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香蘭遺址

舊香蘭遺址

舊香蘭遺址位於台東縣太麻裏海邊,面積大約二十公頃,距今一千九百年至二千二百年。遺址早在一九九八年三月就發現,當時僅出土石板棺,被視為“卑南文化三和類型”的遺址之一;直到二00三年杜鵑颱風來襲,埋藏地底的遺址再度出土,掀起研究新契機。

概述

舊香蘭遺址舊香蘭遺址
考古團隊由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員李坤修負責。除了蘊藏豐富的文物外,舊香蘭遺址是台灣最接近海邊的遺址,同時出土的器物帶有百步蛇紋飾,顯示台灣東部史前文化與台灣早期住民之間的淵源,在台灣少數民族文化起源研究上是一項重要發現。
最近李坤修又有重大發現,在文化層中找到熔解的鐵屑和玻璃材料,證明當時已有熔解玻璃和鐵器的能力。李坤修表示,熔解鐵和玻璃的溫度必須達到攝氏一千兩百度,一千九百年前的史前人類已經具備這項能力,這處遺址的居民可能已掌握煉鐵、鍛鐵、燒玻璃的技術。
更讓李坤修訝異的是,發現小金珠、金箔,以及鑲在陶土的黃金。他說,這應該是利用陶器冶煉黃金的遺蹟,這也是台灣首次找到史前人類冶煉黃金的技術。
李坤修表示,舊香蘭遺址出土黃金是東部史前時代出現最早的黃金,且標本出土是在文化層並非陪葬物,代表黃金有從事加工的可能。

相關條目

李坤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