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經濟開發區

(一)區位優勢。 (三)資源優勢。 (五)發展優勢。

簡介

臨港經濟開發區,位於臨沂市最東部,於2010年10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
臨港經濟開發區東臨新興港城日照,緊靠嵐山港,西依商城臨沂,南接江蘇省連雲港,處於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核心位置,是魯南蘇北沿海港口的重要腹地,是臨沂市發展臨港經濟的最前沿。下轄四個鎮,150個行政村,19萬人口,總面積364平方公里。處於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12.7℃,平均降水量856.7毫米。

發展條件

(一)區位優勢。開發區“海陸空”立體交通網四通八達。區內及周邊有三條鐵路(兗州―石臼、坪上―嵐山、正在建設的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橫貫開發區北部);三個機場(臨沂70公里、連雲港70公里、青島200公里);四個港口(距江北最大的液體碼頭嵐山港10公里、全國第九大港口日照港50公里、第八大港口連雲港80公里、第三大港口青島港200公里);六條高速(棗嵐、沈海、京滬、長深、日東、濟青)和一級公路嵐濟路。
(二)物流優勢。臨港開發區依託臨沂商貿物流優勢和近海臨港的區位交通優勢,形成了快捷高效、成本低廉的貨運物流體系。
(三)資源優勢。一是水資源豐富。擁有48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6700萬立方,年供水4600萬立方。二是電力充足。規劃新建2座220千伏和4座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可滿足10年發展需要。三是礦產資源豐富。有金、鐵、石英石、花崗岩、金紅石、雲母石等十多個品種,其中鐵礦石儲量近千萬噸,金紅石儲量7000萬噸,居山東省第一位,品位93%。四是農產品量大質優。有花生、桑蠶、板栗、櫻桃、茶葉等五大特色產業,綠茶2.9萬畝,大櫻桃7000餘畝,藍莓600餘畝。五是勞動力資源充裕。區內勞動力10萬餘人(全市各類中等職業學校70所,在校學生10.41萬人;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4.71萬人),勞動技能和素質較高,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具有發展加工貿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有利條件。六是旅遊資源獨特。有抗倭民族英雄――孫鏜紀念館、世界最大石鐵類隕石――鐵牛隕石、孫臏洞等;上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主席曾對厲家寨村做出“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的光輝批示;境內彩溝、雲蒙山等自然景點風光秀美,茶葉、大櫻桃等觀光農業發展較好。
(四)政策優勢。今年1月4日,國務院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臨沂市委、市政府把臨港區列入全市“兩型”社會建設先行先試區,授予56項市級經濟管理審批許可權,在項目審批、建設、服務等方面具有較好的政策優勢。對投資額大、產業帶動能力強,特別對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外知名上市公司投資的項目,實行“一事一議”,執行更加優惠的政策。
(五)發展優勢。由國家巨觀院和市規劃院完成的開發區“1257”總體規劃(一個綠化核心區、兩個生態保護區、五個主要居住區、七個產業區)。規劃建設用地1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規模50萬人。將通過實施“借港興工、依工興商、科技興農、文化旅遊”四大戰略,著力培育新材料、現代物流、綠色化工、生物工程、高新技術、木材加工等產業。同時,鼓勵和支持勞動及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加工製造業、商貿服務、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旅遊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資。
全區各級將緊緊圍繞“工業之城,物流之都,生態之區,文化之邑”的建設目標,進一步發揮近海臨港的門戶優勢,努力把臨港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產業聚集、基礎完善、生態優良、文化先進”的沿海臨港新興城市和魯東南重要的產業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