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河東區

臨沂河東區基本概況  河東區位於山東省東南部,東經118度22分一118度40分,北緯34度35分一35度20分。總面積730.63平方公里。北接沂 南縣,西臨沂河與蘭山、羅莊二區相望,南與郯城縣接壤,東南與臨沐縣相鄰,東靠莒南縣。因位於沂河東岸,故名。系1994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縣級行政區。至2001年6月,全區共有10鎮、2鄉,475個行政村,人口58.79萬。除漢族外,有回、滿、朝鮮、壯、蒙古、藏、苗、維吾爾等15個少數民族。現區政府駐地九曲鎮。   河東區地處山東三大平原之一的臨郯蒼平原,屬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3.2度C,四季分明,光熱豐富,雨水充足。主要河流有兩條,沂河最大。   區內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地瓜、花生、棉花、大豆、烤菸等,是全國商品糧、淡水魚、豐產林、香料煙的生產基地。現已形成的蔬菜、林果、花卉、糧食、畜牧五大主導產業正逐步向基地化、集約化和產供銷一體化方向發展。工業有建材、紡織、食品、機械、化工、五金製造等十幾個行業。現已形成電池、水泥、檸檬酸、柳編、工藝花等8大類150多種出口產品,銷往40多個國家和區內商業發達,共有專業批發市場21處,五金批發市場已躋身於國內同類批發市場前列。   河東區交通便利,轄區內臨沂飛機場可與國內各大城市相連,充石鐵路橫貫東西,建設中的膠(州)新(沂)鐵路縱穿南北,兩條國道和兩條省道與區鄉公路縱橫交錯,交通條件十分便利。  

基本信息

中國國家自然地理

沂河又名沂水,發源於魯山,流經沂源,沂水、沂南、河東、蘭山、羅莊、 沂河是臨沂的母親河,從沂蒙山區縱貫臨沂南部平原,河水環山繞崮,款款南行,兩岸芳草鮮美,綠樹成茵,呈現出碧水青山。

屬溫帶季風半濕潤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熱豐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

河東區地處山東三大平原之一“臨郯蒼平原”。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多為平原。

河東區農業基礎雄厚,盛產水稻、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果蔬等,是著名的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示範基地,也是商品糧、淡水魚、豐產林、香料煙生產基地。轄區內地熱資源極為豐富,湯頭溫泉名聞遐邇!

歷史沿革

1994年12月17日,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設立地級臨沂市。臨沂市設立蘭山區、羅莊區和河東區。河東區轄九曲鎮、相公鎮、湯頭鎮、芝麻墩鎮、梅埠鎮、重溝鎮、黑墩鄉、湯河鄉、鄭旺鄉、太平鄉、八湖鄉、劉店子鄉,區人民政府駐九曲鎮。

1995年4月10日,撤銷鄭旺鄉、太平鄉、設立鄭旺鎮、太平鎮。改黑墩鄉為鳳凰嶺鄉,轄:九曲鎮 太平鎮 芝麻墩鎮 湯頭鎮 鄭旺鎮 相公鎮 重溝鎮 梅埠鎮 八湖鄉 鳳凰嶺鄉 劉店子鄉 湯河鄉。1996年7月3日,撤銷八湖鄉、湯河鄉,設立八湖鎮、湯河鎮。

風土人情

褚莊製造泥玩具已有340餘年的歷史。據傳,當年村中有一村民被征去修臨沂城牆,得一泥馬,甚為喜愛。回家後,反覆揣摩,仿其法,塑造了八洞神仙,到市面叫賣,很受歡迎,遂成專業,影響四鄰,從業者日多,時代相傳,種類亦增。到20世紀30年代,以鳥獸魚蟲、神話故事、戲劇人物和瓜果之類為題材的泥玩具,造型新穎奇巧,富有誇張性,且製作精良,色彩絢麗,少年兒童愛不釋手。由此銷量大增,遠銷到江蘇、河北等地,成為當地一大收入,從業者十之有七。當時民間流傳著“貞一吳蘭印票子(臨沂城王貞一和吳蘭兩家給官方印製流通貨幣),不如褚莊泥哨子;鐵匠木匠強,不如佃文家泥哨行”(指製作、批發泥哨的褚佃文泥哨行)的民謠,說明當時褚莊泥塑玩具生產十分興旺。

褚莊泥玩具製作以當地特有的泥土為原料,經摻水攪拌均勻後,精心塑成各種造型(用泥模成型),晾乾後放入窯內燒制。出窯後,先在表面塗上一層白粉底子,然後再根據不同造型,塗以摻膠的顏色,大多以桃紅和綠色為主調,富有熱烈、明快、活潑的氣息,最後用黑色勾勒,達到多樣統一的效果。有的背部不著色,表露泥土本色,給人一種樸實無華的質感。有些玩具的關節還可以活動,並嵌有蘆葦哨,用手擠拉能發出哨音;有的還繫上五色線繩,可佩帶在兒童胸前,取端午節民間佩帶“百歲索”的吉利之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褚莊泥玩具得到進一步發展,並不斷創新。其中站馬、臥牛、小鳥 、青蛙、山水鳥哨、小牛頭哨、小五絲哨和諸葛亮、李逵、王祥臥魚等歷史人物造型均屬上乘,小牛頭哨還能吹出簡單的曲調。

