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踩橋會

臨淄踩橋會

臨淄踩橋會是山東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正月十六,臨淄西部的稷下街道及相鄰的辛店街道、鳳凰鎮及張店區東部地區等方圓三十里地的百姓扶老攜幼,數萬人涌至稷下街道杜家村西的烏河七孔橋,參加一年一度盛大的“踩橋會”。踩橋會上,人山人海,平時在集市上很少見的傳統食品冰糖葫蘆、歡氣苔和精美的佩飾等工藝品是遊人們必買的物品,很受歡迎。據當地民間傳說:這一天從烏河七孔橋上走三個來回可保一年無災,人們手裡那著喜氣的冰糖葫蘆、歡氣苔和甘蔗,通過 “踩橋”的方式表達祈求甜蜜、幸福、安康生活的心愿,祈盼著今年五穀豐登 ,風調雨順。踩橋會已有兩百多年歷史,該習俗現仍流行,已經列入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說

臨淄踩橋會 臨淄踩橋會
石獸 石獸

作為一種民俗文化,關於其起源有三種說法。傳說一:據考證,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路山鎮(現鳳凰鎮)大杜村東,烏河水急、大、深。給居住在兩岸的人帶來諸多不便,僅有的一條渡船歸河東岸廟裡的一惡僧所有,該僧對兩岸的百姓很壞,出租一次船均要收受重金才肯借於當地百姓,後來當地百姓不堪忍受便集體湊錢修橋一座於烏河之上。此事被河東岸的惡僧知道後,十分惱火,該僧見橋建後無人再找他借船,斷了財路。於是該僧便念經做法

,將此事告知了西方如來佛,因佛教原為外來教,在其誕生地討不到香火,僅東方有香火。所以,西方如來一怒之下派一西方水獸來到烏河裡,興風作浪毀了當地百姓建造的橋。可就當惡僧做法操縱水獸時被當地百姓看到,眾人大怒,奮起將惡僧用棍棒打死於當場。水獸見狀藏於水底。惡僧死後,百姓再次建橋於烏河上,但惡僧的魂魄於水獸多次在正月里暗害單獨行走與橋上的人。當地百姓知道規律後,於一年的正月十六鄰里鄉村所有人集體來到橋上通行(踩橋),由於人太多,橋面到處都是人,惡僧的魂魄於水獸無處躲藏被突如其來的眾人踩得動彈不得,來來回回的人流在橋面上持續了近一天,惡僧的魂魄被踩的魂飛魄散水獸被踩死鑲入橋東的石墩里。因水獸乃西方如來駕前的佛家神獸,後人恐其日後如來將其救活;便按中原自生的道教中:東方青龍的理念;在橋西的石墩上鑿刻了一條龍來壓制水獸的元神屍體,一直保留至今。
當地百姓為紀念此次戰役,便留下了正月里不過十五過十六的習俗。

傳說二:清朝康熙,在現今的鳳凰鎮王橋村與稷下街道王家莊村,分別稱為湧泉別墅與王家村,兩村人一家但兩村之間烏河水流湍急往來十分不便,於是湧泉別墅王氏家族出資修建了一座七孔石橋,橋墩橋面均以巨大石塊砌成,在清朝康熙中期以當時之運輸水平很難做到把這么大石塊從山上運至河邊(本橋離最近之山亦有6公里以上),王氏族人多才子,想出了冬天清水灌道結冰後把石塊滑行運輸之巧策,寒冬臘月施工直至春節方才完工取名王家橋。喜訊傳到王友詢(後有專門介紹)之百歲高齡母親耳中,老人家一定要去看看大橋,家人勸阻過年了大家都來給老夫人拜年就等過完年再去看吧,於是過了元宵節,到十六老人家要去看橋,老人家皇封誥命並且百歲高齡,平常別說普通百姓就是附近官員也難得一見,聽說老夫人要在十六去看大橋,附近十里八鄉鄉紳百姓早早都趕到橋邊等候老人家,附近官員鄉紳也組織了許多表演團隊來為老人家助興,小商小販們更是抓住這個機會大肆販賣各種吃食玩具,匯聚上萬民眾一時傳為佳話,並且這個風俗一直延續下來,在這方圓數十里形成傳統正月十六走大橋的風俗,湧泉別墅也由此改名為王家橋村。

