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民意面對面:網路問政新方向

一、網路問政的涵義 二、“網路問政”的主角 一、“網路問政”的前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
叢書名: 新觀察系列
平裝: 26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1686596
條形碼: 9787801686596
尺寸: 23.6 x 16.6 x 2.2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周菁,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碩士,致力於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研究,現任清華大學出版社副編審。

內容簡介

《與民意面對面:網路問政新方向》主要內容簡介:網際網路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現代社會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網路無處不在,從生活到生產,從地球到宇宙,從經濟到政治、軍事、文化,無時無刻離不開網路。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網路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刻地影響著當今社會。網路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信息傳播的快速與便捷、內容的及時與廣泛,形成了一個信息透明、交流暢通,直接對話、平等溝通的網上社會。2008年6月20日,注定是中國民主政治進程中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發生了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胡錦濤總書記視察了人民日報社,並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同網友線上交流。胡錦濤指出,網際網路是做事情、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的一個重要渠道,非常關注網友們提出的一些建議、意見。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通過網際網路接受公眾提問對話,胡錦濤此舉堪稱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開啟了中國從黨內民主到人民民主的一個嶄新時代。這一年,也被稱為中國的網路問政元年。

目錄

第一章 網路對世界的改變
一、網際網路發展歷程回顧
二、改變逐步進入政治領域
三、網路迅速改變了經濟格局
四、全方位影響到百姓的生活
五、如何應對網路帶來的改變
六、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
七、網路使空間變小,使人的世界變大
第二章 波濤洶湧的網路民意與網路問政的發展歷程
一、網路問政的涵義
二、網路問政的興起
三、網路問政聚民心
四、網路民意的含義
五、網路民意的形成過程和特點
六、網路民意的作用
七、網路民意透視
八、人民日報:網路民意推動民主政治進步
第三章 “網路問政”與“網路監督”的現狀
一、網路問政如火如荼
二、網路“微型提案”
三、兩個問題的行進軌跡
四、網路監督:在爭議聲中不斷進步
五、網路監督無處不在
六、將網路與傳統媒體的監督形成合力
七、應對網路監督的主要原則
第四章 領導幹部應對網路監督的必備知識
一、重視網際網路應成為一種政治自覺
二、領導幹部要主動融入網路時代
三、上網應成為領導幹部的“第五種習慣”
四、領導幹部上網是習慣,更是能力
五、領導幹部不能滿足於上網“做客”
六、領導幹部要學會科學上網
七、領導幹部要做踐行網路文明的表率
第五章 領導幹部與民意面對面應具備的能力與素養
一、應對網路問政需要的基本能力
二、回應網路民意的能力
三、不斷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四、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五、提高領導幹部“網路問政”的語言藝術
第六章 “網路問政”制度化、常態化趨勢
一、“網路問政”的作用及局限性
二、“網路問政”的主角
三、參與“網路問政”的基本通道
四、歡迎“灌水”、“拍磚”是一種領導藝術和境界
五、把網路最佳化為推動政治文明的生產力
六、讓“網路問政”成為“既好看又好吃的東西
第七章 網路問政的發展趨勢
一、“網路問政”的前景
二、“網路問政”正在走向常態化
三、“網路問政”必將邁上新台階
四、“網路問政”正在變為現實
五、“網路問政”逐步走向理智
六、網路問責
七、“網路問政”助推黨的建設
八、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網上吸引力
九、淨化網路環境,促進“網路問政”健康發展
第八章 “網路問政”民主政治亮點
一、網上十年大事記
二、各方力量助力民意噴發
三、民意不可違
四、透視民意事件的本質
五、透視網路問政的“廣東樣本”
六、十大黨政機構和官員微博
七、微博問政成趨勢
八、迎接微博問政的春天
結束語網路問政:靈丹妙藥還是“作秀”?
附錄中國網路問政發展軌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