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市永和中心國小

永和中心國小地處興寧市東部山區,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國小。學校創辦於1920年,建築面積9824㎡,擁有兩個校區(校本部、永興校區),有28個教學班,學生1200人,教師129人。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永和中心國小地處興寧市東部山區,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國小。學校創辦於1920年,原名“永思國小”,於1952年更名為永和中心國小,是興寧市一級學校。

簡介

永和中心國小地處興寧市東部山區,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國小。學校創辦於1920年,原名“永思國小”,於1952年更名為永和中心國小,是興寧市一級學校。經過九十年的風雨歷程,學校在曲折中不斷發展,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黨、政、軍等有用之才。目前已發展為占地面積45畝,建築面積9824㎡,擁有兩個校區(校本部、永興校區),有28個教學班,學生1200人,教師129人(其中高級教師80人,一級教師20人)的大型完全國小。多年來永和中心國小以令人矚目的辦學業績和良好的教風學風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特別是近年,在各級黨政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殷切關懷與大力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永和中心國小更是以鮮明的教育教學特色,嚴謹的辦學風格,逐年提高的質量而受到上級的獎勵:從1999至2002年連續四年被興寧市人民政府授予“先進學校” 的光榮稱號;2005年被評為“興寧市一級學校”;2006年被興寧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學校”光榮稱號;2007年被興寧市教育局評為“綠化建設達標單位”和“改薄建規先進單位”,被興寧市總工會、市教育工會授予“先進工會組織”光榮稱號; 2009年被評為興寧市首批“廣東省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師生個人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多次獲得各種獎勵,其中:學生獲市(縣)級獎勵的有14人次,梅州市級獎勵2人次;教師獲市(縣)級以上學科獎、榮譽獎共有28人次。近年來,學校乘永和鎮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的東風,大力加大學校的軟硬體建設,使學校的設備設施又上了一個新台階,目前,學校教育教學和其它輔助設施均按省教育廳規定的國小一級標準配備。各類功能室和行政生活用房齊全,設備先進,設有語言實驗室、計算機室、綜合電教室、美術室、音樂器材室、音樂室、舞蹈室、儀器室、體育器材室、體育活動室、圖書室(藏書25800冊)、圖書閱覽室、少先隊隊部室、廣播室、地理園(小氣象站)、會議室、接待室、文印室、校長室、副校長室、工會辦公室、德育處、教務處、總務處、年級辦公室。學校下轄中心幼稚園和永星、廉峰、沙坪、成鵲、大成、仁里、長安、錦洞、湖鄉、大平、崇新、夜明等12間國小(教學點)。

組成

1、永和中心幼稚園創辦於1970年,是興寧市較早通過主管部門評估,獲取辦園許可證的鄉鎮中心幼稚園。是一所辦園質量高、效益好,深受社會歡迎的幼稚園。經過不斷的發展,目前,永和中心幼稚園擁有獨立的園舍,建築面積達1275㎡;園內設備齊全,有運動場、綜合器械場、游泳池、玩沙池等配套的戶外活動場地,現有7個教學班,其中小班2個,中班2個,大班3個,幼兒218人,教職工25人,每班配備兩名教師,一名保育員,良好的辦園條件和辦學業績使永和中心幼稚園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於2009年順利通過了梅州市一級幼稚園驗收。
2、永和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成立於1991年,是興寧市教育局審定批准為中心國小建制的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學校既2008年通過興寧市縣級達標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驗收後又於2009年9月被評為梅州市級示範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質量不斷攀升,為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為適應社會行業需求輸送了大批品學兼優的學員。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常設於中心國小的校本部校區內,有效地實現了國小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資源共享,促進了共同發展。

服務對象

創辦以來,永和中心國小和中心幼稚園的服務範圍主要是永和鎮的圩鎮、新中村、永生、石陂、藍排、振興等6個村。2009年為進一步最佳化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公平,推進永和鎮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的工作,又將面上其他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併入中心國小就讀,覆蓋人口有4.6萬人,極大的推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目標的實現。現在的中心國小,正以創建教育強鎮為動力,藉助一切有利因素,想方設法,創設優越的辦學條件,上下一心,堅持繼承中創新的原則,開拓進取,朝著創一流學校、育高質人才的目標,以勃發的姿態和激越的活力揚起風帆乘勝前進!

面上部分學校

永星國小

永星國小原名為大陂國小,創辦於1953年。1972年更名為永星國小,坐落在永星村的中間地帶,靠近永生村松安圍的小山坡上,服務於永生村2299人,以及永生村松安圍、黃陂圍和鄉政府400多人。學校占地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992平方米。學校現有學生202人,附設學前班1班,共9班。老師11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3人。
1984年鄉賢潘春源先生捐資4.5萬元人民幣,興建娛樂場的圍牆及部分娛樂設施和2間教室,購買了130套桌凳。 現任珠海海軍分區X團團長張小忠;現任廣州華南師範學院科長潘遠揚等均是本校校友。

