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蟲

蝮蟲 (fu huǐ),蟲為虺的本字,不念chong,出自《山海經》第一卷〈南山經〉,第三篇猿翼之山“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猿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蝮蟲 (fu huǐ),蟲為虺的本字,不念chong,出自《山海經》第一卷〈南山經〉,第三篇猿翼之山“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猿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譯文:猿翼山,位置在堂庭山向東三百八十里。山中多怪獸,水中多怪魚。山上有許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奇怪的樹木,人無法攀登上去.

釋義

腹蟲即蝮蛇。郭璞注釋《山海經》中解釋:蝮蟲,色如綬文,鼻上有針,大者百餘斤,一名反鼻蟲;古虺字。蔣本腹蟲圖中的腹蟲,正是腹部有綬紋,鼻上有針狀物的蛇蟲類動物,並以其綬紋作保護色而棲息在樹幹上。除《南山經》外,《南次二經》羽山、《南次三經》非山,皆“多腹蟲”

蔣本山海經-腹蟲 蔣本山海經-腹蟲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