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溝

臭水溝

臭水溝:顧名思義就是由於沒有被治理而散發出臭味並且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的水溝或水渠,在《龍鬚溝》中的臭水溝指的是北京南城低洼地帶,雨水和城市污水任意自由排放的一條溝渠,龍鬚溝即當時的臭水溝。

1961年的龍鬚溝已經變成乾淨衛生的好地方1961年的龍鬚溝已經變成乾淨衛生的好地方

臭水溝:由於長時間的廢物積累,發酵出難聞的氣味的水溝。

簡介

1950年,治理龍鬚溝的工地上熱火朝天,施工人員正在淘水 1950年,治理龍鬚溝的工地上熱火朝天,施工人員正在淘水

1950年老舍創作的劇本《龍鬚溝》被搬上戲劇舞台,後來又被改編成電影,讓天壇北門附近的這一條臭水溝成了新中國幾乎人人皆知的地方。
其實龍鬚溝並非自然河道,而是因為歷史上北京南城一帶地勢低洼,老北京的雨水和城市污水多是自由流淌排放。這是一條城市排水溝渠,溝里的水質非常差。
在1950年的北京地圖上,還能清楚找到龍鬚溝的位置。從天壇公園西北角到紅橋,全長約有千米。明朝時候這條水系就連線著陶然亭公園西北側的池沼和護城河的東南端,也就是今天的龍潭湖。由於歷史上很長時間這條溝並沒有任何的實質作用,新中國成立前這裡已經變成了一條“垃圾溝”。
據當年的記載,龍鬚溝一帶的地質很差,地面由垃圾墊起來,5米以下才見原始地面。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和衛生環境,1950年龍鬚溝改造工程正式開始。龍鬚溝工程的概算占到了當時全市衛生工程局全年預算的近1/5,可見當年政府對此的重視程度。

提到龍鬚溝周圍的生活,老百姓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和電影裡一樣”。臭水溝約有4米寬,平時水不多,但是由於長期淤塞,一下雨,水就能漫過溝堤。溝堤的高度,大約是溝旁房屋的半腰,“一邁腿就能上房”、“一伸手就能摸到房頂”,居民們這樣形容著溝旁的生活。
 居民們在溝堤旁與房屋之間一兩人寬的小路中穿行。一段時間不下雨,龍鬚溝便乾涸。“那裡面什麼都有,能想到的垃圾都少不了。一下雨,死貓死狗就都衝進了家裡。”而且不少民房是用黃泥和渣土、碎磚壘成,每個夏天總要有幾戶人家的房子塌掉
 記者用手持gps測算了一下高度,如今這條龍鬚溝胡同中地面大約為海拔38米,而前門一帶地面的海拔高度約為42米,北京城市海拔為43.5米,也難怪這裡一下雨就成為池塘了。

龍鬚溝三次變遷

舊日的龍鬚溝舊日的龍鬚溝

“如果歷數這幾十年的變化,龍鬚溝已經經歷了三次變遷。”天壇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介紹說,第一次是龍鬚溝在解放後絕大部分被填平,金魚池被整治一新成為風景區。第二次變化是在1965年,龍鬚溝北側的金魚池被填平。“經過個把月調查,天挺熱的時候,運來了1米多粗的水泥管子。”鄭大爺今年整整80歲,曾經是新中國的鐵路工人。他至今還記得那個夏天,人們都在為臭溝改造汗流浹背,而周圍的小孩子,則把堆放水泥管的地方當作了遊樂場,在裡面穿行捉迷藏。1951年,破爛不堪的金魚池地區被整治一新,成為風景區。溝兩側的房子部分得到了政府的維修,更重要的是,房屋在雨季不會成為“池塘”了。
上世紀90年代,金魚池危改小區的建設成為第三次變遷。2002年完工後,忍受了龍鬚溝臭氣、家裡積水的百姓們終於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小區。回遷戶人均居住面積為27平方米,以前則是不到10平方米。
就在曾經的金魚池之上,如今的金魚池小區中,建設者們修建了一個面積約百平方米的池塘。裡面常年飼養著金魚,老舍《龍鬚溝》中的小妞子捧著魚缸站在池塘一角,那種幸福的神情終於不再伴著她滑落龍鬚溝的那一刻而成為歷史。
金魚池危改工程完成後,老舍先生的半身像也被豎立在了金魚池中街南口。老舍先生憨厚的笑容,每天伴著匆忙的人們,一如既往地注視著這條街和這段歷史。

