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病變

腰椎退行性病變

腰椎退行性病變是指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過程。腰椎是人體軀幹活動的樞紐,而所有的身體活動都無一不在增加腰椎的負擔,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度的活動和超負荷的承載,使腰椎加快出現老化。嚴重的腰椎退行性病變可以引起腰腿痛甚至神經損害,影響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包括腰椎間盤纖維環的退變、椎間盤髓核的退變、軟骨終板的退變、腰椎體的退行性變、腰椎小關節的退行性變、黃韌帶的退行性變、骨贅形成、椎管的退行性變、韌帶的退變等。

基本簡介

腰椎退行性病變腰椎退行性病變

腰椎是人體軀幹活動的樞紐,而所有的身體活動都無一不在增加腰椎的負擔,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度的活動和超負荷的承載,使腰椎加快出現老化,並在外力的作用下,繼發病理性改變,以致椎間盤纖維環破裂,椎間盤內的髓核突出,引起腰腿痛和神經功能障礙。由於膏藥具有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備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緩慢、作用長期持久、局部療效切實等一系列優點。

病因

腰椎退行性變腰椎退行性變

1.腰椎間盤纖維環的退變

椎間盤組織承受人體軀幹及上肢的重量,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勞損較其他組織為重。腰椎間盤經有少量血液供應,營養極為有限,從而極易退變。研究證明,接近20歲的椎間盤已經有退變,20~30歲間有的已經明顯退變,纖維環出現了裂痕。而30歲以上的椎間盤均有退變。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纖維環出現網狀變性和玻璃樣變,失去原來的層次和韌性,產生不同裂痕,繼而完全破裂。

2.椎間盤髓核的退變

椎間盤髓核是富含水分、有小分子彈性粘糖蛋白的組織,內含軟骨細胞和纖維母細胞,幼年是含水量可達80%以上,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老年時可達70%,椎間盤含水量的多少決定了其內在壓力水平和彈性狀態。髓核的退變多在骨關節和纖維環退變的基礎上發生的。在腰椎負荷量加大的時候,椎間隙壓力增高而椎間盤變性加速,纖維環的裂隙加深,變性的髓核沿著裂隙而突向邊緣,這形成了腰椎間盤突出。

3.軟骨終板的退變

椎間盤的軟骨終板會隨年齡的增加而變薄、鈣化和不完整,並產生囊性變和軟骨細胞壞死,纖維環的附著點鬆弛,伴隨髓核水分減少,軟骨終板不能再生修復。軟骨終板的退變會使椎間盤體液交換的半透明膜作用減少,加速腰椎間盤退變。

4.腰椎椎體的退行性變

腰椎退行性變腰椎退行性變

腰椎表面受損後,骨膜上下血腫形成,纖維母細胞開始活躍,並逐漸長如血腫中,以肉芽組織取代血腫。隨著血腫的機化和鈣化沉積,最後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出於椎體的骨贅(骨刺)。骨贅的形成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措施,能起到穩定椎節、避免異常活動和增加負重平面的作用。但是骨贅椎管內和椎弓根發展就會對脊神經和硬膜囊的壓迫產生不同的神經根壓迫症狀。

5.腰椎小關節的退行性變

椎間盤和小關節構成椎體間的一個三角形的支架結構,以穩定椎體間的關係。當腰椎退變或者椎體間關節受損後,小關節的穩定性遭到破壞而發生病理改變。出現腰椎關節穩定性下降,關節間隙狹窄和椎間孔狹窄,壓迫神經根而出現症狀。

6.黃韌帶的退行性變

黃韌帶是椎管內的主要韌帶,正常人的厚度為2~4cm,增生時可達6~8cm以上。正常黃韌帶是鬆弛的,是有彈性的。在發生退變和損傷時候,黃韌帶處於緊張狀態,逐漸增生肥厚,彈性減低,並出現鈣化和骨化,壓迫椎管硬膜囊,產生繼發性椎管狹窄。

7.其他韌帶的退變

椎體前、後縱韌帶對穩定腰椎有重要作用,如果出現纖維增生和硬化從而限制腰椎的運動。

8.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的產生是增強穩定性和對抗腰椎壓力的一種反應。椎間盤突出後,纖維環鬆弛,椎間盤抗壓性和穩定性均減弱,因而出現骨質增生。即是五椎間盤突出,只要腰椎退變椎體的穩定性發生改變,也會產生骨質增生。

9.退行性椎管狹窄

椎管狹窄按照病因分類為先天性椎管狹窄和繼發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是指椎管、神經根管、椎間孔狹窄引起的神經根、馬尾神經等壓迫綜合徵。當椎間盤。纖維環、關節突和韌帶退變等,均有可能壓迫椎管而致椎管的管徑變小而狹窄。

症狀

腰椎退行性變腰椎退行性變

1.腰痛以及腰椎支撐功能下降

本類症狀多由椎間盤的退變、腰椎小關節磨損增生、腰椎側彎、腰椎滑脫等原因引起,特徵是站立勞累後加重,臥床休息後減輕。

2.下肢疼痛麻木,間歇性跛行

本類症狀主要由椎間盤突出、骨贅增生或椎管狹窄壓迫神經、影響神經血供有關,典型的腰椎疾病引起的腿痛多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即從腰部或臀部開始,延大腿後側、小腿外側放射至足的疼痛。間歇跛行主要表現為行走一段距離後(通常隨疾病加重,行走距離逐漸縮短),雙下肢出現酸麻脹痛,象灌了鉛,因而邁步困難。此時彎腰或坐下、蹲下休息片刻後症狀可以緩解,開始行走後又再次加重。

