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氧化作用

飼料的自身氧化作用主要發生在含有雙鍵或三鍵的分子中,飼料中的維生素A和亞油酸、亞麻油酸、花生四烯酸均含有雙鍵,這些雙鍵部位最易發生氧化。油脂在空氣中暴露過久即發生氧化,首先水解放出遊離脂肪酸,脂肪酸的雙鍵被氧化產生過氧化物,再分解成有臭味的醛、酮類化合物。維生素A的雙鍵也易被紫外線輻射和氧化而破壞。溫度升高可加速其破壞作用。因此,飼料貯存過久會發生氧化作用,從而降低維生素A和脂肪酸的有效含量。

自身氧化-生物化學品

飼料自身氧化的危害與防制措施

配合飼料是根據畜禽的營養需要,按照一定的飼料配方經工藝加工均勻混合的一種複雜混合物,其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成分,這些成分在一起會相互作用,產生自身氧化作用,特別是飼料中的油脂和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更易於空氣接觸,在物理、生物化學等因素的作用下,會發生自身氧化分解反應,從而引起飼料酸敗。在飼料貯存保管過程中,飼料的自身氧化和黴菌類微生物在飼料中的繁殖是造成飼料質量下降的兩個主要原因。

飼料自身氧化的原理

飼料的自身氧化作用主要發生在含有雙鍵或三鍵的分子中,飼料中的維生素A和亞油酸、亞麻油酸、花生四烯酸均含有雙鍵,這些雙鍵部位最易發生氧化。油脂在空氣中暴露過久即發生氧化,首先水解放出遊離脂肪酸,脂肪酸的雙鍵被氧化產生過氧化物,再分解成有臭味的醛、酮類化合物。維生素A的雙鍵也易被紫外線輻射和氧化而破壞。溫度升高可加速其破壞作用。因此,飼料貯存過久會發生氧化作用,從而降低維生素A和脂肪酸的有效含量。

飼料自身氧化的危害

飼料發生自身氧化作用會產生以下不良後果:(1)會降低飼料的營養價值。飼料的自身氧化作用會使飼料中的脂溶性維生素和必需脂肪酸遭到破壞,因而降低了飼料的營養價值。(2)飼料自身氧化會產生有毒代謝產物。飼料自身氧化分解的產物是有毒的醛、酮類化合物,而醛、酮類化合物對畜禽的健康和生產能力有不良影響。(3)飼料自身氧化會使飼料的適口性下降。醛、酮類化合物是難聞的有異臭味的物質,當飼料中含量達1PPM時,畜禽就能嗅出,因此造成飼料的適口性下降,而導致畜禽採食量降低。綜上所述,飼料的自身氧化作用會使飼料的整體質量下降,最終導致畜禽生產力下降和營養不良。

影響飼料自身氧化作用的因素

飼料的自身氧化程度則取決於兩個因素,即飼料的貯存時間和貯存溫度。飼料的氧化程度與飼料的貯存時間和貯存溫度成正比。即隨著貯存時間的增加和貯存溫度逐漸升高,飼料的自身氧化作用逐漸加強。據國外研究報導資料;維生素A預混料在冷室(4℃—10℃)及室溫(27℃—34℃)條件下貯存30天,維生素A的損失率分別為0。87%和9。12%,如果將維生素A預混料貯存低溫下達30天以上,維生素A活性損失率可達1%,而室溫下可達10%,因此,要儘量縮短飼料的貯存時間,而且要貯存在乾燥、陰涼、通風良好的倉庫內。

防止飼料自身氧化的措施

防止或抑制飼料的自身氧化作用,一是要餵給畜禽剛生產出來的新鮮飼料。但此種方法則不易做到,因為飼料廠生產的飼料不可能一出車間就用來飼餵畜禽,飼料在飼餵畜禽前則有一個貯存銷售環節,而在這個貯存和銷售期內,飼料就會發生自身氧化而影響飼料質量。二是在飼料中添加抗氧化劑,添加抗氧化劑能有效地防止飼料自身氧化作用的發生,保證飼料質量。常用的抗氧化劑有二丁基羥基甲苯(BHT),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乙氧喹啉(EQ)。其用量一般為125PPM—150PPM。維生素E也是一種抗氧化劑,它能防止維生素A及不飽和脂肪酸在飼料中、消化道及內源代謝中的氧化,並能減少氧化產物對機體的不良影響,飼料中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對維生素E的需要量越大。選擇使用抗氧化劑要考慮其對畜禽無害,活性高,價格便宜,使用方便,不影響畜產品質量等因素。以上所講幾種合成抗氧化劑基本上不在體內積蓄,易從體內排出,故對畜禽無害。
從目前來看,隨著抗氧化劑在畜禽飼料中的廣泛套用和我國飼料工業體系的不斷完善,添加劑在現代飼料工業中的地位將加強。使用抗氧化劑則能有效地保證飼料的營養價值和畜禽的採食量,以使畜禽的生產力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