富有鄉土氣息、趣味濃厚的褚莊泥塑玩具,因不斷創新而名聞遐邇,有些已被人當珍品收藏。1964年,參加中國民間藝術出國展覽;1982年,送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陳列、展銷與饋贈國際友人。這期間,該村老藝人程學義製作的泥玩具獨具風格,多次在全國各地參展獲獎。1992年,他的“牛頭哨”等7件泥玩具入選山東省文化廳舉辦的山東民間文化藝術展;1993年,“田間青蛙滅蟲”獲得北京藝術博覽會一等獎,被青島天后宮博物館收藏;1994年,其泥玩具作品20件被文化部列入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1996年,其泥塑作品獲首屆山東農民文化藝術節全省民間工藝美術品博覽會銅獎;1998年,他的泥塑藝術作品被青島市民俗博物館收藏。另外,他的泥塑作品被秦皇島、膠州、青島等地的愛好者收藏甚多。程學義也因此被譽為“泥塑專家”。

褚莊泥塑玩具受到國內外青睞、讚賞、影響深遠。中國美術館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李寸松研究員為褚莊題詞“褚莊泥活好,鄉親心靈巧,但願代代傳,有寶莫丟掉。寄願褚莊泥活捲土重來。”

經濟概況

河東區工業基礎雄厚,民營經濟、高新技術、外經外貿“三個亮點”突出,全區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03家,民營經濟占全區GDP、財政收入的80%以上,高新技術成為民營經濟成長的助推器,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居全市第二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市總數的的二分之一。外經外貿工作成績顯著,全區擁有自營出口權的企業達到100家,年出口創匯達到8000萬美元,出口交貨值達到12億元人民幣,與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初步形成了精細化工、脫水食品、新型建材、輕工工藝五大支柱產業,雙山鎖具、大林食品、華太電池、蒙凌機械、張仕服裝、微晶玻璃等十大名牌產品,華和食品、鑫元制管、宇航燈具、片山佳粑等百家區級骨幹企業,其中三家企業進入全國同行業“十強”。八湖鎮是世界最大的脫水加工基地,山東東方雙山鎖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純銅執手鎖製造企業。

河東區工業體系齊全,經濟發展迅速,個體私營經濟已成為全區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對外經濟貿易迅速崛起,已與美國、日本、德國、義大利、韓國、香港、阿聯、台灣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功地進行了經濟技術合作,國際市場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圍繞外貿培植八大龍頭企業,形成了八大出口拳頭產品,壯大了五大出口商品基地。2001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5億元,完成外貿出口交貨值10億元人民幣,擁有自營出口權企業達54家,自營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連年位居臨沂市前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尤為迅速,目前已有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2家企業產品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6個產品列為省、市名牌產品。

河東區農業生產發達,盛產小麥、稻穀、玉米、薯類及花生、烤菸、蔬菜等農副產品和蘋果、黃梨、山楂、板栗、銀杏等乾鮮果品;其中銀杏、大蒜、全蠍、金銀花、柳編、花生等土特產馳名中外。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出口產品已發展到27個大類、540多個品種,出口到100多個國家.河東區全區FD、AD脫水蔬菜加工生產線發展到314條,年出口脫水蔬菜6萬多噸,產值22億元,實現利稅2.2億元,帶動起太平、劉店子、八湖、鄭旺等鄉鎮的56個專業村、10萬多人從事蔬菜種植和食品加工產業。 

今年5月初,國家外經貿局工作人員來到河東區八湖鎮,對脫水蔬菜加工產業進行了一次全面評估。八湖脫水蔬菜有100多家加工企業,15家產值過億元的骨幹企業,產銷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八湖鎮脫水蔬菜去年產值達到7.19億元,純利稅1200萬元,占全鎮財政收入的90%以上,產品出口外銷到韓國、日本、香港、東南亞等地,八湖鎮因此被稱為“蔬菜加工第一鎮”,世界最大脫水基地。早在1982年,八湖大蒜種植面積就猛增到6000多畝,經過一番探索,八湖鎮打出了“種養加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口號。從栽培種植到加工成品形成連環作業,提高了產品的技術含量,並於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對外出口。

條柳編織

2003年河東區柳編產業共完成出口交貨值3.2億元,已成為該區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

山東省的柳編工藝品出口量占全國的80%,而臨沂市的出口量又占到了全省的80%,其產業帶主集中分布在沂沭河兩岸的莒南、臨沭、河東和郯城四縣區,河東區的柳編產業80%以上集中在湯河鎮,湯頭、鄭旺、重溝和鳳凰嶺四鄉鎮各有小部分的柳條種植和柳編戶。

湯河鎮農民素有編柳的傳統,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湯河鎮的農民就為市外貿公司加工柳製品出口,但是過去柳編加工並未使當地老百姓得到多大實惠。為將傳統優勢轉化為出口創匯的經濟優勢,河東區在充分論證柳編產業發展的潛力後,決定做大做強,柳編企業也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區里對幾家較大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並為他們爭取到自營出口權,使柳編製品迅速出口到歐美市場。柳條畝收入達到2000多元,編成品畝收入達到5000餘元。

現在,河東區已培育起華盈、魯光、萬隆、新新等7家柳製品出口龍頭企業,柳編製品形成了20大系列8000多個花色品種,11家企業擁有自營出口權,21家企業產值超過千萬,年出口創匯3.2億元。

行政區劃

河東區位於山東省東南部,東經118度22分一118度40分,北緯34度35分一35度20分。

Hedong Qu

0539

371312

276034

九曲鎮

河東區轄12個鄉鎮(九曲鎮、相公鎮、湯頭鎮、芝麻墩鎮、梅埠鎮、重溝鎮、鄭旺鎮、太平鎮、湯河鎮、八湖鎮、劉店子鄉、鳳凰嶺鄉),475個行政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