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是自己開闢工作環境的與就業模式相對的一個工作形式。中國第一次自主創業高潮,是在改革開放初期(1978~1985年)間,以無業人員為主,通過前期積累,小商品貿易,獲得了改革開放的第一批領頭人。現在中國一些富人,尤其是南方省市較為集中。

基本信息

所謂自主創業,是指勞動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資本、資源、信息、技術、經驗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創辦實業,解決就業問題。

相關政策

《就業促進法》第七條國家倡導勞動者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簡化程式,提高效率,為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提供便利。

【釋義】本條是關於勞動者在就業中的個人義務和作用及國家的相關責任的設定。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是指勞動者應當樹立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和多種方式就業觀。要徹底克服等、靠政府安排就業,將職業分成高低貴賤等舊觀念,樹立靠提高技能參與競爭就業,靠自身努力加上政府扶持實現就業和尊重勞動、尊重技能等新觀念。“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是勞動者實現就業的根本手段。“自謀職業”,是指勞動者主要依靠自己的信息、技術、經驗以及其他因素自己獲得就業機會。“自主創業”,是指勞動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資本、資源、信息、技術、經驗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創辦實業,解決就業問題在今後的就業工作中,全社會應形成牢固的自主創業意識,使自主創業成為就業的主渠道。政府方面應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自主創業思路,指定自主創業政策,開發自主創業門路上,同時,要在工商辦照、稅款減免、場地申辦、辦理信貸、資金支持等各個環節上簡化程式,提高效率,為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提供便利。

大學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

一、企業註冊登記方面

1、程式更簡化。

梵谷校畢業生(畢業後兩年內,下同)申請從事個體經營或申辦私營企業的,可通過各級工商部門註冊大廳“綠色通道”優先登記註冊。其經營範圍除國家明令禁止的行業和商品外,一律放開核准經營。對限制性、專項性經營項目,允許其邊申請邊補辦專項審批手續。對在科技園區、高新技術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經濟特區申請設立個私企業的,特事特辦,除了涉及必須前置審批的項目外,試行“承諾登記制”。申請人提交登記申請書、驗資報告等主要登記材料,可先予頒發營業執照,讓其在3個月內按規定補齊相關材料。凡申請設立有限責任公司,以高校畢業生的人力資本、智力成果、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作為投資的,允許抵充40%的註冊資本。

2、減免各類費用。

自主創業自主創業

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工商部門自批准其經營之日起1年內免收其個體工商戶登記費(包括註冊登記、變更登記、補照費)、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各種證書費。對參加個私協會的,免收其1年會員費。對高校畢業生申辦高新技術企業(含有限責任公司)的,其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萬元,如資金確有困難,允許其分期到位;申請的名稱可以“高新技術”、“新技術”、“高科技”作為行業予以核准。高校畢業生從事社區服務等活動的,經居委會報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後,1年內免予辦理工商註冊登記,免收各項工商管理費用。

提醒:據工商局個體處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有關政策已經執行,大學畢業生在辦理自主創業的有關手續時,除帶齊規定的材料,提出有關申請外,還要帶上大學畢業生就業推薦表、畢業證書等有關資料。

二、金融貸款方面

1、優先貸款支持、適當發放信用貸款。

加大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貸款支持力度,對於能提供有效資產抵(質)押或優質客戶擔保的,金融機構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對高校畢業生創業貸款,可由高校畢業生為借款主體,擔保方可由其家庭或直系親屬家庭成員的穩定收入或有效資產提供相應的聯合擔保。對於資信良好、還款有保障的,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適當發放信用貸款。

2、簡化貸款手續。

通過簡化貸款手續,合理確定授信貸款額度,一定期限內周轉使用。

3、利率優惠。對創業貸款給予一定的優惠利率扶持,視貸款風險度不同,在法定貸款利率基礎上可適當下浮或少上浮。

提醒:中行、農行、建行、民生銀行、中信實業銀行等銀行相關人士均表示,該行目前沒有開辦大學生自主創業貸款這項業務,這種尷尬情況主要緣於此類貸款的高風險。中信實業銀行辦公室有關人士表示,銀行在追求資金收益性、流動性的同時,也要考慮其安全性。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貸款相對其他貸款,風險高。大學生剛畢業,缺少社會工作經驗,又沒有合適的抵押物或擔保,銀行一般不會輕易貸款。另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即使大學生手頭上有合適的項目,但這也只是個別現象。作為企業,銀行發放這樣貸款投入成本和收入不成正比。

事實上,大學生創業貸款難就難在無法提供有效資產作抵押或質押。目前已有多家銀行開辦了針對具有城鎮常住戶口或有效居留身份,年滿18周歲自然人的個人創業貸款。此類創業貸款要求個人採用存單質押貸款,或者房產抵押貸款以及擔保貸款。