永生國小

永和國小前身是日新學校,創辦於1937年,學校座落於雙塘祖屋對面,依嶺而建,當時占地約1000平方米,有上下兩層結構。共有6間教室,8間教師住房和1間辦公室,廚房等,學生人數300多。文革前由於學校歷年升學率在鎮內名列前茅,所以又稱永和三小。1976年,發動民眾捐款、捐磚逐步改建成上下兩幢,占地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60多平方米,8個教室,12個教師房間,有教儀室,少先隊隊部室。現有7個班(含學前班),學生112人,教師8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3人。
學校創辦以來,人才輩出,第一屆黃埔軍校畢業生,前任台灣金門司令員溫仁海等曾在本校就讀過。

鐵馬國小

鐵馬國小前身是一間私塾,名為 “宙泰學校”。創建於1923年,由吳伍雲任校長,坐落在鐵馬村樓背窩裡,解放後改名為“鐵馬國小”。有4個年級(一至四年級),2個教學班,學生有鐵馬和五渡水兩個自然村,學生人數約60人。有2個教室和1個小廳,2個教師用房及一個簡陋的廚房。有教師3人。1975年發展為一至五年級,3個教學班,學生70多人,有4個教師。
1977年5月,由教育局撥款2000多元及本村民眾獻工、獻料,建成了磚瓦結構的4個教室和4個教師用房及1個廚房的完全國小。學生人數約80人,教師6人,就讀的學生有鐵馬、五渡水、湖流3個自然村。
1991年起,在旅美華僑木華先生及夫人妙姬女士的大力支持下,興建了140多平方米的樓房,興建了教師用戶及廚房遷建,實現了操場水泥硬底化,圍上了鐵欄桿,豎立了籃球架及活動設施,使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較大的改善,學校占地達到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540平方米。
全校現有6個教學班,就讀的學生有鐵馬、夜明、湖流、五渡水的3個行政村。學生人數115人,有8個教師,有6個教室和7個教學用房。
辦學80年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達到本鎮中上水平,為上一級學校和社會輸送了650多名優秀的國小畢業生。如曾任南方日報副總編輯吳彩章;原紫金縣委常委吳發祥等均是本校校友。

石陂國小

石陂國小原名為石溪國小,創辦於1946年。 1964年更名為石陂國小,坐落在離永和鎮政府約1.5千米的石陂村山坡上,服務於永和鎮石陂村民眾,覆蓋人口約1600人。學校占地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79平方米,目前有教學班6班,學生117人,教職工8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1人。
學校創辦以來,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各級各類人才。
沙坪國小
沙坪國小原名為詠梅學校、仲仁學校,創辦於1921年。 1949年更名為沙坪國小,坐落在沙坪村翠竹成蔭的小山坡上,服務於永和鎮沙坪村民眾,覆蓋人口約2450人。學校占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目前有教學班6班,學生204人,教職工10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有4人。
學校創辦以來,人才輩出。曾任海南省科技廳廳長何質彬、現任汕頭部隊某部中校何偉明、現任瑞典皇家學院諾貝爾化學獎提名專家何森泉、現任省公安廳勞改局局長何偉元、現任廣東省菸草公司辦公室主任何振宏、現任廣東省經委副主任何道模等均是本校校友。

三楓國小

三楓國小創辦於1934年,坐落在永和鎮三楓村坳上羅佛良屋上角50米,服務於永和鎮三楓村和老社村民眾,覆蓋人口約2183人,學校占地198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目前有教學班6班,學生160人,教職工9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2人。
學校創辦以來,人才輩出:如曾任北京部隊團級幹部現已退休的羅勝添;現任鐵道武漢高計院會計師的羅雲清;曾任梅州市體改辦主任現羅慶梅;現任樟木頭準高速鐵路局高級工程師的羅金榮等均是本校校友。

仁里國小

仁里國小創建於1915年,原校址位於仁里村圍背賴屋前田塅中心的連塘圍。1973年,因農業學大寨平整耕地,將學校移至現在的圍背王屋上角山坡上。
學校服務範圍,主要是仁里村,還有藍排村的大葉塘,三楓村的新楓片,老社村的中頭坑,覆蓋人口達2600多人。
學校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全是土木結構。
學校現有學生332人(含學前班),開設10個國小班和1個學前班。現有教師16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4人。
自開辦以來,本校為社會培養了不少的人才,如原國民黨中將,仁里村圍背賴屋人(已故)賴中威;原國民黨興寧獨立營營長現任省政協委員賴石;現任人民解放軍副師長,老新村人王進添;現任四川衛星發射中心的工程師吳遠超;現任四川石油研究所工程師王振文等均是本校校友。
歷任校長有15人,現任校長溫振通。

七層國小

七層國小原名為七賢民眾學校,創辦於1936年。1954年更名為七層國小,坐落在七層老吳屋側,服務於七層村民眾,覆蓋人口約700人。學校占地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70平方米,目前有教學班6班,學生68人,教職工8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有3人。
學校創辦以來,為社會,為上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人才。

成鵲國小

成鵲國小原名為成嶺國小,創辦於1933年。文革時更名為成鵲國小,坐落在成鵲管理區老王屋背的嶺崗上,服務於成鵲村民眾,覆蓋人口約2300人。學校占地396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目前有教學班7班,學生160人,教職工10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3人。
學校創辦以來,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人才,其中較為突出者有:原肇慶市副專員,現已離休的陳一鳴;原華南師範大學副教授傅思均;深圳市保全區常委、宣偉部長何學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司令員陳國賢;原中國人民解放軍飛行大隊長王淦松等均是本校校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