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閉合性損傷

腹部閉合性損傷

腹部閉合性損傷臨床診斷出現腹部可有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可有移動性濁音,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等症狀。腹部閉合性損傷常見於生產、交通和生活事故中。病人的預後決定於有無內臟損傷,常伴有其他部位傷,如腦外傷、胸外傷和骨折等,掩蓋了病史和體徵,而使其診斷不易明確;又因某些表現輕微的損傷,也可能有腹內臟器損傷。因此,對腹部閉合性損傷,必須密切觀察,反覆檢查,妥善處理,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

臨床表現

1.持續性腹痛、噁心、嘔吐常為腹內臟器傷的一般表現。

2.腹膜刺激征、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減弱或消失是腹內臟器傷的重要體徵,體徵最明顯處,常為損傷所在。

3.實質性臟器損傷,主要是內出血的表現,如皮膚黏膜蒼白、脈搏增快、血壓下降等,並可伴有腹膜刺激征。

4.空腔臟器破裂,主要為腹膜炎的表現,有強烈的腹膜刺激征。

診斷依據

1.腹部有直接或間接暴力傷史。

腹部閉合性損傷腹部閉合性損傷

2.常有明顯的腹痛,伴有噁心、嘔吐。可出現休克症狀。

3.腹部可有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可有移動性濁音,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4.X線檢查,膈下可有游離氣體。

5.診斷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獲得陽性結果。

6.B型超音波、CT、或MR檢查,對實質性臟器傷可確診。

7.腹腔動脈造影,腹腔內出血有陽性結果。

8.剖腹探查明確診斷。

用藥原則

1.腹部閉合性損傷

腹部閉合性損傷腹部閉合性損傷

並有腹腔內臟器傷,以手術治療為主,並套用各種藥物輔助治療,其中主要是液體和抗生素治療。

2.術前必須給予補液,必要時輸血,防治休克及水電解質、酸鹼紊亂,以提高手術耐受性。

3.術後禁食、胃腸減壓期間,也需經靜脈輸入液體、電解質、葡萄糖、維生素等。一般需2-3天,腹膜炎嚴重者需4-5天,以維持熱量和水電解質平衡。

4.病情重,術後不能進食及發生併發症的病人,需要積極給予營養支持,此類病人有必要給予用藥框限“B”中之營養藥物。

5.術前、術中和術後均需套用抗生素,特別是腹腔臟器破裂腹腔炎時,更需聯合套用,術前和術中可先給予用藥框限“A”中的抗生素類藥物。

6.術後繼續抗生素治療,定期檢查血尿常規,直到體溫、血象恢復正常後2-3天為止。若術後3-4天,體溫不是逐漸下降而是逐漸上升,應查明原因並作相應處理,不能盲目套用抗生素。

7.根據剖腹探查情況及腹腔污染程度,術後滲液、引流液細菌培養及藥敏效果,對術後套用用藥框限“A”之抗生素效果不佳,特別是術後發生併發症者,可從用藥框限“B”、“C”中選擇更為有效的抗生素。

療效評價

1.治癒:經手術治療後,症狀體徵消失,傷口癒合,無併發症。

2.好轉:經手術後,一般情況好轉,傷口感染或竇道形成。

3.未愈:遺留有暫時性空腔臟器瘺等,需二期手術處理。

專家提示

腹部受到直接或間接暴力損傷後,患者感腹部劇痛,伴噁心、嘔吐、面色皮膚黏膜蒼白,脈搏增快,腹部拒按,或傷後不敢翻身走動,動時腹痛加劇,或腹脹逐漸加重,均提示有腹內臟器損傷或內出血的可能。此時,應使患者保持安定,迅速送往醫院診治,注意不宜套用如嗎啡類止痛較強的藥物,以免掩蓋病情,延誤治療而造成嚴重後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