3.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礙

本類症狀可表現為排便排尿無力、便不盡、尿瀦留以及性敏感性下降、陽痿、異常勃起等。男性小便方面的問題有時難以與前列腺增生相鑑別,有學者認為腰椎疾病引起的男性小便障礙多時輕時重,而前列腺疾病引起的小便症狀輕重程度多比較恆定。

診斷詳述

腰椎退行性變腰椎退行性變

1、椎間盤退行性變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腰部疼痛。椎間盤退行性變引起神經根受壓時,疼痛通常會放射到腿部或足部,並可能伴有麻木和刺痛。如果有神經根受壓徵象,有些病人可能會有坐骨神經痛和腰部疼痛,有時還會出現下肢無力。

2、椎間盤退行性變的診斷首先要進行完整的體格檢查,尤其是腰部和下肢的檢查。醫生會檢查腰部的柔韌性、活動度和其它可能提示有神經根受壓的徵象。通常需要檢查肌肉的強度和反射活動來確定其功能是否正常。你通常需要填一張表格,說明何時在什麼部位出現了疼痛、麻木、刺痛和無力症狀。

3、如果病人因腰部疼痛而就診,常規的X線檢查是必要的。如果存在椎間盤退行性變,X線就會顯示椎間隙變狹,這就表示有椎間盤萎縮或破裂。骨質增生多發生在椎體和小關節的邊緣。X線可以顯示出這種叫骨贅的增生物。椎間盤破裂和骨贅的形成導致容納神經根的空間變小。神經根通過叫做神經孔的骨性通道穿出椎管,這些通道特別容易發生狹窄。

4、大多數情況下,醫生們會通過MRI或CT來幫助診斷腰椎間盤退行性變。MRI能很清楚地顯示椎間盤突出和神經根受壓的位置。CT通常被用來顯示脊柱的骨骼解剖結構,所以能顯示神經根在神經孔和椎管內剩餘空間

鑑別診斷

應與椎間盤脫出鑑別,椎間盤脫出是指椎間盤的髓核及部分纖維環向周圍組織突出,壓迫相應脊髓或脊神經根所致的一種病理狀態。它與椎間盤退行性變、損傷等因素有關。腰4/5,腰5/骶1是椎間盤突出最常見的部位,頸椎次之。

治療

絕大多數腰椎退行性病變沒有引起臨床症狀,這種情況下不必過度擔心,不必糾結於片子上發現的問題。出現上述相應症狀,應首先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診斷,之後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針對腰痛的治療大體可分為藥物治療、康復治療等。常用的藥物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阿片類鎮痛藥、抗抑鬱藥及肌松藥,其中前兩類藥物在短期內能較有效的緩解症狀,而抗抑鬱藥及肌松藥的效果則不甚明顯。可嘗試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進行支持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與硫酸軟骨素在臨床上用於治療全身各部位的骨關節炎,這些軟骨保護劑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軟骨分解作用。功能鍛鍊、腰背肌訓練等康復治療的效果確切,不僅能緩解疼痛,而且可以促進功能的恢復。

針對出現下肢麻木疼痛、間歇跛行尤其是二便障礙的患者,則要給予重視,因為上述症狀提示神經受壓。臥床休息、對症止痛、營養神經是最基本的治療措施,不可忽視。症狀嚴重者,尤其是出現二便障礙或足下垂(鉤腳背、翹腳背無力)的患者應該儘早手術。手術的目的主要是減壓,即通過切除部分椎板、椎間盤解除神經受到的壓迫,緩解症狀。部分情況下,在切除致壓物後,還要在手術節段做內固定以重建局部腰椎的穩定性和序列。近年來,各種脊柱微創手術技術紛紛興起,主要包括小通道脊柱手術和介入手術,前者類似傳統手術,只是通過小切口、特製小通道完成;後者主要以導針等刺入椎間盤,通過注入特殊藥物或採取射頻消融的方式來達到減壓目的。

注意事項

腰椎退變主要是一種隨年齡改變的一種生理過程,但是很多因素可以加快腰椎老化退行性變的進程,引起一系列疾病和症狀。因此,日常居家預防這種腰椎老化退變至關重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以下問題。

1、戒菸控酒、少吃刺激性油膩食品、多吃富含維生素粗纖維的食品。

2、禁止久坐久站、長期彎腰、負重、避免外傷、避免經常劇烈運動。

3、加大鍛鍊,增強腰部周圍韌帶,肌肉的鍛鍊強大,對於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這一方面,建議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在日常居家治療時多關注國內常用的一些醫療器械,比如,腰痛治療帶等等,都屬於日常居家的常用方法。

臨床資料

1998~2002年門診及住院患者,門診患者92例,住院患者24例;男性68例,女性48例;年齡36-82歲;病程10天~8年;合併有腰椎間盤突出者3例,肝功能不全者5例,膝關節炎者6例;有病因明顯的腎虧體虛,先天察賦不足者18例,年老腎精虧損、骨體衰退者54例,久病腎虛勞累太過者13例,感受寒濕與濕熱者4例,跌仆外傷、損傷經脈氣血者6例。臨床主要表現為:腰部脹痛、酸軟、遇勞更甚,屈伸不利;一側臀部及下肢大、小腿外側至外踝關節脹痛、麻木,以行步為甚,坐臥減輕,活動不利,直腿抬高受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