熱鬧 熱鬧
臨淄踩橋會 臨淄踩橋會

傳說三:踩橋活動源遠流長。它的起源緣於橋東北面200米處的河崖頭之上的一座叫元和寺

的寺廟。此寺廟建於唐初,現已不存。廟裡的和尚開始時倒也規矩,不過後來卻變了質。
原來寺里的和尚為了善男信女來往進香方便就修建了這座石橋。但後來因為皇帝崇佛,有些佛門弟子就開始仗勢欺人、為非作歹,後來更是公然對進香的漂亮女子動手動腳。這樣一來進廟燒香拜佛的年輕女子自然就少了許多,於是這些惡和尚就以此橋為廟裡所建為由,強迫當地百姓在正月十六這天在石橋上扮玩賀橋,實則這些惡和尚是為了藉此暗中調戲美女。說來也怪,自從這些惡和尚倒行逆施禍害百姓以來,每逢正月十六這天,不是颳風就是下雪。一連十幾年,正月十六這天就沒有幾個好天氣,人們都說這是人容天不容,這些禿驢早晚會得到報應
有一年,村里來了一個風水先生,聽說此事後,就指點老百姓說,此廟西鄰烏河,北面和東面也有一條常年流水的小河匯入烏河,三面臨水,正南不遠處有一高出地面的凸起,這是寶蓋,風水極佳,所以這些和尚即使作惡,一時半會也不會遭到報應。你們可以在寶蓋正南方挖一深溝,給他們破了風水。此廟必定敗亡。村民聞聽,當即開挖,奇怪的是,村民連夜挖了幾天,土往外運了不少,可這溝就像自己能長似的,根本就未見深。風水先生也感到奇怪,就在人們停工後,自己一人在溝里來回查看究竟,一個深夜,風水先生坐在溝旁百思不得其解時,隱約只見遠處走來了兩個人,風水先生就藏在了一棵樹後,只見那兩個人邊走邊說,“這些個人吶,真煩。又在瞎挖啦!”“挖就挖唄,咱還怕他們這些凡夫俗子不成?到明日還不是又恢復如初?”“就怕他們灑上燒灰,那時咱們可就無能為力了。”“那些凡夫俗子怎么會知道這些奧妙。”說來也怪,他們走過之後,明明剛挖過的溝就又恢復如初。
第二天,風水先生提前讓人們準備下燒灰,天黑停工後,讓人均勻的灑在了溝里,說來也怪,自此以後,地溝再也未見長,不幾天,一長溝就挖完了。那些和尚不明就裡,照舊欺男霸女無惡不作,哪裡會知道他們的末日就要來臨了。
這些惡和尚為了滿足他們的淫慾,就強行拆除了方圓十里村莊內的石磨,老百姓要想吃麵,只有讓家裡的女子到廟裡去推面。這些惡和尚對進廟的美貌女子無不姦淫。受辱的女子為了聲名不敢聲張,只有含恨而去。直到有一年,一位妙齡少女到廟裡推碾時,那些和尚見她出落得非常水靈就把她挾持到了密室里,日夜供他們享受。當少女的家人把她從廟裡的密室里解救出來時,少女已折磨的不成人樣。至此,和尚強令婦女到廟裡去推磨的獸行才大白於天下。這一下激起了民憤。地方官於是將這件事上奏到了朝廷。誰知,皇上有意偏袒和尚,輕描淡寫的說了句:“罷了,罷了。”地方官知道如此一來,那些惡和尚就會更加有恃無恐,而且以後也不會把官府放在眼裡了,這位地方官就在衙門裡苦思冥想除掉惡和尚的辦法,也算蒼天有眼,這位官員還真想出了辦法。第二天,他派官兵帶領當地百姓闖進廟裡,將那些和尚全部抓住,並一一埋入土中,只露出光禿禿的腦袋。然後這位官員當眾宣布和尚的罪行,接著又傳達了皇上口諭:“耙了”。於是這些和尚就在一片歡呼聲中被老百姓用鐵犁耙了。
附近寺廟裡的和尚把這件事添油加醋的匯報到了皇上那裡,皇上龍顏大怒,要治地方官的罪,地方官辯解說是按旨行事——“耙了”。當時,皇上只是隨口一說,如今空口無憑,加上許多朝廷官員聯名力保地方官,老百姓也上了萬民書,再說那些和尚也的確太不像話,劣跡斑斑,處死他們一點也不過分,於是皇上就無可奈何的放過了地方官。見此情形,附近寺廟裡的和尚也收斂了不少惡習。不敢明目張胆的欺壓老百姓了。
為慶祝懲治了惡和尚,第二年的正月十六,老百姓自發的到七孔橋上踩橋扮玩。從此正月十六烏河七孔橋踩橋的風俗就流傳了下來,成為烏河流域獨有的民俗活動。後來在流傳的過程中,又有了“踩踩七孔橋,一冬不凍腳,一夏熱不著”的說法,表達了舊社會老百姓對溫飽生活的渴望。
倉稟實而知禮節,近幾年,踩橋活動又開始興起。不過,踩橋活動從舊社會勞動人民對“踩踩七孔橋,一冬不凍腳,一夏熱不著”的美好祝願發展到今天豐富人民民眾精神生活的一項文化娛樂活動。

建國後

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

隨著大建設的不斷推進,在五十年代踩橋會一度斷絕,後來改革開放後,一些懷舊的人又將踩橋會發揚了起來,但是,因為時間原因,踩橋會不成規模,人數稀少。

現狀

隨著臨淄區人民的文化事業不斷提高,恢復正月十六踩橋會的呼聲越來越高。2010年3月1日,正月十六,稷下街道烏河七孔橋“踩橋”文化恢復啟動儀式在稷下街道杜家村舉行。“踩橋會”是臨淄區西部地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吸引了數萬民眾前來觀看,從此,東有牛山趕廟會,西有烏河踩橋會 臨淄區的文化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