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金陵新志

其書略依周《志》凡例,而元代故實則本之戚光《續志》及路州司縣報呈事跡。 又其凡例中以戚《志》刪去地圖,不合古義,譏之良是。 戚《志》刪除,深合體例。

古籍簡介

《至大金陵新志》·十五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四庫提要

《至大金陵新志》·元張鉉撰。鉉字用鼎,陝西人。嘗為奉元路學古書院山長。至正初,江南諸道行御史台諸臣將重刊宋周應合所撰《建康志》,而其書終於景定中,嗣後七八十年,紀載闕略。雖郡人戚光於至順間嘗修有《集慶續志》,而任意改竄,多變舊例,未為詳審。複議增輯,以繼《景定志》之後。因聘鉉主其事,凡六閱月而書成。首為圖考,次通紀,次世表、年表,次志譜列傳,而以摭遺、論辨終焉。令本路儒學雕本印行。至明嘉靖中,黃佐修《南雍志》,尚載有此書版一千一百六十四面。是今所流傳印本,猶出自原刻也。其書略依周《志》凡例,而元代故實則本之戚光《續志》及路州司縣報呈事跡。其間如官屬姓名已入前志者,不復具錄。而世譜列傳則前志所有者仍捃載無遺,體例殊自相矛盾。又其凡例中以戚《志》刪去地圖,不合古義,譏之良是。至於世表、年表則地誌事殊國史,原不必仿旁行斜上之法,轉使氾濫無稽。戚《志》刪除,深合體例。鉉乃一概訾之,亦為失當。然其學問博雅,故薈萃損益,本末燦然,無後來地誌家附會叢雜之病。其《古蹟》門中所載梁始興忠武王、安成康王二碑,朱彝尊皆嘗為之跋,而不引是書為證,豈其偶未見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