝術學院表演進修班以及紐約大學帝施藝術學院導演系進行學習。從遊歷大江南北的求學生涯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美麗而又聰慧的女孩擁有勃勃的野心,她決不甘心只是為娛樂界再增添一隻任人擺布的空洞花瓶,而是要做特立獨行,“我的事情我做主”的新新女性。
再次返回巴黎的艾娃已是一位學業有成的青年女演員,但她並沒有著急到鎂光燈下一試身手,而是把自己的表演起點聰明的選擇在很鍛鍊人的大大小小的戲劇舞台上。“La jalousie en Trois Fax(導演:Didier Long)”“Turcaret”,兩部成功的作品不僅幫她贏得了2002年法國戲劇屆最高榮譽莫里哀獎(Les Molieres)最佳新進女演員提名(category Revelation Theatrale Feminine),而且還吸引了常常流連於法國戲院的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 代表作“末代皇帝”“巴黎最後的探戈”)的垂青。艾娃順理成章地被邀請作為貝氏新片“夢想家”(The Dreamers, 2003)的女主演,成為這位擅於挖掘並刻畫女性的偉大導演的新繆斯。影片甫經公映,艾娃的傑出表演便獲得了電影專業人士和普通觀眾的交口稱讚。導演更是不惜溢美之詞,稱艾娃的精彩詮釋有一種“攝人心魄的放蕩之美”。而片中那些年輕得發亮的美麗胴體,也使得艾娃成為陪伴萬千男性觀眾入夢的女神。
在這次令人振奮的處女秀之後,艾娃的演藝生涯又經歷了一次成功的飛躍。她表演中的多面性才能被受到了更多導演的青睞,片約紛至沓來。先是在描寫法國歷史上傳奇紳士大盜Lupin的電影“俠盜魯平”(Arsène Lupin, 2004)中與羅曼·杜里斯(Romain Duris)合作,緊接著又在英國資深導演里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 代表作“銀翼殺手”、“角鬥士”)執導的史詩巨片“天國王朝”(Kingdom of Heaven, 2005)中與老戲骨利亞姆·尼桑(Liam Neeson, 代表作“辛德勒的名單”)和自己最喜愛的偶像小生奧蘭多·布魯姆(Orlando Bloom, 代表作“指環王”、“加勒比海盜”)聯袂合作。這部影片本身雖然並不成功,但它對於艾娃卻有非凡的意義。強大的卡司和國際化、高水準的製作班底,這樣的從影經驗對於年輕的姑娘受益匪淺,也表明好萊塢已經變得觸手可及。但顯然,有主見的女孩決不會只因為要走進好萊塢而降低自己的標準,放棄個人的原則。“黑色大麗花”(The Black Dahlia, 2006)中放浪形骸的致命女郎角色便由於與“夢想家”中的形象雷同而被艾娃輕易地拱手相讓予希拉蕊·斯旺克(Hilary Swank, 代表作“男孩不哭”、“百萬美元寶貝”)。但好萊塢的大門卻並沒有就此關閉,又一個更耀眼的機會擺在了年輕的艾娃面前——塑造維斯帕·林德,新一代的“邦女郎”,——在最新一集的007系列片“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 2006)中,與新上任的“邦德”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大飆對手戲。這是歷史上第五位法國女演員擔任“邦女郎”[註:克勞迪納·奧戈爾(Claudine Auger, 《霹靂彈》Thunderball)、柯琳·克萊莉(Corinne Clery,《太空城》Moonraker)、卡洛爾·布蓋(Carole Bouquet, 《最高機密》For Your Eyes Only)、蘇菲·瑪素(Sophie Marceau, 《黑日危機》The World is not Enough)]前輩精彩的表演珠玉在前,角色本身又極難駕馭,但艾娃卻憑藉自身過硬的實力和幾年來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將這些難題一一克服,牢牢地抓住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成功地完成了這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把原作中集神秘、性感、高貴和機敏聰慧於一身,成為詹姆斯·邦德一生的愛與痛的絕世女子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認同,並憑此角色成功上位國際級影星。
生活中的艾娃是一個充滿才情,卻又不事聲張的恬靜女孩,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在生活中是一個非常害羞、保守的人”。除了表演,她最大的愛好是音樂和古董鑑賞。在“夢想家”(The Dreamers, 2003)的拍攝過程中,她就親身參與了影片原聲音樂的錄製工作,並且譜寫了一部分插曲。閒暇時,參觀博物館,烹飪,蒐集古玩,和她心愛的湖岸梗散步占據了她大部分時間。目前,她有兩處居所,一所在巴黎,一所在倫敦,浪漫的田園生活才是她最嚮往的,而喧鬧的派隊則令她心生厭煩。但天生的麗質很難令艾娃素麵朝天,低調前行,她永遠是時尚界追逐的寵兒。國際知名品牌伊保羅.阿瑪尼(Emporio Armani)選她做形象代言人,著名男性雜誌Maxim又把她評選為2006年最性感女星第16位,各種廣告契約像雪片般飛來,她的大幅玉照也高懸在米蘭和巴黎這樣的時尚之都的顯眼之處。但艾娃就是艾娃,這些都不能改變她什麼。
你不能不知道的:
1. 艾娃最喜歡的電影是“阿黛爾·雨果的故事”(Histoire d'Adèle H., L', 1975)
2. 最喜愛的男演員是奧蘭多·布魯姆(Orlando Bloom)和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 代表作“角斗俱樂部”)
3. 迄今為止唯一一次失敗的經歷,是在“永恆的園丁”(The Constant Gardener, 2005)選角中輸給了拉切爾·魏茲(Rachel Weisz),後者憑藉出演本片榮獲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獎。
4. 艾娃在“夢想家”(The Dreamers, 2003)中的表演可謂驚世駭俗,美國同仁對此感覺只有“瘋狂”二字可以形容。而不服輸的艾娃有力地回擊了那些批評者的言論,稱“這種裸露既不粗俗,也不色情”“美國人裝出一副清教徒模樣,見不得銀幕上的裸體,卻能容忍殘暴的兇殺一次又一次清晰地展現在銀幕上,非常難以理解”。
5. 艾娃稱,在校期間她就喜歡挑一些反面角色來扮演,因為她認為只有舞台才能幫助她展露自己性格中不同的側面,盡情宣洩自己的情感。另外,她一直對舞台劇情有獨鍾,她稱“在舞台上,每晚你都能創造出一些嶄新的東西,另外,觀眾就在你身邊,你感覺就像是在為上帝表演一樣”。
6. 艾娃一直以法國著名女演員朱麗葉特·比諾什(Juliette Binoche, 代表作“英國病人”“藍色”)為榜樣,不僅要做一名法國演員,更要做一名世界演員。
7. 艾娃並不反對時下很流行的整形手術,但她笑稱“所有的人都有著相同的身體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8. 最新的作品是根據英國著名童話大師菲利普·普爾曼的小說改編的影片“金色羅盤”(His Dark Materials: The Golden Compass, 2007),影片中她將再次與老搭檔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合作,扮演一名女巫Serafina Pekkala。另外還有一部驚悚片“弗蘭克林”(Franklyn, 2008)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值得關注。
相關網站:
http://www.evagreenweb.com/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