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威風鑼鼓

臨汾威風鑼鼓

舊時威風鑼鼓隊規模較小,一般14人一隊,稱為一堂。 威風鑼鼓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廣場打擊樂表演藝術。 曲式威風威風鑼鼓的曲牌,既獨立成章,又聯綴成套。

歷史簡介

晉南臨汾威風鑼鼓產生於農耕時期,具體形成年代不詳,普及於明代,興盛於清代和民國初期。[1]
威風鑼鼓最早因社日祭祀土神及求神祈雨而興盛,後來發展為民間社火和喜慶節日壓軸民間藝術表演節目。舊時威風鑼鼓隊規模較小,一般14人一隊,稱為一堂。2人擊鼓,2人持鐃,2人持鈸,8人敲鑼,因用鑼八面,所以又稱“八面威風”。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1988年以來,經過發掘整理,改革創新,演出陣容日趨龐大,少則百人,多則三四百人。威風鑼鼓隊一般由炮隊、門旗、龍旗、樂隊組成,表演技巧有鼓技、鑼花、鐃花、鈸花、槌花及整體佇列造形等,並因地域不同有南河、北河、南山、西山多種表演流派。
臨汾市古為堯都,世稱平陽,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威風鑼鼓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廣場打擊樂表演藝術。作為民間鑼鼓藝術的一個品類,威風鑼鼓在臨汾市不僅有長遠的歷史淵源,更有廣泛的民眾基礎。

重大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威風鑼鼓有了很大發展,演奏人數增加到數十人甚至數百人,樂器配置仍是鑼最多,鼓次之,鈸又次之,鐃最少,大體為14、8、6、4之比例。演奏形式基本是鑼與鐃、鈸的相互交替,鼓從中起聯結作用。表演時,演奏隊伍列成方陣、圓陣或梅花陣等圖形,鼓手身挎扁鼓,兩隻鼓槌頭上嵌紅綜,在擊鉸的空隙可使出“單挽花”、“雙挽花”、“交替挽花”和“拋鼓槌”的絕技。鑼手則緊握中間和兩頭均嵌有紅綜毛的木槌,繞槌或拋槌擊鑼。到高潮時,拍鈸者便將鈸舉過頭項,相擊後翻腕45度,再擊再翻腕,使鈸不停轉動。鈸碗後所飾紅、黃綢布不斷飄飛,與嵌紅纓的鑼槌、鼓槌緊相呼應,甚為壯觀。所穿服裝不追求細小裝飾,而注重大片色彩,以形成總體隊伍的塊狀組合。1988年臨汾市霍縣300人的威風鑼鼓隊在北京為首屆全國農民運動會開幕式進行了精彩表演。1989年臨汾地區的威風鑼鼓隊在天安門廣場參加了國慶40周年文藝表演——中央電視台組織的大型文藝節目《我愛你,中國》的拍攝。1990年由410人組成的威風鑼鼓隊,在北京舉行的亞洲運動會開幕式上首先登場獻藝。它陣容宏偉,佇列整齊,成風凜凜,氣勢磅礴,展示了中華兒女頂天立地、威武雄壯、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民族性格。

四大威風

音響威風

看威風鑼鼓,在未見其形時,早聞其聲廠,而且如雷貫耳,非同凡響。其實它所使用的樂器很單純,只有鼓、鑼、鐃、鈸四件。傳統配置比例是鼓2鑼8鐃4鈸2。現在人數擴大,多到四、五百人,加大了鼓和鑼的比例,使音響更加突出。演奏方法是鼓指揮,鑼主奏,和鈸分成兩個聲部,交替對奏。樂句處理多以“句句雙”出現。上百面鼓,幾百面鑼,成百付鐃鈸,共鳴齊奏,音響如天地轟鳴,使人感受到當年唐太宗領兵征戰的威風。由於節奏變化多樣,有2/4 3/4 4/4, 還有 3/8 5/8出現,因而呈現多種色彩,讓人感覺到趣味無窮,宏亮而不單調,剛勁而含有柔美。

曲式威風

威風鑼鼓的曲牌,既獨立成章,又聯綴成套。其多段體套曲一般分“帽頭”“主體”“收尾”三個部份。曲式、句式、節奏多為行進式;曲牌名稱亦大多從軍事而來:“單刀赴會”、“三戰呂布”、“四面埋伏”、“五馬破曹”、“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等,演奏多從“擂鼓”開始,起伏相間,張弛結合,但又不離氣勢雄宏的主題,造成一種刀光劍影,兵刃相交的戰場意境。

場面威風

威風鑼鼓的演奏多到幾百人,一律古代士卒裝束,擺開一個接一個的戰陣,前後進退,左右開合;一忽而風捲殘雲,一忽而雨打枯葉;分開的象八卦,雲集陰陽雙合。那場面實在驚人,也著實感人。

舞姿威風

隊員在表演時,結合鼓點節奏場面變化,作出種種舞姿身段。鼓手有“左右開弓”、“馬步衝擊”、“穿插對打”、“開合鬥打”;鑼手有“反扣前沖”、“回扣後弓”;鐃鈸手有“大鑔高翻”、“胸前空翻”,還有“單翻”、“雙翻”、“斜叉”、“正叉”等,鼓鑼鑔在這裡也變成刀槍劍,演奏員已成為將尉卒,威武雄壯,一股殺氣,“舞”成了“武”。演奏中又巧妙自如地運用了“鼓花”、“鑼花”、“鐃花”,加之棰腕上的彩帶裝飾,整個場面又顯得五彩繽紛,給予人以悅目舒暢之感,“武”又成了“舞”。

代表人物

威風鑼鼓代表性傳承人:張勇,男,1978年4月29日出生,漢族,1992年臨汾市鼓樂藝術學校專業學習威風鑼鼓,1994年臨汾市鼓樂藝術團首席鼓手,之後一直孜孜不倦的研究威風鑼鼓的創作、編排。2005年參演的《黃河雄風》一舉奪得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2008年創建了從事威風鑼鼓挖掘、整理、編排、創作為一體的專業化公司---臨汾市堯都區舞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應洛斯拉格斯大學的邀請赴南美洲智利進行“中國鼓”的教學。從而使“威風鑼鼓”第一次傳播到了國外。
中國打擊樂學會 理事
山西省鑼鼓藝術家協會 常務理事
山西省鑼鼓藝術家協會臨汾分會 主席

臨汾舞者打擊樂團 團長
智利華人藝術團 終身名譽團長
智利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理事顧問
威風鑼鼓代表作品:
鼓樂《軍威戰鼓》
鼓樂《隆鑫魂》
鼓樂《雲維歡歌》
鼓樂《沂蒙頌》
鼓樂《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鼓樂《黃河魂》
笛子與鼓《堯鄉敘事曲》
鼓樂《藍海雄風》
鼓樂《德電雄風》
鼓樂《諸葛得勝鼓》
鼓樂《出征》等

威風鑼鼓藝術特點:
表演技藝特點:鼓點清晰,表現力強,表演動作粗狂有力,鼓槌轉花優美協調,表情豐富細膩。
編排技藝特點:場面大氣威武,曲式科學有序。節奏起伏明顯,高潮層出不窮。
指揮技藝特點:手勢準確有力,動作優美大方,能夠讓演員與指揮融為一體,相貫相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