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白旗

兩軍對峙時,戰敗的一方準備投降。就要打出白旗,戰勝的一方則會停止使用武力允許其投降。

兩軍對峙時,戰敗的一方準備投降。就要打出白旗,戰勝的一方則會停止使用武力允許其投降。在戰爭中使用白旗起源於遠古.但當時白色旗幟代表要求先休戰進行談判,而不表示投降。當交戰的一方打出白旗時,對方便知道另一方要求談判,於是下令停止一切進攻活動。
持白旗的一方則派出軍使、號手、旗手和翻譯到對方指揮部說明條件或意圖。軍使從展示白旗始到再回到本方為止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利。談判期間雙方誰也不能向對方發動進攻。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把在戰爭中打出白旗認為是投降,後來,打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標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中國和羅馬的古史中都對舉白旗表示投降的說法進行了記載。相信這源自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甚至是更早的時候。羅馬作家柯尼利厄斯·塔西佗曾在他的史學記錄中提到過士兵如何表示投降。他描寫了在Cremona的第二次戰役(公元69年)中,士兵們表示投降的方式是將自己的防護物舉過頭頂。顯而易見,這個傳統在東西方是各自獨立發展起來的。至於為什麼用白色,其實只是順應當時的社會。
也許下面的解釋,能讓人滿意:
1、以白色為投降的標誌起源於秦朝,當時秦人以黑色為“國色”,來代表勝利(原因:秦人自認五行屬水,水為黑色),秦末劉邦進取關中,直避鹹陽,秦子嬰投降,便以秦人的“國色”的反色--白色為服,以出降(其心情可想而知),這便是中國“投降色”的起源。
2、西方的標誌起源於他們對白色的感性認識--潔白--一無所有--徹底失敗。
3、這種起源只是一種文化的定型,在此之前投降者只是漫無目的胡亂表示其以繳械,而受降者也僅靠感性來理解區分投降者和頑抗者。
4、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人造顏色出現的較晚,因此在古代,白色的布是最容易獲得的。
5、另外,舉白旗也意味著,對方可以在自己的旗上塗他們的顏色,因此代表投降。
關於白色:
在早期中國文化中(與西方接觸較少的年代),白色是一個基本禁忌詞,體現了中國人在物質和精神上的擯棄和厭惡。在中國古代的五方說中,西方為白虎,西方是刑天殺神,主蕭殺之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義、處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無血色、無生命的表現,象徵死亡、凶兆。如自古以來親人死後家屬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辦"白事",要設白色靈堂,出殯時要打白幡;舊時還把白虎視為凶神,所以現在稱帶給男人厄運的女人為"白虎星"。白色的心理功能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受到政治功能的影響,又象徵腐朽、反動、落後,如視為"白專道路";它也象徵失敗、愚蠢、無利可得,如在戰爭中失敗的一方總是打著“白旗”表示投降,稱智力低下的人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處或沒有效果叫做"白忙"、"白費力"、"白乾"等,它還象徵奸邪、陰險,如"唱白臉"、"白臉"奸雄;最後,它還象徵知識淺薄、沒有功名,如稱平民百姓為"白丁"、"白衣"、"白身",把缺乏鍛鍊、閱歷不深的文人稱作"白面書生"等。
而近年來,由於西方文化的大量湧入,白色的象徵意義也因之發生一些細微的變化。白色也可以理解為高雅,和諧,正直,天真無邪。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婚紗是白色的緣故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