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福宮

興福宮

興福宮位於莆田市涵江區新縣鎮泗洋村,背靠旅遊勝地福清石竹山,前迎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夾漈草堂,北臨大洋永興岩和國家森林公園瑞雲山。距離涵江市區35公里,水泥硬化路經過宮埕腳下,宮旁是泗洋村村委會和泗洋國小。

概覽

興福宮 興福宮
興福宮 興福宮

明末十八戶官姓人家系客家一脈,從汀州府上航縣金棗堂遷居福清金芝村,後有轉入泗洋(古稱薛洋),擴建宮宇,稱“興福宮”。宮殿五開間,座東朝西,占地五百多平方米,中三間互通,以三對大石柱頂梁,後柱由清御史江春霖手書“其發揚於上為神寧人阜物,有功德於民則祀捍患御災”;中柱銘“法本廬山德由薛祖,生成印岫福降官家。”宮正面基礎和石廊柱用古綠青石砌築,塑浮雕“空城計”“晉歸司馬懿”等人物故事。當時工匠食五斗鹽,精工雕刻的“降福孔皆”龍鳳三重透大匾額和高80公分的八卦紋龍泉瓷古寶瓶等物於數年前失盜,此寶瓶奇妙在於任何花草插入皆能生根,取食瓶中水可治病消災。

奉祀菩薩

薛師公、薛師媽 薛師公、薛師媽
九使公、黑猴、白兔 九使公、黑猴、白兔

宮中奉祀的主神“薛法師公”皇封“光祿大夫”(左上圖), 乃是一千多年前薛山(泗洋)的開山鼻祖,故唐朝薛家先祖百丈(大洋三角埕)鎮將薛延輝(薛仁貴後裔)引退後擇地安家泗洋前岫,(今村中尚存薛將軍的唐代古墓)。果然後代薛奕在宋熙寧九年(1076年)魁奪武狀元,與同科莆田文狀元徐鐸有“一方文武魁天下”之譽。神宗皇帝龍顏大悅,委薛奕以重任,後薛奕將軍在抗擊胡虜時不幸在寧夏銀川英勇捐軀。薛公法德高深,不但普施法藥為民驅邪解病,還以理育人,留下許多法術故事至今仍在山區鄉村傳為美談。 因薛師公德高望重,其夫人“薛師媽”和其子“文武二將”亦被後人一同奉祀宮中。左右偏殿供奉九使公(右上圖)和社主明王等神。宮東邊築有廣場和大戲台,用於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演莆仙戲。正月初十至十四元宵聖像出遊,合村慶迎,非常熱鬧。

民間傳說

印岫 印岫

據傳:一次,薛公外出暮歸,見一群年輕人在插秧,戲曰:“能插完乎?”眾答:“剩一、兩禾秧豈有插不完之理。”言未畢,薛公脫草鞋施法化成二條大紅鯉魚跳躍田間,眾見之,爭先搶抓,捉到手卻變成一雙爛草鞋,然整塊秧苗已被踏平,方悟“未成之事勿樂觀太早”。還有一次薛公遠道做道場,年輕道友見其穿著寒磣,言語之中便時有不尊。薛公讓醮主取來深澗山泉灑淨,請來神祇“符使”,符使從天而降,一巨足踏入天井,眾驚駭,皆送不走,最終只得拜請薛公親送。事畢,道友皆欽,真是“人不可貌相” “少不可欺老”。 宮前農田中央小圓山上,古木參天,鴉鵲繞巢,人稱是天然的“印岫”官印。

後記

藝無止境,史深如海,史料匱乏,無米之炊,巧婦難為;加上編撰人員水平所限,瑕疵在所難免,祈盼史壇前輩和廣大讀者、鑿臼斧正,共同編輯,不勝感激之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