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賢勿拘品行令

曹操在令文中列舉了許多歷史人物,指出他們或出身低賤,或被人輕視,但最終都很有作為,名留千古。他要求各人推舉所知道的人,只要有文武才略,即使名聲不好也可以被推舉。

原文

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於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注釋】
(1)賤:地位低下,卑賤,與“高貴”相對。
(2)質;本質,實體。

譯文

古時候,伊摯、傅說都出身於賤民,管仲是與齊桓公敵對的人,都因為得到重用而使國家若盛。蕭何、曹參都是縣府的小官吏,韓信、陳平曾背過受污辱的名聲,有被人嘲笑的恥辱,但終能幫助成就帝王的業績,名聲著於千載。吳起為了作將領,殺了妻子以取得信任,散發金銀以求官職,母親死了不回家歸葬,但是他在魏國,秦國不敢向東看;在楚國,三晉(韓、趙、魏)不敢向南謀劃。現在天下怎么會沒有具備極高道德的人生長在百姓中間呢?比如果斷勇敢不顧一切,遇到敵人拚死作戰的;習性文俗,才能極高,而氣質優異,可以,作將領守備的小吏;背負受污辱的名聲,有過被人嘲笑的行為或雖不仁不孝,但有治理國家和用兵打仗的本領的。大家都要推薦自己所了解的人材,不要遺漏。

歷史背景

《舉賢勿拘品行令》又叫《求逸才令》,頒布於建安二十二年(217),曹操在令文中列舉了許多歷史人物,指出他們或出身低賤,或被人輕視,但最終都很有作為,名留千古。他要求各人推舉所知道的人,只要有文武才略,即使名聲不好也可以被推舉。曹操在統一過程中,多次下令選拔人才,其他如《論吏士行能令》、《選舉令》及《求賢令》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