 三、稅收繳納方

梵谷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自工商部門批准其經營之日起1年內免交稅務登記證工本費。新辦的城鎮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國家限制的行業除外),當年安置待業人員(含已辦理失業登記的高校畢業生,下同)超過企業從業人員總數60%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免納所得稅3年。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免稅期滿後,當年新安置待業人員占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30%以上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減半繳納所得稅2年。

 四、企業運營方面

1、員工聘請和培訓享受減免費優惠。

對大學畢業生自主創辦的企業,自工商部門批准其經營之日起1年內,可在政府人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所屬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和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的網站免費查詢人才、勞動力供求信息,免費發布招聘廣告等;參加政府人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所屬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和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舉辦的人才集市或人才、勞務交流活動給予適當減免交費;政府人事部門所屬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免費為創辦企業的畢業生、優惠為創辦企業的員工提供一次培訓、測評服務。

2、人事檔案管理免2年費用。

對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所屬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免費為其保管人事檔案(包括代辦社保、職稱、檔案工資等有關手續)兩年。

3、社會保險參保有單獨渠道。

高校畢業生從事自主創業的,可在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設立的個人繳費視窗辦理社會保險參保手續。

大學生創業注意事項

1、 積極利用現有資源

不少在職人員都選擇了與工作密切相關的領域創業,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是最大的創業財富,要善於利用這些資源,以便近水樓台先得月。對能幫你生存的項目,要優先進行考慮。不要在只能改善形象或者帶來更大方便的項目上亂花費用。大學生夢想心了利用現有的資源,創造了財富。
切不可誤用資源,在職老闆不能將個人生意與單位生意混淆,更不能吃裡扒外,唯利是圖,否則不僅要冒道德上的風險,而且很可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你的地盤,時間、金錢和才能任由你使用。但是,如果亂搞一氣,你的生意就會逆轉而下。

2、自己業務渠道

有些上班族有投資資金或有一定的業務渠道,但苦於分身無術,因此會選擇合作經營的創業方式。如果你需要合伙人的錢來開辦或維持企業,或者這個合伙人幫助你設計了這個企業的構思,或者他有你需要的技巧,或者你需要他為你嗚鼓吹號,那么就請他加入你的公司。這雖能讓兼職老闆輕鬆上陣,但要慎重選擇合作夥伴,在請幫手和自己親自處理上,要有一個平衡點。首先要志同道合,其次要互相信任。不要聘用那些適合工作,卻與你合不來的人員,也不要聘用那些沒有心理準備面對新辦企業壓力的人。
此外,和合作夥伴之間的責、權、利一定要分清楚,最好形成書面文字,有合作雙方和見證人的簽字,以免起糾紛時空口無憑。

3、 細緻準備必不可少

創業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涉及融資、選項、選址、行銷等諸多方面,因此在職人員創業前,一定要進行細緻的準備。
通過各種渠道增強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創業項目,為創業開一個好頭;撰寫一份詳細的商業策劃書,包括市場機會評估、贏利模式分析、開業危機應對等,並摸清市場情況,知己知彼,打有準備之仗。
不要對未經試驗的創意隨手扔在一邊。如果用這種創意來做生意,也得留心其中可能的陷講。自問一下:你是否得花大力氣來宣傳你的產品或者服務?你具有足夠的財經資源、技能、人手和業務關係嗎?找錯潛在銷售客戶--你沒有必要在那些沒有決策能力的人身上浪費你的時間。

4.、儘量用足相關政策

政府部門有很多鼓勵創業的政策,是對大學生創業的鼓勵和支持,創業時一定要注意“用足”這些政策,如免稅優惠、在某地註冊企業可享受比其他地區更優惠的稅率等。這些政策可大大減少創業初期的成本,使創業風險大為降低。

5、 經商之道,以計為首

所有商業經營活動,如果從表面上來看,好像是一種僅僅同物質打交道的經營活動,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在今天的"食腦時代"里,商業經營活動實質上已經變成了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智力角逐,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智力遊戲",是人與人之間的謀略大比試。因此,正如古代軍事家所說的"用兵之道,以計為首"一樣,經商之道也應該以計為首。面對空前慘烈的市場競爭,你想要找準自己的立足點和切入點、站穩腳跟、生存下來、謀取利益、發展壯大,那么,就必須首先考慮如何運用自己的商業智慧制定全面系統的、可執行的、可操作的和切實有效的經營策略和實施方案,以便確保每戰必捷,戰無不勝。

6、決策問題

決策失誤時,不要對失誤過於敏感,你的失誤會帶來直接後果,如發錯貨可能致使一個客戶立刻與你斷絕關係。作為企業家,冒風險時,要謹而慎之。如果出現失誤,不要過於敏感。接受事實,從中吸取教訓。

7、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

你第一步的成功全靠你的創意好、時機合適、運氣不錯和良好的業務關係。不過,這一切隨時都可能離你而去。因此,不要太過自信,投入過量的資金,使自己陷入泥沼之中。

相關詞條

自主謀業

大學生就業

大學生創業

就業政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