現在的臭水溝

現在的龍鬚溝現在的龍鬚溝

而今在很多人眼中,龍鬚溝代表著一段辛酸的歷史。在網際網路上搜尋這三個字,出來的結果絕大多數都不是真正的龍鬚溝,而是全國各地稱呼城市中垃圾堆、臭水溝的代名詞。在街頭巷尾詢問龍鬚溝,即便是北京人,大部分的回答都是“那是解放前的地方,早就沒有了。”
其實,雖然龍鬚溝本身已經被埋在了地下,但“龍鬚溝”這個地名至今能在門牌上找到。在天壇路北側、祈年大街東側有一條小胡同,至今仍叫做“龍鬚溝路”。現在這條小胡同兩旁還居住著約20來戶居民。這些居民大多為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搬來,卻大都沒有見到過“原生態”的龍鬚溝了。
這條約摸200米長的小胡同絕大多數地方都只有1米寬,兩個人擦身而過都頗顯緊張。與龍鬚溝路南側一牆之隔的就是天壇北側路,不過天壇路至少比龍鬚溝路高了1.2米。如今,胡同里小院的地面都鋪上了水泥方磚,地面上的下水道、水管井一應俱全,房屋很多都經過了翻蓋,再也沒有土牆漏水的情況了。
相比電影中的家徒四壁,現在居民們的生活已是天壤之別。“現在這房子都是好房子了,雖說舊了些,但是住著也很舒服,很方便。家具電器,什麼都不缺。”住在21號院子的老奶奶說。
隨著崇文區發布新的改造計畫,包括龍鬚溝路在內的一些老城區也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歷史。崇文區常務副區長王成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未來3年還將進行金魚池二期、三號地等危改項目,做到危舊房改造和古都風貌保護的雙贏。屆時,昔日的龍鬚溝也將變身成為崇文區未來“天壇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他相關資料

金魚池金魚池

1、看過《龍鬚溝》的觀眾一定都記得,小妞子在大雨天跌入龍鬚溝不幸溺水的情節。那個可愛的小姑娘與她深愛著的趙爺爺、爸爸、媽媽、二嘎子哥哥、程瘋子叔叔、二春姐姐等老居民們永別,只留下了一個玻璃魚缸和裡面的兩條小金魚。
不過而今談起龍鬚溝淹死人的事情,龍鬚溝附近的老居民的看法並不一致。有的人認為,龍鬚溝裡面平時沒有多少水,即使下雨,絕大多數地方的水也不會沒過小孩子頭頂。但也有人說,解放前確實聽說過龍鬚溝淹死過人,就是一個小姑娘。
不過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60個春秋,居民們的記憶也許仍然清晰,也許經過了“加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因為當年電影中的場景太真實,其中的部分情節已經成了人們記憶里的“正史”。
雖然對這裡是否真的淹死了人,居民們看法並不相同,但對於《龍鬚溝》中的人物居民們普遍認同,確實在龍鬚溝有著真實的存在。“當年來拍電影的時候,那家老爺子帶著劇組的人去龍鬚溝旁給他們講的故事。”興旺胡同33號院門前曬太陽的范大爺說:“那個老爺子一直住在這裡,他就是電影裡趙老爺子的原型。”遺憾的是,這位老人在數月前已經搬走。

2、2009年4月18日,藝人們在表演老北京叫賣。當日,第六屆崇文區金魚池社區節舉行。歷史上的金魚池是老舍先生筆下的“龍鬚溝”的原型,它的變遷見證著北京老百姓生活的變遷。民國年間,金魚池一帶是北京有名的貧民窟,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先後對金魚池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改造,建成了一座現代化新型小區。2002年4月18日,首批居民回遷。從2004年起,金魚池社區居民每年都要舉辦節日歡度這難忘的一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