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京山

至京山

至京山,寧山的名字應該很久遠了,按史志記載,寧陽因縣治在“寧山之陽”而得名。西漢初期的高祖七年,寧陽這地方就建立了寧陽縣,後來還設立了“寧陽侯國”,漢武帝劉徹把他的一個孫子分封在這裡。可見至少在此之前,寧山就已經叫做“寧山”了。許多年裡,南來北往的商旅行人和官員信使們走到寧山之下,都要在這裡休息或打尖(途中吃飯),驛站邊的服務業便逐漸發展起來。那些天南地北的客人們,在這裡喝茶、飲酒、住宿,彼此交流起來,發現這裡距南京和北京的路程竟是等距離的,於是,給寧山另取了一個“至京山”的響亮名字。“南京到北京,至京在當中”的說法逐漸流傳開去,也促進著這裡的經濟進一步繁榮起來。

簡介

至京山本名寧山,位於山東省寧陽縣伏山鎮,現存“至京山遺址”位於今伏山鎮中心國小校園(老十五中、寧陽一中北校、伏山鎮中心國小)。

由來

寧山的名字應該很久遠了,按史志記載,寧陽因縣治在“寧山之陽”而得名。西漢初期的高祖七年,寧陽這地方就建立了寧陽縣,後來還設立了“寧陽侯國”,漢武帝劉徹把他的一個孫子分封在這裡。可見至少在此之前,寧山就已經叫做“寧山”了。許多年裡,南來北往的商旅行人和官員信使們走到寧山之下,都要在這裡休息或打尖(途中吃飯),驛站邊的服務業便逐漸發展起來。那些天南地北的客人們,在這裡喝茶、飲酒、住宿,彼此交流起來,發現這裡距南京和北京的路程竟是等距離的,於是,給寧山另取了一個“至京山”的響亮名字。“南京到北京,至京在當中”的說法逐漸流傳開去,也促進著這裡的經濟進一步繁榮起來。

“至京山”命名的確切時間已不可考。因為,只有兩京同時存在,才有可能確定其中點,也才能叫做“至京”。所以,得名最早只能是明朝初期。因為,明朝之前是沒有南北二京並存的局面的。

遺址現狀

2003年,為美化校園並挖掘歷史文化遺產,一中對北校校園進行整體設計整理,乃拆去至京山遺址西側平房,以遺址為基礎,以土石重新築起一座小山。山上建有一亭,名“至京亭”;南、西、北三面各有石階供人上下;以循環水做成瀑布流泉,可人工操縱;東面留一絕壁,上書“至京山遺址”——與“至京亭”三字,皆當代著名書法家魏啟後先生墨寶也。西面屋基處,夷為平地,間植花草,中有蘑菇亭數座,供學生課餘遊樂之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